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轻风无意 2018-12-27

众所周知,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先后出现过数百种刑罚。针对那些罪无可赦之徒,光是极刑就有斩首、腰斩、加官、炮烙、凌迟、五马分尸等数十种,光是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在古代,极刑一般都是在菜市等热闹之处公开进行,这不仅是为了惩罚犯人,更可以威慑普通民众,使其不敢以身试法。除了极刑之外,还有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刑罚,虽不是极刑却比极刑还要残酷,清朝灭亡后宣布废除。不过近些年又有不少人呼吁将其恢复。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西洋传教士所绘制的流刑

这就是始于秦汉的流刑,即所谓的“流放”。秦朝民风彪悍,朝廷故遵循法家思想,以严苛法度来管理国家,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酷刑,比如“肉刑”就有刵刑、劓刑、剕刑、刖刑等,这些刑罚的残酷程度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汉朝初期崇尚黄老之道,后期又尊崇儒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时候要是再沿袭这些刑罚显然不合适——受刑之后基本就是废人了,白白耗损了劳动力。慢慢的,汉朝统治者只留下笞、杖、徒、流、死这五种刑罚。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今人仿建的汉代边境瞭望塔

这个仅次于极刑的“流”,就是流放。流放不仅是要把犯人赶到离家千里的荒凉之地,像牲畜一样被限制自由,而且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这种惩罚方式在古代很流行,不仅是中国,在外国也曾广泛推行过。比如国人熟悉的宋江、武松等人,都是属于流刑中最严重的“刺配流放”,大名鼎鼎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生也曾被流放两次,第二次的流放地乃是远离本土数千里之外的圣赫勒拿岛。在这座人迹罕至的荒岛上,拿破仑孤独地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拿破仑画像

可以说,流刑被世界各国采纳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它可以同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折磨犯人。毕竟人都是有乡土情结的,一旦离家万里而且终生不能返回,在精神上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和痛苦。况且流放并不只是“一别家园三千里”,还面临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非人的管理——发配之地大多都是边塞苦寒之地,人口稀少资源困乏,但是国家还需要在那里建造设施驻守边疆、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些劳动力从哪儿来?自然就是这些犯下罪行的人。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清朝流放地之一的乌里雅苏台

对于国家来说,犯了重罪的人是必须要惩罚的,不然不足以服众。与其判处极刑处死,还不如二次利用,让这些人痛苦地活着,也许更有震慑作用,会让有不臣之心的人三思而后行。不过这也要适可而止,比如商纣王、隋炀帝等都是因为滥用刑罚、横征暴敛,最终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于是王朝覆灭。而汉文帝、唐太宗等就很在意民心所向,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种种手段以保证让江山稳固、国祚绵长。

古代此刑仅次于极刑,曾在世界范围内沿用,如今却有人呼吁恢复

▲清朝流放者旧照

因此统治者们更要废除酷刑以收买天下人心,相比而言,流放这种刑罚既能彰显帝王心胸,又能维持边疆劳动力,简直是最佳选择。不过由于中国人太“安土重迁”,所以在民国成立后予以废除,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不过近年来,一些网友认为,现代也有许多边疆地区亟待建设,完全可以恢复这种刑罚,以增加大量劳动力。当然,这只是网友们的讨论,毕竟现在是文明社会,一些古代刑罚已经不是现代人能接受的了,所以也只是茶余一谈而已。

参考文献:

《唐律疏议》《中国古代刑法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