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速度”---- 器乐演奏训练的关键之一 临界速度定义:指在器乐演奏时处于刚好能正确完整地演奏,如稍微加快一点就要出错的演奏速度。也就是说,这个速度正好是能力够得着的一种演奏速度,再快哪怕一丁点儿,演奏状态就要出错。 每个研习者个体情况都不一样,但能够正确地判断出自己的训练 “临界速度”并研习,是提升演奏水平,晋升高级的关键。 很多演奏者研习多年,水平进步却有限,其实问题就出在训练速度上。以一种与能力不相符合的速度演奏,太慢或太快都不利于水平地提升。只有把握好自己的“临界速度”的训练才是有效的。这就像一个人练习跳高,标杆太低和太高都不是最好的训练方法。标杆太低,能轻松跨越的训练无意义;标杆太高,哪怕动作很标准也不能跳过,只能加重心理负担。只有在精神专注、身心都协调好的情况下,刚刚能跃过去的高度反复训练,不断矫正动作姿势,固化正确的肢体动作,这样的训练才是卓有成效的。当然,器乐演奏也是如此,标杆的高度就是演奏者的“临界速度”。 器乐演奏水平的高低其实就是:高质量的音符切换能否在规定时值中完成(在此纯指技巧,不指音乐表现)。演奏过程中的出错有二个原因:发音质量和反应快慢。演奏者可从这两方面自检。其中反应快慢就应通过“临界速度”反复练习,加以提升。当然,临界速度也是变化的,随着演奏者肢体动作的熟练,反应的加快,临界速度的标准也应随之提高,直到符合甚至超过乐曲本来要求的速度。 这样的训练,看似慢速,其实等肢体动作正确固化,并和大脑指令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后,研习者将取得很明显的进步。在此,我以五代后梁高僧大肚布袋和尚的偈与道友共享: “手把青苗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变速训练”----器乐演奏训练关键之二 如果说,“临界速度”是器乐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理念,那么“变速训练”是演奏者成为高手,迈入大家境界之门的钥匙。所谓“变速训练”就是同一首练习曲,以慢、快两种速度交替训练,先慢练后快练,再慢练再快练,如此退一退,进一进;再退一退,再进一进地反复交替,但最终是为了更进。有点类似田径训练中的变速跑,用快、慢两种速度交替训练,慢跑时要尽量慢,目的是为了感受运动时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律感,矫正并巩固肢体动作的正确性。快速是要尽可能的快,使肢体在一种超负荷的剧烈运动状态下承受压力,是对身体潜能的超常激发。 慢速究竟是多慢? 比临界速度还要慢。 慢练练什么? 练音准的听觉固化(笛箫类乐器)、发音音质、音色地修正;练大脑意念与肢体回应之间,神经传导的正确性。 快练究竟是多快? 保证正确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快。 快练练什么? 练反应速度。 前文中谈到,演奏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发音质量和反应快慢。其中发音质量是通过慢练来解决,而反应快慢则一定要通过快练来提升。人的反应快慢跟性别、年龄以及是否有针对性训练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男性、年轻人的反应要更快,但如果训练有素的话,女性,年长者也能够拥有良好的快速反应力。而在器乐演奏中,反应快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很多业余研习器乐的朋友,由于练习速度缺乏变化,制约了反应速度地提升,其演奏水平始终徘徊在低处,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器乐演奏有这么几个层次: 1、发音困难、节奏紊乱; 2、演奏快,但乱,没有章法; 3、演奏速度慢,但有质量; 4、又快又好。 可以看出,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又快又好的演奏质量,但我们必须要经过慢而有质量的训练过程才能达到。 笛子是灵敏度很高的乐器,对吹奏者的反应力要求很高,很多喜欢洞箫的箫友,由于没有受过笛子的专业训练,对吹箫所需的反应力理解不够,特别是被箫的“木讷、敦厚的”气质所误导,其实,吹箫同样需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反应力。 最后,请大家感受一下太极拳拳理,进一步理解“变速训练”在器乐训练中的重要性。“太极拳慢练并不等于慢用,慢练乃是求感悟、合内外、定型架、运轨迹。慢练是为了给快打作基础,不是为慢而慢,而是要慢中求快,慢练快用,求得慢中的惰性之快,慢中要感悟内在劲意的变化和运行规律,以保证应用时瞬间加速而不变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