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小至》:隆冬来临,春天不远

 AYZTLI 2018-12-27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杜甫《小至》:隆冬来临,春天不远

丁启阵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的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今天重庆市奉节区)。这一年杜甫五十五岁,距离去世只有四年时间。前一年五月,杜甫携家人离开前后居住了五年多的成都草堂,乘船作东南行。这一年晚春,到达夔州。杜甫一家在夔州居住了两年后,继续沿长江乘船东行,前往潭州(今天湖南省长沙市)。因为先后得到严武、高适、岑参、柏茂琳等任当地地方长官朋友的照拂,寓居成都、夔州时是杜甫后半生家庭生活相对安定富足的两个时段。毕竟是战乱时期,又是身处千里之外的异乡,政治理想幻灭加上身世漂泊,杜甫的内心世界并不平静。

想要真正读懂这首诗,如下一些词语“障碍”必须首先加以清除:

小至,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冬至前一日,二是冬至当日,三是冬至后一日。民间相传小至是冬至前一日,有的注家采用了这一说法。例如张敏选注《古诗类选·节令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冬至前一日称‘小至’。”主张为冬至当日的是宋人薛梦符,他说:“阳大阴小,冬至阴极,故曰小至。”(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引)主张为冬至后一日的有王嗣奭、浦起龙、仇兆鳌、杨伦等人。他们指出的论据有如下数条:《唐会要》载:开元八年,中书门下奏开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至日视朝。(丁按:先说冬至日,再说小至日,意思是,小至日是冬至次日)杜甫诗中“添弱线”、“动浮灰”,是冬至日后的情形。《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即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五六日。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有“佳辰强饮食犹寒”一句,第二天清明节才有新火。既然小寒食指的是寒食节的次日,同理,小至日也是冬至日的次日。

冬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有“冬至一阳”的说法。用今天的话说便是:冬至日,昼短夜长达到极点,从此往后,黑夜渐短,白昼渐长。不久便春回大地,天气转暖。

五纹,即五色线。冬至后,白昼渐长,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日添一线”的谚语。一线,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于白昼渐长,宫中女工日增一线之功;一说是从冬至日开始日晷增一线之影。这首诗所指的,显然是前者。

吹葭,葭,芦苇的一种。《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古人测试节候有一种方法:将葭膜烧成灰,放在十二律管中,置于密室。每一节候到,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飞出,管空畅通。第六律管属黄钟律管,此管葭灰飞出,说明冬至节到了。

云物,是指某些节气,可以察知世间祸福变化的天地景物。《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开,必书云物。”杜预注说,分至启开分别指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立春立夏和立秋立冬。

覆杯,古代诗歌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干杯后把杯子倒扣不再饮,一是饮尽杯中酒。从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鲍照《三日》诗“临流竞覆杯”等诗的情况看,应该是指饮尽杯中酒的意思。

有人说,三四两句(刺绣、吹葭)对应第一句中的“人事”,五六句对应第一句中的“天时”。这种说法被仇兆鳌斥为“似是而非”。仇兆鳌认为,“首句‘天时人事’,原从已往说到现在,且三四亦正言天时,不得分属也。”他赞成朱瀚的说法:“将舒承容,欲放承意,用字精贴如此。”

整首诗的大意如下:在天意与人事的交互催迫下,昼短夜长的日子结束了,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从此织女的刺绣进展加快,日添一线,十二孔的六琯乐器,代表冬至节的那一孔葭灰被风吹飞,音乐畅通。从此往后,水边的柳树枝叶就要舒展起来,山间的梅花即将开放。天上的云彩地上的景物虽然没有什么不同,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于是,吩咐儿子把手里杯中的酒喝干。

杜甫这首咏冬至节次日的诗,内容相当丰富:有岁月如梭的人生感慨,有跟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习俗,有节气物候的变化,有因为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有对故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冬至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有别于其他许多节气,历来就被人们当作节日来过。久而久之,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

有如唐朝诗人王维所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古代那些咏节日的诗歌佳作,往往少不了思乡念亲的内容。冬至日也不例外。

杜甫有一首作于同一时期、题为《冬至》的七律,写的正是冬至这一天。全诗如下: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这首诗主要表现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君恋阙之情。多年的冬至日,都是身在异乡,穷困悲愁仿佛缠上了自己,挥之不去。江边,诗人在形单影只中老去年华;远在天边的乡土习俗,当地的人们相亲相爱。拄着拐杖,于雪后漫步,俯瞰朱红色的山谷,想象着长安朝廷上金声玉振里朝臣们正散朝步出紫禁城。此时心碎成片,细小不及寸长;此地迷路恍惚,不知道长安在哪个方向!

诗圣杜甫去世两年后出生的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一首关于冬至的名诗。他干脆就把它写成了一首纯粹思念家人的诗,题为《冬至夜思家》,如下: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眼前诗人真实境况:他乡(邯郸),客舍,灯下,抱膝而坐,形影相吊;后两句写想象里家中境况:家人深夜未眠,相对而坐,谈说着远在他乡的诗人。一近一远,亦真亦幻;自身的孤独、凄苦,家人的不眠、惦念,两幅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时空穿越,情景交融,组成感人的冬至夜亲人互思图。

如今,冬至虽然不是一个法定的假日,但它有别于普通的节气,在民间有一定的节日色彩:拥有特定的节日食品。北方地区是不变应万变的饺子,说法是,可以预防耳朵被冻伤。南方地区,有吃汤圆的习俗。在我的家乡浙江台州,冬至日吃“糯米擂圆”:糯米粉用水和好,搓圆,压扁,沸水里煮熟,出锅后裹上红糖或者熟黄豆粉加红糖。敝乡冬至吃糯米擂圆,大概有两个意思:一是取其热量大经饿御寒之功效,二是圆形造型可以寄托家人团聚的愿望。

不管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擂圆,在天寒地冻时节,有这么一个寄托人间美好愿望的节气(日),不错!

                                         2018-1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