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创造活动。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作家需要酝酿、营造出与创作命题相一致的情绪,从而为文学创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此可见情绪导入对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熟练掌握情绪导入的基本条件、基本类型和基本方式,并自觉将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对创作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一、情绪导入的基本条件 1、情绪导人是在情绪没有达到应有的兴奋点,或完全没有写作情绪的情况下主动激发情绪使之进入期望的环境状态,达到应有兴奋点的心理调动过程,分为不完全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人和无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人两种。不少文论家把创作前情绪酝酿和导人过程说成是“构思”的过程,这是不准确的。构思可以说是思路组织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线性特征,在情绪酝酿和导人过程中,上述特征却是隐居幕后的,它注重的是情感和情绪的激活,而非理性的诸如文章构架一类的思路组织。 2、不完全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人。不完全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入通常适用于主动写作。主动写作既是写作者有作文的自觉要求,这就表明作者被一定的情绪支配着,需要将其表达出来。当我们被某种事物所触动的时候,常常会有某种冲动,会涌动出某种情绪,有一种必欲言之而后快。必欲书之而后快的感觉。这个时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涌动强烈,作者被一种特定的理念震撼着,被一种特定的情景吸引着.完全进入了作者所感知的世界,达到了物我无问的境界,所书所写,已是姓之所至,笔之所至了。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完全情绪状态,即最佳写作状态。另一种情况,也是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作者虽被某种事物触动了灵思,有了某种情绪的冲动和写作的欲望,但如果提笔行文.似乎尚有某种欠缺,虽说有一股情绪在胸中涌动,但仍有言之不畅,书之不顺的感觉。不少人把这种情况简单地归结为写作水平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事实上,当我们激起某种情思,涌动出某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只是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其情绪尚处于不充分状态,没有进入特定的写作环境,思维还只是停留在某一个点上,并设有跟着特定的环境氛围舒展开来,头脑中行不成变幻而又衔接的情景蜮面,行不成连贯畅通的逻辑链条和特有的角色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作文,自然就会显得生硬勉强,找不到一泻千里,畅快淋漓的感觉,无法进入应有的写作状态。这就是不完全情绪状态。在不完全情绪状态下,写作前的情绪导人尤其重要。 3、无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入。无情绪状态下的情绪导入适用于被动写作。被动写作是在作者无写作冲动.无自觉的写作要求的情况下,因为某种需要而从事的作文活动,通常表现为命题作文或因工作需要的应用作文。在文学创作中,这种被动作文往往是为适应某种特定的角色和环境的部分,而不是作者本来就熟知的内容。被动写作的作者写作前其感情和心理与环境是分离的,对写作命题所涉及的环境或处于陌生状态,或处于毫无激情的冷凝状态,完全设有情绪的涌动。我们把这种投有情绪涌动的写作状态称为无情绪状态。在无情绪状态下写作,思想没有被激活,处于相对的封闭状态,往往表现为文恩不畅,行文受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水平问题。应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作者,都不可能在毫无情绪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写作获得成功,写作既是思想的流露和表现,就必然离不开形象,离不开逻辑,离不开推理和判断,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在毫无情绪涌动的情况下得以实现。没有情绪涌动,作者的思维就无法进人写作命题所要求的特定的环境氛围,形不成特有的理念,拽不到规定的逻辑关系,思想也就缺乏延展的轨道,从而使作文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无情绪状态下的被动写作,必须首先作情绪的导人,使自己的情绪进入特定的环境氛围,寻找到思维延展的轨道,改变被动写作的地位,从被动写作状态转变为相对的主动写作状态。 二、情绪导入的基本类型 1、在不完全情绪状态和无情绪状态下需要做写作前的情绪导人.使情绪与环境同步,激发起写作的灵思。但是,情绪作为~种思想活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其调动方法也因人而异,如何进行写作前的情绪导人也因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不过,综合情绪导人的共性特征,其基本类型主要分为远期情绪导入和近期情绪导人两大类型。 2、远期情绪导人。