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思明居士 2018-12-27

 戟是除了"戈"之外,中国独有的古代兵器,也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种类。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就目前考占发掘证实,商至周初已有实物戟出现,因为戟初期的形态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因此,戟显然要比矛、戈晚。早期的戟是青铜质地,战国时才开始有铁戟。戟由直刃和横刃组成,呈"十"字或"卜"字形,兼有矛和戈的作战特点,具备钩、啄、割、刺等功能,装于长木柄或竹柄上的戟既可以作为矛进行步战中的刺击,也可作为戈用于车战中的钩、啄,其杀伤能力胜过矛和戈。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戟在中国古代军队武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步、骑兵的利器,在同时期齐国编纂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就将青铜戟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并称为"车之五兵",是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戟除作为特定武器名称外,还常常被引申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如《史记.高祖本记》载:"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之外,持戟百万。"显然,戟在此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而非具体的武器。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战国末期,冶铁技术的提高促成了钢铁铸造戟的产生,受材料进步影响,铁戟比青铜载尺寸更大,刺更尖锐修长。随着铸造钢铁工艺的变化和改进,铁戟在外形上也发生了变化,刺、援合铸为钢铁戟头,上刃与下刃的孤度减小,援与胡基本成直角,而与援对应的内被取消,只靠较长的胡来缚柲。由此,戟的"十"字形完全被"卜"字形代替。《释名.释兵》谓"旁有枝格也"即指此式戟而言。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卜"字形钢铁戟是汉代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其种类也最多,车兵用戟柄最长,称为"长戟",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同时,汉代还有一种可单手握持的"手戟",双手各持一支,成对使用,故又称"双戟",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汉代出现了一种该朝独有的防御戟的兵器 —钩镶以应付戟的攻击,可见戟类兵器在汉代的繁荣及杀伤威力的巨大。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这一时期内涌现出大量善使戟的武将,著名的有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典韦、吕布、甘宁等,均是使戟的高手,如《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载有"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吕布以"辕门射戟"方式平息袁术与刘备之间的一场厮杀, 这个情节因在后来《三国演义》中的充分发挥,成为了今天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赤壁》诗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更是成为表达后人对汉末群雄割据、纷乱动荡年代抒发感慨的千古名句。"折戟沉沙"一词被延用来比喻失败惨重之意。

戟作为具体兵器的名称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但我们今天所见明清时期戟的形态却与唐代以前的戟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两晋以后,由于钢铁盔甲的制作日趋精良坚固,钩啄兵器的杀伤力降低,步骑兵更重视使用矛枪,军土执戟作战的情况越来越少,善使戟的武将也不多见,戟逐渐退出了战场。唐代戟多用做表示威仪的依仗器,如《唐书仪卫志》载"第一行长戟,第四行小戟,第五行短戟"。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随着战斗性能的逐步丧失,到宋代,其形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宋代《武经总要》中所绘"戟刀"即是这类戟的代表,它取消了早期戟一侧设计为直或上翘的枝格,继而变为月牙状,这样虽然使整器更显美观和威严,却彻底丧失了早期戟"援"的钩、啄、刺功能,成为单纯的装饰配件,实战功能大大降低。根据《宋史仪卫志》载"戟,有枝兵也。木为刃,赤质,画云气"推断,戟在宋代即成为礼仪用器。戟的礼仪功能确定后,其形态也固定下来,并为后来历代统治者制定的礼仪制度所借鉴、延续,形制也被继承并未加大改动,因此,明清两代戟的形制源自宋代。

戟究竟有多厉害,不是吹,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唐代以后戟存世量稀少,明清两代戟遗留者也很少,因此,每支戟都较珍贵。明清时期戟的枝格均呈月牙状,有单枝、双枝之分,单枝者多于双枝。由于多数明清戟的枝格是通过铆合方式与枪头部分连接,连接处普遍纤细、脆弱,很多传世戟的旁枝或人为或自然折断,所剩部分常与普通枪头无异,一般区分其与普通枪头的方法是看枪头刃部与套筒交接处有无铆合痕迹,如此处有铆合铁钉的残留或孔洞,多半可以断定为折断枝格月牙的残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