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趋福避祸乃人伦之常。 曾国藩说:“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他总结出“骗、暗、诡”乃取祸之三端,而“诚、明、仁”乃避祸之三招。 “鸿福齐天”固然美好,然而,过满则溢,物极必反。 难怪连孔圣人都喟然长叹:“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且看曾国藩对《小窗幽记》和《菜根谭》的诠释。 传说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四位顶尖的人物,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被称为玄武湖会议。 之后曾国荃率三十多位湘军的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曾国藩对弟弟和手下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 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 面对苦苦相劝的名士,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所有人看到这副对联之后,有的感慨,有的摇头,有的叹息,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 最后曾国荃说了一句话:“大家什么也不要再讲了,今天的事儿以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老九一人担当好了。” 如此一说,众人才纷纷散去。 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倚天照海花无数”,下联是“流水高山心自知”! 意思是说自己决不造反的决心,并把不造反的理由也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我自有心中的坚持,自有人生的境界,那些如“花无数”一般的绚丽景象对我是没有诱惑力的。 如此说来,我们不由要问——曾国藩心中是怎样看待个人的是非成败呢? 1、真正的强者,都懂得示弱。 是非总因强出头。人之所以有盛名之累,主要是因为争强好胜,其结果必然是刚强易摧。 曾国藩说,人生在世,“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他常常推功与人,将战功让与官文、多隆阿等人。攻打南京时,弟弟曾国荃抢功,曾国藩多次劝诫。 2、所有悲苦,皆源于私心太重。 人生之所以有悲苦,主要是因为私心太重,成见太深,以致造成心灵的闭塞,生活的桎梏。 弟弟曾国华科考失利,忧虑致病,曾国藩多次开导他,说科举功名都是身外之物,一个人只要做到孝悌,即使没有成就,也是完人。太看重得失,私心太重,是痛苦的根源。 3、顺应自然,活着才舒服。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人总是容易记着过去不开心的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则容易恐惧,所以不开心。所有生活质量很高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活在当下! 厚黑秘诀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