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Q1: 挤出时间报了很多班,上了很多课,进步却收效甚微。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一如既往地抓瞎无力。到底是老师不够强,还是自己不太行? Q2: 一年到头看了几十本书,做了大量笔记和书摘,过了一段时间却什么也记不住。连听过的道理都忘光光,还怎么过好这一生。到底是记忆力不好,还是知识散尽了? 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成本变得很低。昨天关注的公众号,今天收藏的小短文,都能成为你的学习资源。 可是残酷的真相是,信息≠知识!那些能够改变你的信息才是知识。而真正拥有学习力、懂得掌握知识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12月27日,《好好学习》作者、坚持每年读100本书的成甲!将做客混沌重庆2周年庆,与你分享学习的底层方法和思考逻辑! 学习力爆棚的斜杠达人 “中国最会学习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头悬梁,锥刺股,大呼“学习虐我千百遍,我待学习如初恋”? 懒惰克星,毅力惊人,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不不,至少成甲,这位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画风异常的清奇。 当我们说学习难学习苦,他却说: 学习根本不是一个逆人性、需要坚强毅力的过程。恰恰相反,学习是最容易产生愉悦心流的事情,学习就是人之天性。 (救命,请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感觉从前经历的都是假学习的,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他的学习力爆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 坚持每年阅读不少于100本书 ■ 保持每天2小时反思晨修的习惯 ■ 坚持3年组织知识分享 ■ 坚持10年写反思日记 ■ 在“得到”开设新媒体节目《成甲说书》,以每周1本书的高强度进行知识输出 ■ 利用出差在机场和飞机上的时间写作,把过去学习经验整理成了10万字畅销书 有10年咨询、管理与旅游投资规划从业经验的成甲,由于喜欢分享和学习,为了帮大家解密学习背后的道理和认知规律,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探索一个课题:如何让团队成员学习效能提升? 目前初步形成的团队知识管理方法及理论,已经成功帮助团队成员提升了3-5倍的进步速度。 成甲是怎么做到的?!12月27日,机会仅此一次,快来听他传授秘诀吧! 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方法” 这个时代,每天都在以海量规模产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只有极少数能够启发人们去做的知识,才能引爆我们的小宇宙。 而那些掌握高级学习方法、真正把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的人,都有着超强的跨界创造力: ■ 张泉灵 长期保持一个分享习惯,能教给别人一秒钟分辨判断原本非常混淆和模糊事物的本事;当她从央视主持人转型为风险投资人,几乎入行即专家,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业绩很好的紫牛基金。 ■ 吴军 《浪潮之巅》作者,在斯坦福讲课、专业做投资、输出专业级摄影作品、定期周游世界、每天坚持运动、保持每天给“得到”用户写一封长信的纪录。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在为成甲《好好学习》一书作的序中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方法”本身呢?因为这个世界太大,而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掌握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认知水平比别人多往前推进一厘米。 成甲本人也说: 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大的进步毁三观 学习力满分的成甲,也是咱们混大校友哦!作为混沌创新院2018级6班的学员,他于今年10月登上了混沌TED《好好思考》的分享台,开展了一场“小的进步拼努力,大的进步毁三观”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促使我们真正成长的能力是布局能力,想要布局,只有毁三观。因为只有毁了三观,才能破界和看到新可能。 但是“毁三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务正业、留白反思”。一方面,多做些与主营业务、KPI无关以及突破舒适圈的事情,以便看到新机会、发现新可能;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有收益的KPI之外留白,拿出时间反思,不断颠覆、重构、质疑自己的思考过程。 对于获取新视角,他也提出了两个方法: 1、读各种各样不相干的书,提升成就高度。 2、见各种各样“没用”的人,打开个人视野。 只有突破信念(活在一种自认为是天理、特殊条件的假设下)、感情(被情感绑架,不了解事情真相)、时间(只看见短期,看不见长期)的束缚,才能实现真正的“毁三观”! 此时的你,正处在“拼努力”式小进步还是“毁三观”式大进步的阶段呢?诸如此类刷新认知的各种学习秘密,你真的了解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