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裂果、酱油果防控方案大揭秘!

 海底丛林 2018-12-27

番茄裂果、酱油果防控方案大揭秘!【蔬菜卫士报 1248】



番茄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并有逐年扩大的情况,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也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及生理性病害的威胁。在《番茄苗期病害防控攻略!》中我们讲述了如何预防由苗期病害引起的死棵;在《番茄常见疑难病虫害用药方案》讲述了近年尤其是2018年番茄上常发病虫害及用药方案,现在我们分享近年来番茄裂果、酱油果(着色不匀)的诱因及防控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裂果


如下图所示,常见的番茄裂果有环裂、纵裂、纵裂+环裂、细小裂纹(俗称皴皮、鸡爪纹);此外果实开裂,在裂口处容易遭受真菌、细菌的侵染,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

1、番茄裂果的诱发因素

(1)品种,薄皮的一些品种易裂果,或选择的品种不合适当地环境和茬口。


(2)短时间内温差大,比如昼夜温差、春秋季放风不当、迅速降温天气、棚膜滴水等。


(3)久旱大水大肥,包括长期干旱后大水漫灌、大量施肥,或者露天栽种条件长期干旱后快速降雨。


(4)硼钙缺乏,包括土壤缺硼钙,氮肥过量硼、钙吸收受阻(这种条件下土壤可能并不缺钙,但硼钙的吸收受到影响),高温干燥氮肥或钾肥过量钙吸收受阻。


(5)果皮韧性降低或遭受损伤,包括病虫害严重,叶片受损或疏叶过度,果皮被暴晒或被刺吸式口器害虫刺伤。


(6)春秋季不合理用药,也能导致番茄裂果的产生。

2、番茄裂果的诱因分析及防控方案


当遇到番茄裂果的时候,棚友们要根据天气、施肥施药、管理措施等逐一分析哪种因素引起,解除诱因再采取措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首先,观察一下是不是整个棚以及棚友的同一品种番茄、以及往年种植的同一品种番茄都裂果,如果都裂果,那么就可能是品种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来年更换品种。


如果不是品种问题,我们再分析是否短时间温差大,比如是不是白天、夜晚的温度高低差别太大;是不是春秋季放风不当,这两个季节早晚气温低、白天与夜晚温差大,叶片、果皮容易结露,第二天放风过早或一次性放风过大,果皮表面温度、湿度变化剧烈,这种情况下往往风口下发生严重;是不是高温时天气迅速降温;是不是裂果的番茄顶部棚膜经常滴水,这种情况常造成细小裂纹。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温度高时番茄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快速降温时果皮先快速降温生长变慢,但果肉生长仍然很快,就会撑爆果皮。遇到这几种情况,就需要调节棚温、注意放风方式不要太早或过快、不要让棚膜水滴过多。


如果是浇水施肥不当,久旱后大水大肥,干旱时番茄生长慢,果皮老化,突然大水漫灌并大量施肥,或者快速降雨,番茄植株迅速吸水,果肉快速生长,导致撑爆果皮。这种类型,大棚番茄注意不要让棚内长久干旱,更不可干旱后大水漫灌、大量施肥。


对于硼钙缺乏导致的裂果,定植前整地时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过磷酸钙、微生物菌剂等底肥之时,适当施加一些含硼、钙、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进行预防;开花坐果前采用速乐硼、硼尔美、四水八硼酸钠等硼肥喷雾,预防效果好。番茄挂果后,尤其膨果期,要少施氮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并施加一些含硼、钙的中微量元素肥料。


遇到病虫害,要及时控制,某些棚友往往顶枝疏叶过多,疏枝疏叶时注意不要过猛,每串番茄上面至少保留三片叶子。春秋季,夜晚温差大,尤其番茄处于膨果期时,喷施农药不要过于频繁、浓度过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药害,造成细小裂纹型的裂果。


棚友们经过上述分析,并解除诱因后,摘除裂果(裂果已失去商品性,难卖成钱,并且容易导致病原菌感染,形成病害传播源),可以采用(1)硼钙微肥+15毫升氨基酸水溶肥+100克红糖/桶(15公斤药桶),或(2)天达2116瓜果茄专用型1袋+100克红糖/桶,进行喷雾,间隔5-7天连续喷雾3次。注意在高温天气不要加红糖,避免日灼;如果裂果时伴随有细菌或真菌感染,说明番茄地里有大量病菌,在喷施上述软化果皮、补充硼钙的配方药之外,再单独采用克无菌(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喷雾,预防细菌或真菌性病害。


二、酱油果(着色不匀)


所谓“酱油果”,多数指番茄果实着色不匀,如下图所示一片红一片青或一片黄一片红等;成熟时果肩绿色、并且向下均匀转色的水果番茄,不属于“酱油果”,因为水果番茄着色是均匀的。 


1、酱油果(着色不匀)诱因


(1)病毒病,这种诱因导致的“酱油果”, 往往伴随有叶片凸凹不平、畸形等病毒病症状,并且一般有一个某一片发病重、周围轻的区域,即有一个发病中心。


(2)番茄红素合成受阻,氮高磷钾少,或者是在温度条件不适宜,如遭遇高温(>37℃)或低温(<>


(3) 缺硼,土壤缺硼或者氮肥过量硼吸收受阻,缺硼造成番茄运输组织发育不良,番茄红素、磷钾运输受阻,从而导致番茄果实着色不匀。


2、酱油果(着色不匀)防控方案


对于病毒病导致的“酱油果”,要预防、控制病毒病,首先防强光、防飞虱、防干旱,多挂黄板,采用雾杀(吡蚜·呋虫胺)/火冲(唏啶·吡蚜酮)/妙蛙(呋虫胺·异丙威)(三种药任选其一)+杜决(螺虫乙酯·吡丙醚)10毫升/桶、螺虫乙酯+呋虫胺等四种配方交替用药,控制白粉虱、烟粉虱等飞虱类害虫;并采用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三种药任选其一)+15毫升氨基酸水溶肥+50克葡萄糖/桶交替用药喷雾,控制病毒。


对于氮高磷钾少导致的“酱油果”,喷施磷酸二氢钾+50克红糖/桶,并注意挂果后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


对于高温或低温诱发的“酱油果”,需要及时调控温度,避免植株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


对于缺硼导致的“酱油果”,可以硼钙微肥+红糖50克/桶喷雾,同时冲施时添加硼钙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注意事项:以上是我们与山东农业技术员薛萍老师,以及云南省蒙自市草坝镇、河南安阳、河南周口、河北沧州、河北唐山、内蒙古赤峰市、内蒙古包头、辽宁沈阳、山东德州、山东潍坊等广大种植户共同摸索、积累、总结的经验,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家对于番茄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大家在“写留言”处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者:郭建伟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系 副教授    官士国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一级农艺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