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共有员工不到三百人,中层及以上的领导却有35人,这正常吗?

 西江红月 2018-12-25

                                                                                    我们用一张张的组织架构图,来说明题主说明的问题,这样更能清晰地回答题主的问题。看完这些图的解释,大家自然会清楚,三百人的公司,有35为中层以上的领导(事实上是管理者)合理还是不合理。

第一张图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管理者(领导)只有一位,看上去领导少,效率高,但会有很多麻烦和问题解决不了。如果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是这样一种布局,那么,这300个员工都要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这300个员工有些是生产的,有些是研发的,有些是财务的,有些是销售的,有些是人事的,每个人每天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还要一起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那这个总经理每天做不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能忙于日常事务,而且还忙不过来。于是,总经理决定,改善一下组织结构。于是,生成了第二张图。

第二张图

为了提升总经理的工作效率,总经理聘用或选择了几个人分别负责公司的各项专项工作。增加了生产部经理,研发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人事部经理,加上总经理,管理人员(领导)就变成了6个人。总经理管理5个人,剩余的294个人要划分到各个经理下面去管理。平均每个人经理要管理58个人左右。每个人管理五十八个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管过来的。于是,出于管理人员激励和管理幅度的考虑,每个部门各设了一个副经理,这样,整体的管理人员就变成了11个人。即便是这样,经理和副经理职位的管理人员平均也要管理29个人左右。这29个人在工作中也会出现方方面面的工作问题。在这些管理人员你的管辖下,还有人员离职、内部调动、转岗的问题, 每天还要写工作汇报,收集数据,开会,配合,合作,等等一系列事情要做。于是,公司决定把组织架构图再变一下,就成了下图。

第三张图

这样,就把原来的各项工作分工再细化,多出了许多主管职位,粗算一下,十几位,加上原先的经理、副经理,总的管理人员就在25位左右了,总经理的事务性工作要处理,就找一个总经理助理,自己监管不过来,再增加一个审计经理替他监督和审核各项工作。这样每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也在十一个左右。按照组织架构管理幅度的原则,每个人管理的幅度在6-7个人,11个人管起来还是有困难,因为这些人出了正常的工作之外,还要请假、谈心、沟通、会议、培训、带人等等。所以还需要有一些小组长或者班长。管理人员自然会多起来。这里还没有谈物流部(运输部)的问题,也没有谈车间主任的问题。实业公司车间的员工最多,可能还有不同的流水线和车间,四个五个车间再增加五个左右的车间主任;销售人员可能还要分区域,就有了各城市或区域的城市经理或区域经理,比如5个。这样,管理人员基本已经在35个左右了。

这里说的还只是带职位、带头衔的中层以上管理者(领导),还没有谈一个公司的副总经理若干,车间副主任、还有一些副主管之类的职位,加上这些职位,中层以上管理者上40个人都有可能。

前几年,一直在讲扁平化管理,但是扁平化管理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会更高,他们需要处理不同种类的工作,还要面对更对下属对工作的抱怨处理,有些公司再加上什么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月报、周报,有些还有日计划和日报,扁平化管理就会成为一种空谈。

事实上,管理者的人数不在于多或者少,因为公司的性质不一样,行业不一样,所在的地点不一样,资源关系不一样,市场情况不一样,机器设备不一样,都会给组织结构带来影响。无论管理者多与寡,都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者少不一定就能提升效率,太多也会出现官僚习惯,所以一定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一些情况,逐步走向管理人员配比的最佳状态。

综上,300人的公司出现三十几个中层管理是很正常的事情。能不够优化,要看公司自己的具体情况了。


不请自来,本人以前就曾经在国企工作过,觉得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一个不到三百人的企业,正常运营也需要很多的管理人员。上至公司老总,下至车间主任,还有供应销售部门,仓库保管员和财务部门,比较正规的企业还有厂部办公室和行政科。近三百人的单位,门卫保安还有食堂,还有医务室。这些配置不光国企有,一些正规的民营企业都有。本人认证的这家民企单位,一共一百来号人,光股东就有十二人,厂里不但有几十名管理人员,还有一些辅助工,一线生产工人也只有几十个,基本上是干部工人一比一,如此一来,经济效果就差了些。就是这么规模的小企业,还保留了医务室和职工食堂。这家企业是国营改制的,运作模式和国企差不多,单位工资不高,但职工福利还不错,享受双休和五险一金,节假日加班是三倍工资,双休日加班是二倍工资,加班的时候,工作餐是免费的,二荤一素。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被公司老总转手买掉了。本人觉得存在即合理,公司老总比你更聪明,就写这些.....




三百人左右的企业,中层及以上干部35人,占比10%左右,这个比例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种干部占比,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私企,如果是国企和事业单位,远远要高于这个比例,“官多兵少”的例子比比皆是。

举两个例子。

小公这里有一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文化类的。单位职工总人数320多人,下设部门(含二层)近40个,基本上是一正两副配置,加上享受部门副职正职待遇的,单位副调研员、党组成员及班子其他成员,大大小小领导加起来差不多占了一半。有时候开中层干部会,一个会议室乌央央的一片,好不壮观,典型的官多兵少。

还有一家国企,旅游行业的,总公司加子公司一共600多人,中层以上干部(副经理级以上)总共400多号人,比例超过一半。在收入上,中层干部比一般职工高1/3以上,越往上差距越大。这家企业占了小公这里不少优质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如果给私企,分分钟赚钱,可这家国企倒好,年年亏损,个中缘由,只能呵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