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具魅力!遵化境内“九大神秘地”!每年吸引好多人!

 河北乐亭姚国森 2018-12-26

秋末冬初,正是攀登长城的好时节。遵化境内长城始建于燕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地处边关要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遵化长城蜿蜒起伏,绵延不断,气势雄伟,贯穿遵化全境,东起洪山口,西至清东陵附近,绵延燕山余脉138华里。共有2路、9关、22寨、6营,309座敌楼,31座敌台,7座烽火台。其中有“天下第一楼”、“一步跨千年”、“水下长城”等著名景点。


在长城南侧,由西向东分布着燕山塔陵、清东陵、古汤泉、上关湖、古大洋遗址、千年古银杏园、鹫峰山、洪山口狩猎场等八大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中外游客参观、考察和旅游的好去处。

摄影:李荣升

遵化境内长城的大致走势为:向西过洪山口约3华里转向南,过高家峪转西南,经活口、双窑、秋科峪口至罗文峪口,由罗文峪继续向西南过沙坡峪关、大安关、上关口、马兰关,由新立村西出遵化境入天津市蓟县。


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看官感受、领略遵化境内长城9关的雄伟气势和独特魅力。


洪山口关
   洪山口关位于遵化城东北21公里,今属小厂乡所辖,东与迁西县二道城子接壤,西同马蹄峪关相连,是明长城中蓟镇要隘。

摄影:李荣升

    相传,唐初有一家洪姓在此占山扎寨,名洪山寨。寨旁还有一李姓大户定居,亦名李家谷,分东、西二城。后来洪姓势力大,洪山口之名便流传下来。

摄影:李荣升

     洪山口关从军事角度来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然而在明代前期,一直未引起朝廷重视。明崇祯初年,清太宗皇太极曾以此地为突破口,攻破长城防线,并攻陷遵化城直逼京师,从而震惊朝野。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马蹄峪关
    马蹄峪关位于遵化城东北11.7公里,今属侯家寨乡所辖,东与洪山口关相接,西与罗文峪关相连,向南偏东遥对禅林寺。


摄影:李荣升

    距马蹄峪关口南1公里处,靠河西有一块较大的山间盆地,依盆地西北隅建有马蹄峪关城。关城四周的城墙呈不规则正方形。因城墙西北角与东北角不是直角而略呈弧形,正如马蹄踩下的痕迹,所以古人将此关称为马蹄峪关。


摄影:李荣升

    明《四镇三关志》记:“马蹄峪关,洪武年间建,正关、稍城俱通骑,极冲。其余各墩台均通步。”驻扎千总1员,官军102员。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罗文峪关
    罗文峪关,位于遵化城正北10公里,今属侯家寨乡所辖,系蓟镇长城中重要关隘。相传,隋朝在这里初建关寨时,曾由一位叫罗文的武将镇守,后来此关就用罗文来命名。1933年,29军在此抗击日军,血战三日,取得完胜的战斗让罗文峪关享誉全国。


摄影:李荣升

     据明《四镇三关志》载:此关,洪武年间建。驻扎官军304员,马6匹,军器320件。有南门和北门,门上用多层拱砖砌成。关城内街道纵横,以南、北街为主。城内建有大小不等、规模各异的戏楼4座。

摄影:李荣升

    如今所有的古建筑大部拆除,关城的城墙大部被毁,现只有城西南角部分尚可寻觅到由巨石砌成的墙体残迹及北门位置尚在。关城北与关城东的沿河大道已拓达8米之宽,是唐山至兴隆的112国道必经之处。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沙坡峪关
    沙坡峪关,位于遵化城西北11.1公里,今属兴旺寨乡所辖,明代属松棚路所辖。因村庄东、西、北三面靠山,初取名三坡峪,又因村南为白沙土质,后称今名。

摄影:李荣升

    沙坡峪关的关口整体建筑是一座敌台(四眼楼),关城建筑在长城南200米西侧平顶山上,建筑时间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关城围墙由巨石砌成,占地面积约80亩。驻扎官军148员,马1匹,军器80件。此建筑毁于日寇之手。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冷嘴头关
    冷嘴头关,位于遵化城西偏北14.6公里,今属兴旺寨乡所辖。据传:因其地形像人的嘴一样,而且气温较低而得名。

