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4)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肺痿肺痈上篇

 罾事物语 2020-12-01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4)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肺痿肺痈上篇

【原文】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注释】此设问答以别肺痿、肺痈之脉证。肺为脏腑之华盖,属辛金,主燥而畏火刑,位于上焦。上焦有热,灼肺而生咳嗽,久则渐成肺痿,“痿”者,“萎”也,如草木之枯不荣。师言肺痿之由多端,总因重亡津液所致。盖肺主燥,常需气液以濡养,若气液夺,又被火热妄刑,因成肺痿。今右寸脉数,其人咳,口中唾出浊涎稠沫者何?师曰:此乃肺中气液伤,失其清肃下降之常,邪热在气,气分有液而充无血,热则煎熬其液而为浊沫之肺痿病也。

若口不唾浊沫,而辟辟不断干燥,为肺热复伤风邪,外邪与肺热相搏,壅遏气血,则肺络凝结痈肿,咳则触动其痈而胸中隐隐作痛,脉搏滑实而数,滑为有形之诊,数则为热,此为肺痈,不久必吐脓血也。

【原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注释】肺痿乃肺中气液虚而燥热,则脉数虚;肺痈乃肺热而感外邪,蓄结成痈而脉数实也。

【原文】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痿?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微)浮而数,(微)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气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注释】原按:“肺痈”之上,当有“肺痿”二字,三“微”字,当是三“浮”字。

问曰:病咳嗽气逆,切脉何以知为肺痿、肺痈之别,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师曰:寸口脉浮而数,浮为风邪伤肺,数为肺热,肺主皮毛而司卫气,为表气最外一层,卫外而为固,风邪袭入,不能卫外,则汗出而恶寒也。风中于卫,内舍于肺。肺司呼吸,若无邪热干扰,则肺之开阖自如,清肃下降则呼吸平静;病则肺热而合外风,失其自然功用,呼出气难吸入;热留营分,吸入又难呼出。总言痿、痈二者之呼吸困难,风伤皮毛气分,热伤血分;风舍于肺,其入则咳,口干喘满,邪热在于胸肺而不在胃也。邪热在于气分,气分有液而充血,热灼其液而为浊沫,肺热则汗出,汗出则表气泻而振寒;若热处血分则血凝滞,蓄结成痈,久则吐脓米粥,始萌治之得法,尚可消,若待肺叶腐败成脓则死。

【原文】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汤主之。

【注释】前言肺痈、口中辟辟不断、干燥、咳即胸中隐隐作痛,脉右寸滑数确为肺痈,而喘不得卧,为邪热壅塞胸肺之实证,攻不容缓,以葶苈大枣汤以泻胸肺胶粘之痰热而降气平喘,邪热去则痈自消也。

【原文】葶苈大枣汤

葶苈(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滓,内葶苈煮一升,顿服。

【方解】葶苈、大枣二味为剂而名者,以泻邪热之实,攻不可缓,顾正之虚,相辅而行。葶苈味辛、大苦而性大寒,苦为火味以燥湿,寒为水性以清热,辛以散结,辛苦能开痰热、降气平喘,为下水之峻药,故佐以大枣之甘平相辅而行,以保脾胃也。

【原文】肺痈肺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注释】此与上条同属痰热壅塞胸肺之实证。肺主气,其合皮毛,肺气通于鼻,故一身面目浮肿、不闻香臭也,肺失清肃之常而气上逆,故喘鸣迫塞也。

交流讨论请加作者微信:w1597340601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