分享

为什么菏泽的“菏”字不是“荷”?

 杏坛归客 2018-12-24



——“我来自菏泽”

——“哦~泽。”

——“错了,是!!!”


在上海浦东新区藏着一条“菏泽路”,不幸的是,这个名字同样长久以来被写做“荷泽”,直到今年6月份才被纠正。


*标识明显可以看得出来修正的痕迹 (图源网络)


本期的小店文章中,新曹君将为你解读“菏泽”之名的历史缘由和发展,这里为何不是“荷泽”。



单从文字上来看,菏泽两字皆富于水的想象力。事实上,其原意的确为一古水泽。那么,一座骨子里透着“水性”的城市究竟缘何兴起呢?


- 1 -

地名源起


菏泽所处的位置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今山东的最西南端,与河南、安徽、江苏交界。自“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这里的文明就在一开始占据了华夏文明发展的上风。与世界古文明的发展规律皆同,依水而居、依水而兴。


这张图显示的是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的分布图,菏泽所在区域(圈中)明显是文明密集之地,“舜耕历山,渔雷泽”,并逐渐有了后来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此地“乃天下之中”的描述。


| 若说这仅是传说的文明发源不如更有实证价值的历史遗存来的直接。

*在图中的文化空间里,唯有古菏泽地区(红框中)依水而兴的文明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龙山文化带。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菏泽历史上最为兴盛之时,也是水系最为发达的时期。《书·禹贡》中指出古华夏有“上古九泽”,分别指大陆泽、雷夏泽(雷泽)大野泽孟潴泽(孟渚泽)、彭蠡泽(鄱阳湖)、云梦泽(洞庭湖)、菏泽(渮泽)、震泽(太湖)、荥泽,其中四个都在此境内,文化地位可见一般。


*“菏泽”最早见于《禹贡》:“导菏泽,被孟渚。


至此,关于今“菏泽”来源的说法,不论是直接取名自古泽“菏泽”,还是境内的“菏山”加“雷泽”,都不可否认其内核都是与水相关。“菏泽”而非“荷泽”也就显而易见了。


“水”之于菏泽不止于此。


| 来看战国时期的菏泽水系图。

*周敬王三十七年,吴王夫差率水师攻打晋国,于公元前483年在今鱼台和定陶之间开挖了山东省第一条人工河道沟通济水和泗水,这就是沟通与商鲁之间的菏水。


古曹州位于济水两岸,而济水、长江、黄河、淮水古时并称“四渎”,是当时主要水路通道。顺济而东,可达齐鲁;溯济而西,可抵宋、韩、魏、秦;济水经菏水再入淮入江,可抵吴、楚;济水本与黄河相通,沿济水入黄河,可至赵、燕。司马迁称:“交易有无之路通”。可见交通之便利。




*陶朱公范蠡之墓,今菏泽定陶境内。(图源网络)


借助水运,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菏泽历史上文明繁荣的顶峰,天下名士在曹州地区经商、交往,这就有了商圣范蠡第三次散尽家财定居陶地而富贾一方并安葬于此的故事。由此,“陶”地得名定陶,范蠡也被后世称作“陶朱公”。


- 2 -

历史变迁


当然,大江大河往往都有它作用的两面性。

古菏泽基本全境为平原,其肥沃的土壤是由河流的堆积和沉积所带来。与之相对,也会带来黄河的冲击。


*图为历史上黄河改道的河道图


黄河历史上经过了数次大规模的改道,数次改道的后果是使得黄河的入海口由江苏改为了山东,而菏泽全境基本处于黄泛区内。每每黄河泛滥必然是受灾之地,历史记载中的自然灾害近8成由黄河引起。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发生了黄河大决口,“泛濮阳等十一郡”,但由于官场不作为,赈灾不当,从公元前132年开始到前109年长达23年的时间才最终堵合决口。这段时间内“岁因以数不登”,“人或相食”


从1949年以前的三四前年历史中,黄河的决口泛滥多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其中涉及到菏泽地区的就有12次。黄河改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内河水系打乱一次;决口一次,就淤积一些河道和湖泊,或冲刷出一些新的河道。

(资料参考《菏泽文化大览》)


*从西周到宋代明显可以看出水域面积的减少,湖泊也仅剩梁山泺(luo),即梁山泊。


菏泽地方除了水邑、牡丹花的特色,另一个显著的风格就是尚武。水患的灾害影响到百姓最基层的生活,当民不聊生时,自然会揭竿而起。比如推翻唐朝统治的黄巢、《水浒传》中的宋江都是从这里发迹。


*位于菏泽郓城的宋江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的学生上过央视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来源网络)

- 3 -

水系的印证


黄河和水系的流淌和堆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一方面体现在对整体自然地貌的塑造上。

现在的菏泽百度数据为“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千米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击平原,海拔高度为68—37米”。

但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有一种独特的地貌文化为堌堆文化”。堌堆原为大土堆之意,因长期经黄沙堆积而形成厚重的文化层。有些还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文化意味。如:黄巢点将台、汉高祖刘邦授命坛等等。


据统计,菏泽历史上堌堆遗址近500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就达100多处。堌堆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布点之密,在全国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


*图为官堌堆,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此地登基称帝。(图源网络)


除了地表的遗存,城市的地下还显示着当年文明的兴盛。2010年在菏泽市商业区出土了一艘距今已600年的元代古沉船其是全山东省范围内已发掘的古船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数量最多,历史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最高的沉船。其中出土的一件元青花龙纹梅瓶就价值上亿。


*图为市博物馆的沉船文物展,如今沉船上的文物已成为镇馆之宝。


| 另一方面是菏泽城市水系的保存与发展。在菏泽至今在发展中都有着“花城·水邑·林海”的口号,“水邑”即体现在城市的水域特色。菏泽有着较好的“外圆内方”的古城格局的保留,在古城区内部曾经有着“七十二坑塘,七十二井”的传说。


*据说“七十二坑塘,七十二口井”坑坑相连,井井相连,每当有城市内涝就发挥着疏解内涝和防汛的作用。


但据有关部门统计,上世纪50年代,菏泽老城区有坑塘72个,面积近千亩;1963年,坑塘53个,面积860亩;1999年,坑塘29个,面积430亩;2008年,坑塘16个,面积331亩。现在,已不足10个。老城区水域面积以惊人的速度缩减,每当面临城市大雨时内涝形势严峻,让人痛心。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 4 -


在2018年初的菏泽市城建工作会议上,菏泽市政府又启动了三湖七河”水系连通工程,并作为“强化四个弱项”工程的首要任务,要着力打造水邑特色城市。


现在已基本实现了赵王河-万福河贯通、青年湖保护开发工程,环堤公园启动建设,城市内管网也加紧了修缮的步伐。


这座在鲁西南黄河冲击平原中彰显着独特的“水性”的城市,流淌着的河流与沉静的湖泊见证着这里从“天下之中”的文明巅峰到黄河泛滥、人“易子而食”的惨痛,也见证着从“交易有无之路通”到刘邦登基、黄巢点将、宋江揭竿而起。同时蕴含了文明与惨痛的水流,点滴镌刻在这座城市的风格、道路、村镇里,也流淌了菏泽人质朴、勤劳的精神,川流不息,激荡在新的历史时空中。


期待名副其实的“菏泽”昨日重现。

原作者:新曹君

*今 赵王河 图片来源:菏泽市人民政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