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母语教学原点

 袁占舵 2018-12-25

——新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探索

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夏旭

初入教学大军,倍感幸福。

我的家离我单位很远,从来没有体会过乡村生活的我,在1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了乡村教师这份神圣而伟大的职业。迄今为止也二年有余,我清楚的记得,我刚到我们学校的场景,我们校长带着我参观学校,我兴奋的跑到教室门口巴望,哦~这里以后就是我工作的地方。面对新来的老师,学生那兴奋的小眼神,都在讨论我会不会教他们。那是初来时,学校带给我的幸福。

我记得一次学习中,教研员说了一句,某些年轻老师,每天就像踩着弹簧一样就去上课了。我当时听到就笑了,想想自己,好像还真的是,每天上班都很兴奋,在三尺讲台上,我沉浸在自己洋洋自得的讲解中,好像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终于有个地方倾泻了,所以我的课都是满满当当的,充分展现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实力,每次学生用那种崇拜的小眼神看我的时候,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学生,就像一张张白纸一样,我看到了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我也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全力以赴,用心教学。我希望他们今天可以我为荣,他日我可以以他们为荣。

很多学生在提到语文时,就会皱皱眉头,但是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的学生可以大声说一句,语文呀,说声爱你太简单。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一学就是9年的时间。如果说知识是可以称量的,那我一定会想要拿一拿这称,称一下这9年的时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一共沉淀了几斤几两。

回归母语教学原点——初中语文学什么?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基础性的。所以七年级的教学注重的是适应和积累,把握两条能力曲线:1、提高于阅读能力:学会默读、速读、精读、略读和浏览。2、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习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达到能思考和质疑的程度。而八年级就是运用七年级我们所学到的方法和技能,进入到专题性质的文章中去学习。九年级就是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学会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

回归母语教学原点——学生如何学?

一、自主学习——让读书推进课改。

从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中我们看到了“双线组元”和“语文要素”的凸显,对于阅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改突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课内的大量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语文的教学,必须要通过阅读来完成。

调整课内阅读,实行课时的三一制度,学习教材占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剩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课内大量阅读和写作实践。让课堂教学提速,给学生大量阅读提供时间。让学生去自读,去感悟,去交流,去展示。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央任意驰骋,让课堂变成师生共舞场所,换起学生的求知欲。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读书,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论。

我发现我的课堂变活了,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物的形象,一个故事情节展开争论,课堂不再是昔日只有我的声音了。在这样一个“热闹”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头脑风暴,他们也经常会给我惊喜,我也在这一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更多以前被我忽视的学生,这对我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课堂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共同成长的地方。

注重实行内外结合,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然后再回归课堂,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以脱稿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汇报分享,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打分点评,我发现这个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学生也很珍惜这个5分钟,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对阅读的兴趣。

二、实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实施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我们班一共47个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组内选出小老师,帮助老师分担教学中的某些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汇报,反馈检测的学习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归纳和训练。这种模式改变着老师教学的生态与学生学习的生态。不再是老师一整节课都在刹不住讲的传统课堂。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被动的学,变成了现在的主动思考和阅读,真正参与到课堂来。也在这一环节中,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语文的欲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回归母语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一、做好课堂的引路人。

我们学校提倡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总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考试说明》,教师要明确对于整个初中阶段,一个学年,半个学期,一个单元,甚至是每一课时,学生到底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我们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讲学生易错的、易混淆的、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讲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

做老师的,应该树立一种全局意识,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把握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命脉。同时也要拘泥于细枝末节,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在升学考试中,还是很多问题都是从细节考查的。

二、寻找能力训练突破点。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难点和突破点应该是寻找恰当的能力训练突破点。选准目标,定好主题。比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时候,提到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那么难点是什么呢?难道不就应该是什么是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或者二者的区别么?其实不然,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如何“托”和如何“借”的问题?如何托如何借就要寻求方法:比如环境烘托、化静为动,感官互通,这种对比、联想、修辞等,而这些才是学生真正不会的,真正需要我们去教授的。

三、实施单元整合。

16年的12月份的一次单元说课比赛,让我第一次接触单元整合这个概念。虽然当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勉强完成了那次说课,但是我对单元整合的概念还是懵懵懂懂。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再单纯的是讲好一篇课文就行的。单元整合需要教师对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材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知识的要求更高。而我也终于不再盲目自大了,原来不是自己学习好,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

在以后的交流中,我虚心学习,慢慢了解了单元整合。那么何为单元整合?单元整合就是从整体上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这要求我们教师做到,紧扣单元要求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在以往备课的时候,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单篇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规划,对单元教学没有整体的概念。对于课堂的设计也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整体意识,通过课堂整合,可以将一组一组的文字在看起来很短小的课堂里大容量的扩展给学生。

对于知识的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双线主题所绕不开的话题。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语文,就是在人文熏陶中学习表达,这是语文学习的“根”和“本”。把握住这些,语文教学才不会走弯路。而我也教学过程中开始不断尝试对语文知识进行整合,在思考中不断前进。

教学实例:

对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讲解:

1、微观整合——单元之内的整合。这一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议论性的文章。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充分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议论文是围绕一个话题,阐发自己看法的文章,基本特点在于说理,提炼出每一课的论点,对着这一单元的学习,就会深化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中观整合——单元之间的整合。这一单元与本册书的第五单元也可以进行整合。那么一本书中,出现两个以议论文为主的单元,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考了。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做出整体规划和合理安排,行程梯度教学。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单元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第二单元中的《敬业与乐业》是典型的议论,《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和《精神的三间小屋》却不是那么典型的议论文,这个单元主要侧重的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文章的基本特点,把握作者观点,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初步学习。但是第五单元难度明显提升了不少,有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有《怀疑与学问》从正面立论的文章。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教学目标提出更高想要求,要对观点和材料做出区分和分析,并且达到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3、 宏观整合——整套教材之间的整合。其实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下册的《最苦与最乐》,八年级下册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时候,也接触过议论文,但是没有这样以单元重点学习的形式出现。所以有过学习的基础,再次讲解,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议论文文体。

其实看见学生们在课堂里采文章之气,修人心之善,塑文字之美,我也有了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将我那一桶水丰富成一缸水。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我们要坚信,涓涓小流终会汇成江流,我们所做的就是要静待花开。不忘初心,怀抱着对教育的热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感。不求绚丽多姿,但愿润物无声。不求波澜壮阔,只求在云卷云舒之间滋养学生,也滋养自己。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无愧于心。愿我们的回归母语教学,并教学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