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用古方探秘 | 阳和解凝膏

 知识传承永恒 2018-12-25

导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皮肤病是属阴的?

主要看局部症状:

1.疾病发作较慢,病势发展不快,病程较长;

2.皮肤颜色没那么红,偏向紫暗或颜色改变不大;

3.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不明显;

4.一般不会局部肿胀,较平坦或下陷;

5.病变范围没有明显边界,根脚散漫;

6.痛感不强烈,隐痛、酸痛、抽痛甚至不会痛;

7.如果有皮肤破溃,流出的难脓液稀薄而非稠厚,或是无脓仅有血水。

从以上局部病变可以初步辨别阴阳,但是也要结合体质以及全身症状来分析。


阳和解凝膏的功效:“治一应阴疽流注,溃烂不堪,及冻疮毒根等症。未溃者,一夜全消;已溃者,三张痊愈。疟疾贴背心立愈。”

——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


原方及制法如下:

鲜大力子梗、叶、根三斤,活白凤仙梗四两,大麻油十斤。

先煎至枯,去渣。次日用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芨各二两,川芎、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一两,再煎药枯,沥渣,隔宿油冷,见过斤两,每油一斤,用炒透桃丹七两搅和,明日语火再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

以湿草纸罨火,移锅放冷处,将乳香、没药末各二两,苏合油四两,麝香一两,研细入膏,搅和极匀,出火气,半月后摊贴。


鲜大力

是什么

鲜大力子是个什么东西?要说它的别名我们就很熟悉了——牛蒡子,是一味我们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麻疹以及热毒疮肿的解表药。此方中用了其梗、叶、根的鲜品,取其苦寒之用,鲜品可治疗皮肤疾患,在《本草纲目》有记载:“茎叶煮汁作浴汤,去皮间习习如虫行。又入盐花生捣,拓一切肿毒。”看上去似乎用量最大,但只要我们注意到大力子是鲜品,就明白这个重量是“有水分”的,方中君药并不是它。


与大力子一同先煎的凤仙梗也是用的鲜品,凤仙苦辛,《本草纲目》有记载外用凤仙花叶治疗肿痛的方法:“打杖肿痛:凤仙花叶捣如泥,涂肿破处,干则又上,一夜血散,即愈。”


君药

温热药

本方中真正的君药是五味温热药——桂枝、肉桂、官桂、川附、草乌。


桂枝、肉桂、官桂三药来源同一植物——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桂枝是其树枝,肉桂是其干燥树皮,官桂是幼桂树皮,故而力弱性燥,相比起肉桂多了温中燥湿的功效。《本经逢原》记载桂枝“开腠理,解肌发汗,去皮肤风湿,此皆桂枝所治。”肉桂辛甘大温,“治痘疮灰塌,以其能温托化脓也”(《本经逢原》)。官桂“养精神,和颜色,有辛温之功,无壮火之患”(《本经逢原》)。


川附、草乌也是来源同一植物——毛茛科植物乌头,川附为其侧根,草乌为其母根。细分的话,乌头分为两种,四川省产出的称为“川乌”,侧根即是“附子”,野生的以及全国其他各地产的均称“草乌”。清代医家徐大椿用此二药的经验是“乌头气味轻疏,善祛风寒湿痹,不能如附子有顷刻回阳之功,痹症气实者宜之。……寒疾宜附子,风痰宜乌头。”《本草纲目》记载川附辛温,主治“痈疽不敛,久漏冷疮”;草乌辛温,有大毒,“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


以上五味温热之药共十两,为君药,共用可以逐寒而达阳和。


臣药可以分两组来看,一组功在散结化痰、通经活络——白僵蚕、地龙、白芷、白蔹、白芨;另一组则是散血养血、活血化淤之用——川芎、当归、乳香、没药。


佐药同样可以按照主要功效分为三组来理解:大黄与赤芍均有活血破瘀的功效,佐助君药、臣药,同时其寒凉之性又有反佐的作用,防止温燥太过而伤阴;续断、防风、荆芥治风祛湿、散瘀消肿;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这四味药起到了佐助散血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


药膏制作的最后一步才加入的麝香,性辛温,可开经络之壅遏,也有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作用,为使药。


以上二十九味药制成的硬膏便起到了逐寒回阳,化瘀散结的功效。可主治阴疽、冻疮、失荣、石疽等阴性皮肤病证。


参考书目:

邓丙戌. 皮肤病中医外治方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11.

王辉武. 中医百家药论荟萃 修订版[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7.02.

焦树德著. 焦树德方药心得 上[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02.

主编陈红风. 中医外科学.第4版[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文案:周宇馨

编辑:陈思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