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孔的“孔方兄”:新疆古钱币见证东西文明融合

 国民一员 2018-12-26

核心提示:古代钱币在文化遗产中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地处欧亚腹地,古代中西方贸易通道上的古西域,钱币中铭刻着的那些淹没在黄沙深处的喧嚣与辉煌,铭刻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和审美,铭刻着东方和西方亘古的交流和融通,铭刻着分离的伤悲和统一的喜悦。古钱里乾坤大,新疆出土的古钱币更是如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桃花石可汗”钱币。(摄影:武润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文摘自:《新疆都市报》2010年6月22日第B06版,作者:武润生,原题:《新疆古钱币》

东晋文人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是中国钱的一个别名“孔方兄”最早的出处。文章虽则暗含文人对当时“金钱社会”的善意嘲讽,但也说明了钱在现实生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前有玉石之路,后有丝绸之路的古西域的土地上,“孔方兄”地位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新疆钱币,追寻那藏在古钱下的一抹神秘与沧桑;追寻那熔铸在古钱中的传统与精神……

有“朋”自远方来

在我们的国土上,世代生息繁衍着5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每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就像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为我们勾勒成各具特色而又不断融合交融的文化图卷。

古代钱币在文化遗产中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地处欧亚腹地,古代中西方贸易通道上的古西域,钱币中铭刻着的那些淹没在黄沙深处的喧嚣与辉煌,铭刻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和审美,铭刻着东方和西方亘古的交流和融通,铭刻着分离的伤悲和统一的喜悦。

古钱里乾坤大,新疆出土的古钱币更是如此。

《诗经·小雅》里面说: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这是中国诗歌中首次直写货币。那么到底什么是“朋”呢?

远在距今约4000年的夏朝时期,中原先民们就开始以海贝作货币了。海贝光洁瑰丽、质地坚固、可分可聚、便于携带储藏。在中原地区,古代先民以“朋”为单位,把五个贝壳串在一索,两索即为一朋。

在西域早期同样也存在“朋”的货币,只不过具体的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

英国人斯坦因在其《西域考古记》记叙了在楼兰遗址发现海贝一事。1906年12月,斯坦因和他雇佣的探险队,在铜钱之外发现人类早期的货币海贝。他写道:我还找到了一些海贝、海蚌、海洋里的东西,这应该是从里海、地中海、印度洋一代传进来。

斯坦因认为海贝从西面传来,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失偏颇。因为许多钱同样也来自于东方的中原地区。

古西域的和田玉早在距今3200年前即已传至殷商王。远古时期新疆居民的活动范围已日益扩大,并通过各种方式和中原地区进行着接触。

专家认为,新疆楼兰遗址、哈密五堡等地古墓中都发现了先秦直至二三千年前的若干海贝,是通过交换或馈赠得来的,是新疆货币起源的重要线索。

所以在古西域最早的钱币“朋”也完全和中原地区的“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几乎从出生的那一天就打上了东西方文明最初的烙印。它既来自遥远的西方,也同样来自久远的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