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头条里有发对联求下联的,感觉有些真的不忍直视。。。 简单科普一下对联应该怎么出对。 首先来看看对联是什么 “对”和“联”共同组成“对联”这个概念 “对”即上下两句相互成对,但是没有统一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两人及以上共同完成,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通常称之为“对子”或者“对句”。 “联”即在“对”的基础之上,上下两句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一般由同一人独立完成。通常称之为“联语”,又根据其作用分为“春联”、“喜联”、“挽联”等。 “对联”即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对联”的要求是上下句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成文体现在上下联要有具体的语义;对仗体现在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和音韵相反。 “对联”的量词用“副”;上联或者下联的字数用“言”;一副对联的总字数用“字”。 “横批”指挂在对联上的横幅,一般起到补充、总结、概括、升华的作用,仅存在于少量有必要的对联中。 对仗的方式有工对、宽对、自对、借对、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等。 工对:又称“严对”,要求是大多数(四分之三以上)的字满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 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在对仗上放宽一定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文字也必须相异。 自对:又称“边对”和“扇面对”,即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借对:即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 正对:即上下联内容基本相同或互为补充。 反对:即上下联内容或者主题完全相反。 串对:又称“流水对”,即对联的上下句共同表达一个意思,二者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整体,互相不可分离,更不能颠倒。 无情对:又称“羊角对”和“离意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对仗愈工整,意思差的越远,效果越好,产生一种反差的美感。如:色难;容易。 对联中主要有六个禁忌。 一忌落脚同声。对联中的重音部分不能平仄相同,粗略地说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二忌同声首尾。这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三忌三平尾或三仄尾。上联不允许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下联不允许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 四忌孤平或孤仄。五言及以上的对联中,上联和下联里,不允许只有一个平声字或者仄声字。句脚的平仄不计算在这个标准里。比如一幅十字的对联,上联的五言中的前四个字,不能只有一个平声或者仄声,下联亦然。 五忌重字。重字分为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指上联和下联在同一个位置的字相同;异位重字是指上联中的字在下联中不同的位置也有出现。另外,上联中本身重复出现的字,下联必须用一个字重复出现与上联相对。 六忌同意相对,又称为“合掌”。即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有喜欢对对联的一起玩一下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