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零壹贰012 2018-12-24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屙尿,就是撒尿,可能因为不够“雅”,被说成“解小手”,因而“解小手”就成了一个使用频繁的词汇。

“解不得小手”,说的是出去屙了一泡尿,自己守候的东西就没了;常比喻机会稍纵即逝。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吃喝拉撒。有时,不说吃喝是个问题;就是拉撒,也会是个问题,甚至是个很急迫的问题。所谓“事有三急”,通常所指就是“内急”。比如,行走在街头路边,或劳作在田间地头,一旦“内急”,众目睽睽之下,却又厕所无觅。这时,“方便”起来却极不方便,就会令人窘迫不堪。

窘迫之下,尤其是男人,就来个“屙尿不看人,看人屙不成”,就地解决。这种“不看人”就地解决“内急”的做法,后来就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痼习;“随地大小便”也似乎成了国民素质的一个污点而广受诟病。其实,这种不文明行为,即使从前,也是不受人待见的。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从前有个秀才,住在路边,他家屋檐下,成了路人“随地小便”的一个处所,弄得他家处在尿骚的包围中。他毕竟是秀才,没有在墙壁上写什么“在此撒尿不得好死”或“在此小便的是狗养的”之类有辱斯文的话,而是贴出一张纸条,上书“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纸条贴出后,秀才发现在那里小便的人更多了,就问为什么不看纸条上写的字。行人说:“正是看了才在这里小便的,你纸条上不是说‘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吗?而我正好内急等不得了。”秀才听了,一阵发晕。因为秀才的本意是“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那时,“等”表示复数,加上没有标点,断句不同,同样一句话的意思,却被解读得完全相反了。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据说民国时期有位高官都为“随地小便”伤过神。他也如秀才一样,写过“不可随处小便”的字条。不过,他这六个字一贴出去,就被人小心翼翼地揭走了。原来,这位高官,还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人们以得到他的墨宝为荣,但又求字无门。不想,这位身处高位的书法家,也管拉撒之类的小事,竟然还以墨宝示之,没想到给了他的那位“粉丝”一个得到他墨宝的天赐良机。那人揭下字条后,跑到裱书画的地方裱好,端端正正地挂在厅堂欣赏品味。不过,“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已作窜改,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这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一条用来劝阻随地小便的字条,稍作变动,就成了一条富有哲理的人生箴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习惯也在改进,不仅“随地小便”的行为越来越少见,就是“屙尿”的说法都觉得不雅了,因而“屙尿”也被很多委婉讳饰的说法所代替。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几年前到外地旅游,导游问“有人去唱歌吗?”后来才知道,她说的“唱歌”是指“屙尿”,而厕所,则是“歌厅”了。原来,有首曾经很流行的歌曲,叫《泉水叮咚》。而人们小便,大概有如“泉水叮咚响”吧。把小便说成“唱歌”,确实避免了“屙尿”的直白而文雅多了。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为了避免“厕所”“屙尿”的直白粗俗,有人还动了很多脑筋,找到了很多委婉讳饰的说法。比如,有的把男厕所叫做“观瀑亭”,女厕所叫做“听雨轩”,臭烘烘的厕所,一下子变成了诗意盎然的处所。不过,“观瀑”,“听雨”,想想,也许会令人会心一笑甚至噗嗤一笑吧。至于还有什么“解放区”呀,什么“男排”“女排”呀,不一而足。

说说“解小手”的那些事儿

不过,为了避免粗俗而又搞得过于文雅甚至搞怪,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也不足取。“屙屎”“屙尿”的说法,可能确实有点直白不雅,但也不必过于讳饰。像很多地方把屙尿说成“解手”,我看就不错。

其实,把屙屎屙尿说成“解手”,据说是古已有之,甚至历史悠久。古时战乱频仍,常常某一区域的人被赶尽杀绝。一旦恢复秩序,统治者为了发展经济,就将人口多的地区的人迁移到人口少甚至被赶尽杀绝的地区去,所以出现了什么“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样的说法。而人们故土难离,谁愿意迁移到遥远的陌生地呢?于是,统治者就强制迁移。为了防范被迁移的人逃跑,就将他们用绳索绑住胳膊,连在一起,真正的相互“掣肘”。如果有谁要大小便了,就要押解的人把捆住的手给解开,这就是“解手”。后来到了目的地,人们虽然不需要“解手”就可以大小便了,但习惯了“解手”的说法,因而“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委婉之词,而且这种说法一直沿用至今。只是,人们为了区分,把屙屎说成了“解大手”,把屙尿说成了“解小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