摄影:李荣升

    明永乐年间建,外通大川,各台空俱空舆。驻扎官军190员,军器甲5制。古关城池遗址,在冷嘴头村主街道东,南至冯志胡同,北至关墙,东到山根,占地面积约80亩。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此关建筑独特,长城内之城堡连通关城、闻名遐迩的城中城即是此处。这里群山起伏,林木葱茏,山水相映。此关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五月初四大地震中震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被大水冲毁。


摄影:李荣升

大安口关
    大安口关,位于遵化城西北18 公里,今属西下营乡所辖,东接冷嘴头关,西接鲇鱼关。据传,关名是古人根据诸葛亮“马前课”卦中的“大安”而命名。


摄影:李荣升

    大安口关是通往兴隆、承德的要道,地势险要。有一条河自北向南直泻而下。河东岸建有炮台一座,炮台以东城墙南面建有一座长宽各150米的石城,内外包砖,石灰浆砌,南面留有一个拱门,门上方镶有一块“大安堡”石刻匾额。1969年城墙被拆除,石刻匾额已不知下落。


摄影:李荣升

    据传,该城为当时驻军的领导机关所在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内靠北城墙根下又称为“北衙门”。50年代城北面还有“射箭台”、“小战壕”、“大战壕”、“拦马墙”、“大拦马墙”的遗迹。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鲇鱼关
    鲇鱼关,位于遵化城西北20公里,今属汤泉乡所辖,东接要道大安口关,西临重隘马兰关,与清东陵毗邻,南连沐浴胜地汤泉,北同兴隆县八卦岭接壤遥眺雾灵山。

摄影:李荣升

    志书记载:鲇鱼关,又称鲇鱼石关,因该城垣南面有块黑巨石,长约十几米,高数米,一头大,一头小,看上去恰似卧着的一条大鲇鱼,故得此名。又因其石下蓄着两亩大的水坑,亦名鲇鱼池。该关距清东陵且近,故有东陵八大景之一“鲇鱼来游”之说。


摄影:李荣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鲇鱼关已旧貌换新颜。遵化人民在这里修建了上关湖,当年的关口正是水库大坝,饱经风霜的鲇鱼石,甘做数十米的坝基。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马兰关
    马兰关,又名马兰口、马兰谷。位于遵化城西北27公里,今属马兰峪镇所辖。东接鲇鱼关,西接宽佃峪关。志书载:古时“因有一位叫马兰的参将镇守此关而得名”。又传,因此地盛产马兰草而得名。


摄影:李荣升

    此关是长城要塞,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调任蓟镇总理练兵事务后,把蓟镇长城防区划为12 路,马兰关是其中一路,归蓟镇中路副总兵管辖。清代建陵寝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设副将镇守;雍正五年(1727年)增设总兵官兼统辖陵区的内务府大臣。又在城南建起上百间房屋的总兵府,还在南面设官房,驻扎大批军队和储备若干粮草。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关口以外是条大道,清朝修建陵寝后,把兴隆县城以西、鹰手营子以南的大片土地,全划归马兰关辖管,为后龙圈儿。曾在这里建座大鹿场,其他空场全部栽植松柏树。当时的马兰关关隘雄伟,树木葱郁,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雍正皇帝特赐字第一任总兵官范大人“世济其美”。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宽佃峪关
    宽佃峪关,位于遵化城西北30公里,今属东陵满族乡所辖,东接马兰关,西接天津市蓟县耻瞎峪寨。现关内的楦门子村属遵化境,为东陵满族乡所辖。

摄影:李荣升

    此关于明永乐年间建。建于群山环锁之中,以山险、关窄著称。正关水口内外平漫,余通步。驻扎官军203员,马2匹,军器167件。

摄影:李荣升

    关口内外设3道墙,从关口墩台向北折向西,再折向西南,有支城直通关的底部,与西侧山崖形成关口。支城现属兴隆县境,支城与主城的山坡上有一独楼,结构与敌台相同,早已残破。

摄影:李荣升

摄影:李荣升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两千多年来,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亲,你去过长城吗?“不到长城非好汉”!欢迎你来遵化体味原汁原味的长城。

参考资料:遵化长城

编辑:高向南 宁川颉 张旭

校对:唐师师

总编:洪樱方

新闻热线:0315—66255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