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气虚的特别多,气足的人少。多是日常运动少,出门以车代步,很少有运动的机会,加上思虑过重,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 在我所从事的特教行业,经常能见到气虚水湿舌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般意志力差,做事不能坚持,遇到困难习惯性选择逃避,做事虎头蛇尾,会偷懒,表现出懒散,累了不由分说会倒地瘫软在那里,任怎么说也不想站起来......这样的孩子很多是先天不足的,脾胃没有养好所导致的,也有的是小时候添加辅食过早,给孩子喂食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后天营养摄入过盛等原因导致的孩子脾胃不和而造成的。给孩子进行适当的调理后,能明显看到孩子意志力方面的改善和感官及各种执行力方面的进步。 对于小孩子,我一般不建议家长用药,虽说中药的副作用相对来说比较低了,但我还是会建议家长选择非药物疗法带给孩子。如食疗、小儿推拿按摩、艾灸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食疗方面,建议首先考虑消积化瘀,鸡内金首选,有位家长用鸡内金做成的饼干,孩子非常喜欢吃。 我经常会建议家长对于孩子饮食方面要做出响应调整,一定要清淡,五谷杂粮为主。小孩子身体代谢很快,受损的脾胃需要保护,工作量不可以超负荷,用鸡内金将孩子体内的淤积化开了,同时鸡内金也有健脾胃的作用,孩子的小嘴巴很快就不再有异味了,大便排泄也会逐渐正常起来,脾胃逐渐恢复正常工作了,气血能量很快也会补充上来。 我个人觉得,艾灸也是不错的方法,但对于艾灸这个方法,有人却认为气虚水湿的孩子不适合艾灸。我给孩子艾灸的时候,一般只选择灸神阙,其他穴位一般很少用,除非孩子明显的着凉了,偶尔会灸一下大椎或身柱穴。个人觉得,艾灸虽不能直达病处,但通过艾灸神阙补充正气,孩子的身体正气足了,可以启动自愈的程序进行自我调整,是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 注:脾虚无积滞者慎用鸡内金。 气虚和水湿互为因果。 气虚体质的表面症状: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走几步就大喘气,头晕目眩,自汗、面色晃白,动辄气喘。 《黄帝内经》对气的论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气虚、水湿舌的舌像 症状1: 舌苔覆盖到了旁边的舌质,舌苔满布。用号脉法判断湿气比较难,而舌诊比较直观。湿气在体内凝结就会形成痰。 症状2: 舌的边缘有齿痕。正气弱,无力排出过多的水液,体内水液会开始储藏,内脏器官会肿胀,舌头也会胖大,压在牙齿下面,长期下来就有了齿痕。这种齿痕是两侧均匀,如果是单纯牙齿内倒导致的齿痕,会单侧个别出现。 症状3: 舌头笨重迟滞。 气虚-水湿重的舌象 1、舌苔未满布,但是有齿痕。 2、有唾液线。唾液线代表湿气重,还有肝气郁结,生闷气,气机郁滞的表现。 3、舌中裂缝代表中气不足。 气虚——水湿重的舌象总结: 1、舌体胖大。 2、舌苔满布、水滑。 3、舌边有齿痕。 水湿重的原因 1、缺乏运动锻炼。 2、久病体虚、过度劳累。 3、喝冷饮,伤脾阳;吹空调,伤阳气。 4、错误的喝水方法。心属火,水湿过重蒙蔽心阳。 5、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气是动力,有力量才可以推动血液循环。而气虚就是无力推动了,就会导致血液的淤堵。 气足的特征:精力旺盛,眼神灵活,说话中气足。 气虚的特征:少言寡语,不愿意动,懒散。 治疗思路:补气活血化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气会越来越不足,由于气虚导致的淤血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中多见。 药方:补阳还五汤 配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其中:生黄芪120g是治疗半身不遂的,半身不遂的原因是一半身上气没了。 生黄芪普通人用量为30-6-g。 如果此方用来泡脚,生黄芪用量30-50g就可以。 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此方适合老人,老人可以喝三七粉和西洋参粉,配合此方泡脚更好,泡水喝也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肝气盛的人不能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