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蕃百年战争——吐蕃服软,西亚之争

 陆一2 2018-12-27

       武街之战后,吐蕃派人前往洮水祭悼吐蕃在此战死的十万大军,并顺带前往朝廷请和,然而来使似乎没搞清楚形势,居然语气狂悖,姿态傲慢,等他到达临洮的时候,唐廷明文禁止其再入境,将之赶了出去。面对手下办砸了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宜,无奈的赞普只好请求妻子金城公主出面上书,希望皇帝堂兄能够给吐蕃一次机会,并且说吐蕃上下皆想要真正与陛下一起盟誓。吐蕃借机遣使上书:'孝和皇帝尝赐盟,是时唐宰相豆卢钦望、魏元忠、李峤、纪处讷等凡二十二人及吐蕃君臣同誓。孝和皇帝崩,太上皇嗣位,脩睦如旧。然唐宰相在誓刻者皆殁,今宰相不及前约,故须再盟。比使论乞力等前后七辈往,未蒙开许,且张玄表、李知古将兵侵暴甥国,故违誓而战。今舅许湔贷前恶,归于大和,甥既坚定,然不重盟为未信,要待新誓也。甥自总国事,不牵于下,欲使百姓久安。舅虽及和,而意不专,于言何益?'又言:'舅责乞力徐集兵,且兵以新故相代,非集也。往者疆埸自白水皆为闲壤,昨郭将军屯兵而城之,故甥亦城。假令二国和,以迎送;有如不通,因以守境。又疑与突厥骨咄禄善者,旧与通聘,即日舅甥如初,不与交矣。因奉宝瓶、杯以献。”吐蕃给出的理由可以说很牵强,意思是李显那时候和吐蕃签署盟誓的宰相已经全部不在人世了,所以才要再立一个新的盟约,并且一再强调自己是大唐的女婿这一层关系,玄宗自然也不好再将人拒之门外,便答应要求可以和平,但既然当年已经在和亲的时候约过盟誓了,就没有必要修改。随后才礼遇吐蕃使者,将之送回,并赐给了赞普一批宝物,于是吐蕃稳定下来年年朝贡,没有继续犯边。                吐蕃既然暂时不敢明犯唐境,便开始思索出路,东,北皆唐土,南有喜玛朗雅,自然只能考虑西边了,而此时的阿富汗地区又恰好只有一些小国,相对来说比较好攻取,吐蕃自然开始垂涎吐火罗地区,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小勃律国。勃律国的位置,大致为今天克什米尔东部达拉克地区印度河流域上游,扼守印度次大陆,中亚及青藏高原西部,最早见于东晋智猛的《游行外国传》,在七世纪吐蕃开始向中亚推进时,该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勃律王被迫西迁往现在克什米尔吉尔吉特河流域,于是勃律国分裂为大小勃律两国。而小勃律现在变继续成为吐蕃的侵袭对象。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吐蕃进犯小勃律,小勃律国王没谨忙急忙寄书北庭节度使张孝嵩,说,勃律乃是大唐的西大门,如果丢失了的话,整个西方诸国都将为吐蕃所控制,都护大人好生思量一下。张孝嵩一听,也深知勃律的重要性,再说其国乃大唐藩属国,安能任由吐蕃侵占而大唐无动于衷,于是派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步骑四千昼夜奔驰,前去支援小勃律。

       唐军自疏勒出发,需在塔特拉玛干沙漠里疾驰,穿过草地戈壁,再翻过昆仑山的万丈坚冰,才能抵达小勃律,但该部唐军昼夜倍道,如神兵天降,在吐蕃尚未反应过来之时出现在小勃律,随后与小勃律军队配合夹击吐蕃军,吐蕃损失过万 ,唐军也夺取大量铠甲,武器及战马牛羊等物资,恢复高宗时期在此设立的九城。此战过后唐蕃战争重新拉开帷幕,围绕勃律的争夺也依然在继续,之后在世界军事史上被誉为山地之王的高仙芝在安西副都护,四镇兵马使的任上率军奇袭勃律,一战成名。                                                                                              小勃律王随后前来长安觐见天子,并对天子以父相称,回国后唐廷在勃律一带设置绥远军以抵御吐蕃的进犯,因此从此开始每年在勃律一带都要发生激烈冲突,不过因为此地距中央过于遥远,所以唐军后来亦是无奈丢失了一段时间对勃律的控制权。吐蕃对于小勃律王亲唐的作法还振振有词道我不是想图谋你的国土,我只是想走你这去打安西四镇罢了。话虽如此,吐蕃还是几年时间没有出兵。

玄宗开元时代安西大都护府,此时突骑施相对独立性较高,不过天宝年间还是被唐廷直辖

       随着小勃律的争夺,对大唐来说一个新的视角正在打开,这是自大非川之败后唐帝国已经多年无力顾及的方向,随着吐蕃的另辟他途而重新进入大唐君臣的视野,那便是西亚,中东。伴随着以限制吐蕃为主要目的的对葱岭以西的用兵,很快,西方世界的强大帝国阿拉伯,就要在唐朝始料未及的情况下开始与大唐正面交锋,尽管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这场交锋非常短暂,但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