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孩子的行为背后是什么信念?

 仰羊 2018-12-26

陪孩子

敏捷育儿

我和老婆在教育孩子的一些行为上截然不同,与其说是育儿理念的差异,我更觉得这是家长对孩子的信念差异


萍萍晚起我是不管的,我只负责叫她一下,提醒她。不过我不去管,老婆和老人会不停地催促,从起床到吃饭。我只要在家就负责送壮壮和萍萍上学,但超过规定时间我是不送的,即使不去上学我都不会去送,不过老婆和老人会去送。我的这些行为和家人完全相反,以致于有时还气冲冲的说我怎么这么有原则。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育儿理念的差异导致对孩子的行为差异,但是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此,而是我对孩子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他们有想变好的愿望,并且我也相信他们在与家长合作的方式下能够得到成长。但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如果不严加管教孩子肯定什么都完了。我和家人的差异就在于此,背后的价值判断导致行为差异。



最近在看一本书《孩子,挑战》,这本书我觉得不错,作者在序中这样写到:“我们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我们建议家长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这样孩子们既不会没人管变成“野孩子”,也不会感到家里压抑、令人窒息。


里面的话题都不错,我每天看一章,现在看到第十七章,下面把看到时候记录的一些话分享给大家。

  1. 我的家庭做到平等了吗?

  2. 建立基于自由与规范责任之上的新方式和秩序

  3. 如何理解自由和责任?书中开车的例子不错

  4.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5. 外部环境有三个因素影响孩子性格特征的发展: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普遍采用的“训练孩子”方式

  6. 我们需要退后一步,客观的好好看我们的孩子。他们怎样进行调整?有没有过分调整?他们通过观察得出什么结论?他们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如何?这个位置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7.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8. 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9. 作为鼓励的一部分,赞美则要谨慎使用。

  10. 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四个错误目标

  11. 父母要牢记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我们不能担负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利是孩子的,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

  12. 孩子那些令人生气的行为不是通过一次正确的回应就能得到解决的。我们可能需要朝着深度改善孩子的前景去努力,重塑孩子的性格特征。

  13. 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14. 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

  15. 一个好的引导者应该鼓舞他的跟随者,激励他们做出符合情况需要的行为,父母也一样。

  16. 既然惩罚和奖赏无效,那我们该怎么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果我们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我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17. “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自己就出现了

  18. 使用合理结果,需要我们转变思维。现在我们不再生活在专制独裁、要控制孩子的社会里,而是一个民主、要引导孩子的社会里。

  19.  坚定而不强硬。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出来。

  20. 不带强硬的坚定态度,需要我们首先学会互相尊重。

  21. 给孩子压力的行为必须同时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22. 对孩子的尊重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期望太高或太低之间找到平衡

  23. 不论什么原因,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都是对孩子的极度不尊重

  24. 尊重孩子就是将孩子看作和我们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

  25. 在大多数孩子不遵守秩序的实例中都能看出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有更深刻的问题。父母必须首先想一个方法和计划,先修复有问题的亲子关系

  26. 语言和行为暴力方法是不能教会孩子遵守规则的,暴力只会让孩子产生敌意和对抗,安静的坚定态度更有效

  27. 很多家长催孩子收拾东西。如果形成相互尊重的话,尊重儿女就是家长不强迫孩子遵守规则,尊重自己是不替孩子收拾,过程坚定友善。

  28. 崇尚爱和自由的家长有时会以为所有权利都在孩子那一边而事实是每个人都有同样定权利

  29. 如果我们经常关注错误,就容易令孩子丧失勇气。因为任何建设都不应在“弱”的基础上,而只能在“强”的基础上

  30. 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重要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31. 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人克服他的缺点,我们必须发现行为背后的目的。然后,对这个目的只字不提,只是通过我们的行为让这个目的失效。

  32. 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

  33. 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34. 父母应该有责任确定让全家人都能正常舒适生活的规律,建立和维持这个日常秩序,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

  35. 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具体明确的训练。

  36. 如果我们不花时间训练孩子,你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纠正未经过训练的孩子的不当行为。

  37. 不要在客人面前或公共场所训练孩子的新技能,最好在家里训练。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行为失控,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安静的将孩子带离现场。

  38. 当我们训练孩子合作时,我们自己需要率先有合作的态度。这个合作,不是妥协,而是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我要跟大家一起,和谐的朝向共同的目标努力。

  39.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思考:。怎样做对整个家庭团体最好?

  40. 任何人在被强迫时都不会通情达理,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是无法赢得合作的。

  41. 有时候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却不好奇,问题也可能不合理,这可能就是在让父母保持对他的过度关注

  42. 当我们不再对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给予回应,我们必须在他们合作及表现好时给予恰当的鼓励来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确立自己的价值

  43. 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如我们不介入,孩子会自己处理吗?如果我们回应,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

  44. 判断是否权利之争的线索是看结果。尽管我们对孩子训练了很多,孩子是不是仍然有同样的行为?孩子有没有反抗行为?我们生气吗?愤怒吗?

  45. 第三个线索是我们的语气,这是非常准确的观察点。我们语气是强硬的、怒气冲突冲天的还是苛求的?坚定语气应该是沉着、平静、踏实的。

  46. 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必须学习如何引导和激励。

  47. 每次父母和孩子发生不快,肯定是两方面都有问题。战争是两个人冲突的结果。如果其中一方退出战争,另一方就无法继续。

  48. 从战争中退出来并不是抛弃孩子。家长心里仍然就对孩子的爱、亲情与友善。发生冲突时,实际上是帮助维护与孩子的感情。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双方都觉得不再有爱,我们有时想揍孩子一顿,双方感情因为敌对而受到损害。如果我们能够有技巧的退出,那么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反应会给我们惊喜。

  49. 用说教、讲道理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基本上徒劳无益。我们必须引导他改变,而不是迫使他改变。


我们不仅要受教育,还要承担教育下一代的责任,然而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家壮壮和萍萍性格完全不一样,有些行为还正好相反两个极端,很多经验无法复用,但有一些本质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是通用的。这本书《孩子,挑战》推荐给正为育儿考虑的家长们。上网买一本,每天看一章,这容易,友情提示一下:坚持比较难,实践更重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花菜老师&成长博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一直在育儿路上探索前行的家长。成长博士辅助花菜老师,致力于分享育儿经验,并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