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造型桎梏的北宋钱

 国民一员 2018-12-26
 众所周知,中国货币发展分三个阶段:自商周铸造仿铜贝币开始至秦半两,为初级阶段,钱币的发展处于摸索时期,钱型复杂,有贝型、有铲型(后来发展成布币)、有刀型、有环型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一律使用内方外圆的半两钱,属称量货币重如其文,这时货币发展到第二阶段。到了汉代,在秦半两钱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铸行五铢钱,仍是称量货币,只是造型更规整,增加了面、背外廓及背内廓,造型比半两钱精致。由于五铢钱更适合人们使用,一直延续了七百多年,成为历史上使用期最长的货币。直到唐代,开始仍使用五铢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对方孔圆钱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首先不再使用称量制,而改为宝货制。规定开元通宝每十枚为当时的一两,同时也规定一两为十钱,这就是两下单位“钱”的来历,钱币影响了衡制。这是钱币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开元通宝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也就成为定制,为以后各朝各代所接受。
  北宋钱币的造型亦为方孔圆钱,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它可以在这内方外圆的基础上增加花样,加强钱币的艺术效果。不可低估钱币造型艺术的效果,钱币造型的精美,它可以使人们更乐于接受,尤其对于一个新的政权来说,更有巩固政权的意义。
  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废周建宋后,铸币宋元通宝,他直接沿用周元通宝制,周元通宝乃沿袭开元通宝,这三代通宝形制相同,均为隶书,大小、重量也近似,惟背纹各具特色,宋元通宝集中了开元、周元钱特色之总和。钱文隶书,一般元字为左挑,开元通宝有少量右挑元和双挑元,周元通宝未见,宋元通宝则两者都有,虽然数量极少,近期又发现一枚宋元通宝双挑元背下星,甚为罕见(图1)。宋元通宝的艺术特色是在背纹上下功夫,也是在周元通宝基础上的发展,使其成规、成套。背纹计有:背上星、背下星、背左星、背右星;背月纹也上、下、左、右都有;还有背上直月、背下直月、背左直月、背右直月;更有左上角月、右上角月、左下角月、右下角月。每四枚组成一套,十六枚为一大套,集齐一大套也不容易。另外还有背星月、背孕星、云星等。由此可见北宋初期已开始重视钱币造型艺术。
  北宋的钱币艺术,除在书法上下功夫外,造型上也尽可能地花样翻新。从钱的形体上看,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每类型中又分正样、小样、大样;从钱的外廓看,有细缘、中缘、宽缘、背宽缘,近期又发现一枚特宽缘(图2);穿孔有广穿、中穿、狭穿、长穿、花穿、菱形穿等;内廓有细廓、肥廓、反廓、隐廓等。可以说北宋钱的造型花样之多,也为历代之最。
  版别变化多,是北宋钱币的又一大特色。
  北宋时期经济社会比较发达,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货币的需求量也大增,宋神宗元丰年间,年铸钱量达到500多万贯。元丰通宝发行量大,版别亦多。作者曾对元丰小平钱进行研究,整理出440多个版别,但这还不是最终。北宋钱大都有十几、几十个版别,像元丰、熙宁、皇宋这些存世量大的品种,其版别也更多。北宋钱的不少版别很有特色,从钱文上看,如熙宁元宝省冠(图3),设计者将四字皆省冠,看上去又很自然;还有增笔,如政和通宝篆书“异宝”(图4),宝中的尔字多了一笔。这些增笔、减笔在书法中也是常见,用于钱文则更有情趣,增加了钱文的书法艺术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