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为名将却出现战略性失误, 使大唐永远丧失了在中亚争霸的机会!

 梅雪舟 2021-12-08
从公元747年开始,高仙芝带领他的远征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他首先用欺诈的手段打开了小勃律国的大门,随后逼迫国王和吐蕃公主投降。后来接着又灭了石国,征服了朅师国,并且击溃了吐蕃的援军,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从此他的声威远达帕米尔高原地区,有了“山地之王”的美称。
当他把这些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今青藏高原)酋长、石国王、朅师王押往长安后,受到唐玄宗的特别礼遇,除担任四度节度使外,因为功勋卓著,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仙芝虽然立下如此大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他的军功充满了诡诈和血腥,最关键的是出现了战略错误。这个错误在当时没有表露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开始扩大发酵,最后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他的战略错误是什么呢?就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征服了石国。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所以当唐军到来后,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高仙芝假意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这时他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开始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
这次行动,高仙芝共掠夺了碧珠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其他的马匹杂货等不计其数,他将这些财物全部拿回家中,据为己有。
灭了石国以后,在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与石国一样,突骑施也是当时西域各国中与唐朝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有位世纪伟人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此话一点不假。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被害者除了石国的老弱之外,还有许多在石国进行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
石国的王子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逃到胡人部落。然后将高仙芝欺压和贪暴的情况告诉了胡人。诸胡部落听后大怒,暗中联系大食国的军队,要一起联合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听说后,亲自率领蕃兵和汉兵三万去攻打大食,深入大食国境内七百余里,到了恒罗斯城,与大食军队相遇,两军对峙了五天。
就在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被这背后一箭差点要了老命。他受不了敌军的前后夹击,趁着夜色,大败而逃。
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拥塞道路,撤退非常缓慢。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急了眼,不管自己人还是敌军,奋起大棒只管一顿猛砸,为他杀开一条血路,这才得以逃脱。
激战中将领与士卒都失去联系,别将段秀实听见李嗣业的喊叫声,就大骂道:“躲避敌人而自己先逃命,是胆小缺乏勇气;保全自己而丢掉士卒,是不仁义。就是有幸能够逃回,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吗?”
李嗣业听见后,握着段秀实的手表示谢意,并主动留在后面抗拒追兵,收罗散卒,没有战死的士卒才得以逃脱。 这次战役用惨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高仙芝共带去3万兵士,此战结束后,“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六十三》)
唐军在怛罗斯战败后,中亚的命运被彻底改变。虽然当时看这场战役大唐帝国并没有伤筋动骨,但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了。
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战争连连,朝廷自己都自顾不暇,更别说参与中亚地区霸权的争夺了。
原本依附于大唐帝国的中亚诸国,开始转头臣服于阿巴斯王朝。从此,华夏文明彻底退出中亚,再也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成为至今想起来还令人感叹的一个遗憾。
真是成也高仙芝,败也高仙芝。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