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的时候,父母总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盛水的木桶是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总体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决定。 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那么盛水量就会被短板所限制。如果想要盛多点水,那么必须把短板补到和其他长板一样长。 这就是“木桶效应”,也叫“短板效应”。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只有补足自己的短板,才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变得更强,在职场中混得更好。 等我们长大后步入职场,却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有些人各项能力参差不齐,有些能力很突出,有些能力十分平庸,最后在职场却混得比其他人好。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短板有多短,而是把自己的长板不断拉长。 这就是木桶理论的逆定律“长板效应”。 当一个木桶倾斜的时候,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短板有多长,而是长板有多长。 过去传统制造业时代,并不要求你的能力有多突出,所有人都重复做着同样的简单工作,所以你的短板决定了你的位置。 现在是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企业和职位多样化,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专业能力不够突出,就无法胜任多数岗位。 比如说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需要各个学科都懂很多知识,数学老师只需要对数学十分精通,语文老师只需要对语文十分精通。 这样的老师,才能在数学或者语文方面给学生最好的教育,而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突出的老师。 毕竟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把自己的短板都按长板的要求来补,特别是专业细分的时代。 对编程很头痛的人,你很难让他在编程方面做出多大的成就,但是他在设计方面能力特别突出,或许能当一个很成功的设计师。 企业也一样,现在是全球分工时代,并不需要你在所有领域都懂一点,而是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 生产芯片的公司努力做好芯片,生产液晶屏的公司努力做好液晶屏。 比如说你现在用的电脑,屏幕可能是自三星,主板可能来自华硕,鼠标键盘可能来自罗技。 所以补短板并不是职场中唯一要做的事,如果你的长板不够长,你的短板再怎么补都会比别人短。 在自己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之后,再去补足短板,让自己所有木板都在不断成长。 |
|
来自: 昵称605301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