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万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昵称m5Gu5 2018-12-27

黄万波在在巫山大石洞进行发掘

        2017年,一位85岁的老者,带领重庆自然博物专业人员,在重庆丰都县都督乡石灰岩裂隙堆积中发现了6具大熊猫头骨化石或亚化石,随后撰写了《大熊猫的前世与今生》。他叫黄万波。

        1932年,黄万坡出生于重庆市忠县新立镇,195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7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自然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在包括哺乳动物学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黄万坡主持或参与的考察队,先后发现过220万年前的重庆“巫山人”下颌骨残块、130万年前的陕西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产地、80万年前的陕西陈家窝蓝田猿人下颌骨、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猿人头盖骨、13万年前的重庆奉节智人牙齿、6万年前的广西麒麟山智人头骨、4万年前的陕西长武智人牙齿、2万年前的北川智人牙齿等古人类化石。

        他在1998和1999年的巫山龙骨坡遗址第二次发掘中,发现了20余件“巫山人”打制的石制品,其中的薄刃斧、砍砸器、石核石器最为典型,结合80年代第一次发掘时出土的砸击石锤和后来进行的第三次发掘出土的70余件食草动物肢骨有顺理藏之情景,黄万波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在大约300万年前的长江三峡地区,一种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就出现在这遍沃土上了,不管是来自非洲,还是亚洲本土,他们在适应长江三峡半封闭的森林、河流环境中改变了遗传性质,获得了一套全新的技能,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使用天然工具发展到依赖自制的石器获取物质生活资源,尽管在体质结构上还保留着猿类的某些性状,但是他们在演化的长河中逐渐萌发起来的思维能力对客观事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反映,本能的迈过了猿类的门槛,来到了文明世界,这就是最初的“东亚型”人 ——“巫山人”。

        2001—2004年,他在长江南岸奉节县兴隆洞发现了13万年前的牙刻、石刻和石哨等史前艺术珍品;

        2006年,74岁的黄万坡参与了‘中国探险学会’赴东非大裂谷考察,为埃塞俄比亚博物馆找到了燧石器的原生层位;

        2007年,他发掘重庆巫山大石洞,发现了晚期智人头骨及石制品;

        2008年,他带领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的专业人员,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野外工作,圆满完成了重庆市九龙坡区玉龙公园旧石器遗址的发掘任务。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将远古人类在重庆市主城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100万年前,也使重庆成为了全国拥有最早史前文化遗址的城市;

        2009—2010年,他带领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对巫山龙骨坡遗址进行了持续2年的第四阶段的发掘,取得重要学术突破,连续两年被重庆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组评为优秀;

黄万波在巫山玉米洞进行发掘

        2011—2013 年,他带领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发掘巫山玉米洞,发现了数千件石制品和大批哺乳动物化石,依其发现、发掘之丰富内涵,以黄万波为首席作者撰写了《玉米洞发掘记》。

        2014—2016年,他带领重庆208地质队专业人员在万州盐井沟考察,在老屋苞和双柏垭发现了多个裂隙堆积,从中发掘出10余具十分完好的中国犀、华南巨貘、大额牛和大熊猫等骨架。这些,是当年(1921)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兰阶想找而未找到的珍贵标本!

黄万波在在丰都县都督乡发掘大熊猫化石

        在学术著作方面,他发表论著近百篇(部) 。其中,黄万波作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亚洲早期人类及其石制品》一文和《龙骨坡遗址》专著,使巫山龙骨坡遗址获得重要国际影响;他撰写的科普读物近百篇(部),还有《远祖之谜》(2005)、《200万年前的山寨》(2006)、《大熊猫的起源》(2010)、《我和古人类有个约会》(2011)、《神农架野人传奇》(2013)、《和县人遗址》(2014)、《玉米洞发掘记》(2015)、《大熊猫的前世与今生》(2018)等8部原创性科普图书。其中《大熊猫的起源》一书荣获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荣誉奖——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2012年),并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及第六届国家“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

        由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踏实工作,科研成就果实累累;特别是在60至80多岁的这一段人生中,在同龄人已经开始戏儿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黄万波研究员仍然在翻山越岭地寻找化石,研究化石,普及科学,服务当代。他因而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裴文中科学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也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的真正特殊贡献者。

        黄万坡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认真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