远期情绪导人是指下笔作文前的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情绪准备阶段,是从有写作冲动到下笔作文之间的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准备和情绪酝酿。远期情绪导人更多地适用于主动作文。当写作者在受到某种外在事物的触动的时候,往往会涌动起某种情绪,产生某种联想,会有一瞬间的写作冲动,但是,写作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很多让人触景生情的场合恰恰不具备写作的条件。即便是一个人在触景生情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写作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马上写得出文章来,更多的时候.这种触动只是一个点的触动,写作者的兴奋点还只在一个点上,还需要继续作情绪的酝酿。远期情绪导人具有断续性的特点。当写作的兴奋点被刺激起来的时候,情绪尚处于不充分状态,这时我们需要不时地唤醒自己去重复当时的兴奋情绪,回到当初被朝激起来的兴裔点上,循着这个点去回忆当时的情景,使兴奋点逐渐扩大,慢慢将情绪导人到需要的写作状态中去。兴奋点的扩大并不等于情绪已经进人应有的写作状态,往往当*奋点扩大到一定程度雨尚束进人写作状态时,因为各种原因使思维暂时停滞下来或是跳跃开去,但这时候,扩大了的兴奋点已经在我们的大脚里储存下来了,我们可以暂时放弃这种情绪的调动和引导去进行日常的生括和工作。兴奋点的扩大增加了这种兴奋点再次与外在事物相碰撞的机会,等到再有某一事物重新刺激这一兴奋点时,这种兴奋点将再次扩大,这时需要作者抓住机会再傲情绪的酝酿和引导,使这种情绪由点向面扩大并辐射开去。如此往复多次,情绪便被导人写作所需要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意识就会进入某种特定的境界,情绪开始变得激动,有不吐不快的躁动感。当作者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远期情绪导人的工作已经完成,开始进入写作的最佳时期。远期情绪导人具有过虑性功能。远期情绪导人的断续性决定了在情绪被激发起来之后有一个冷却和沉淀的过程,形成激发一冷却—激发的周期。当情绪被激发起来韵时候,意识处于相对亢奋和膨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对事物的感知很可能存在一定的歪曲和变形,有时甚至出现错误。当情绪处于冷却期时,这种歪曲和变形乃至错误就很可能被发现。当下一次情绪高峰与原来的兴奋点再次结合的时候,鄢些被认为不适的东西就会通过理性被剔除掉,扩大的兴奋点便不再保存过去的错误。但是,很可能再一次的情绪高峰又带来某些感知上的偏差,还需要经再一次的冷却而被剔除。因此,远期情绪导人的断续性一方面在澈发情绪.一方面又因时间的沉淀使情绪得以冷却,从而发现被激昂的情绪裹挟进来的杂质而将其过滤,使写作时既有饱满的情绪,叉不失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避免在高昂的情绪下犯隐性的逻辑错误。远期情绪导入也用于被动写作当中,但是,由于被动写作多是即时性的应用作文,因此,远期情绪导人只能在那些非即时作文的被动写作中得到运用,其应用面也相对较窄。 3、近期情绪导人。近期情绪导人指作文时的情绪导人而非作文前的情绪酝酿,是作者在作文状态下思想情绪随文章命题所要求的环境氛围游动的行进状态。近期情绪导人既实用于主动写作,也实用于被动写作。在主动写作中,远期情绪酝酿的成熟标志着写作的情绪已被导人到作文命题所要求的特定环境,但是,在提笔写作前,其情绪尚未进入冉体的写作场,即尚未进人忘记周围事物,思想完全融人文章命题所要求的境界的物我无间的特殊意识状态,还需要将朦胱的情绪清晰化,将杂乱的情绪条理化,将宏大的情绪细微化,使写作前的情绪转化为情绪支配下的思想意识流动,进入特定的画面和特定的理念,使意识随情绪舒展,随画面舒展,随理念舒展,产生文从心出,心在文中的特殊效果。近期情绪导人是一种即时性的情绪调动,它要求作者快速调整心态,充分发挥想像,做好角色定位,树立角色意识,根据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角色去捕捉画面,搜寻理念,并快速将画面和理念用文字转换出来。近期情绪导人不仅在主动写作中被广泛运用,在被动写作中运用也尤为普遍。由于被动写作多是及时性的应用作文,没有远期情绪导人的基础,只有依靠近期情绪导入尽快进入文章命题所要求的特定环境,使思维迅速随环境延展,使意识即时随角色定位,使思想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不游离于文章内容之外,这样,作文时就没有局外感,没有被动感了。近期情绪导入的特点就是反应要快,要迅速对文章命题的环境要求做出判断,设想出这个环境可能出现的氛围,并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氛围之中,去感受它、体味它,激发起与文章环境要求相适应的热情,从而使特定的思维区间被澈活,以适应文章规定的写作要求。近期情绪导人还要求情绪与文章环境同步并趋前于文章环境。情绪超前于文章环境实际上是对巳知环境之外的未知环境的预见,当情绪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并被完全激发时,会呈现出漫溢的状态,使原来被认识到的有限环境呈扩展趋势,有利于文章思路的延展。近期情绪导人要求情绪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情绪与环境的同步使情绪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环境激发情绪,使情绪在环境中间活跃和膨胀;另一方面。情绪使环境变得明晰,情绪使环境得阻扩展。作文命题所规定的环境是作者根据命题要求想像出来的,因此这种环境毫无疑同地受意识和情绪的支配。它在人的丈脑中呈幻影状态,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当作者情绪饱满激昂时,文章环境便明朗清晰,反之便模棚黯淡。同样,明朗清晰的环境更能有效地刺激情绪,使情绪更加激昂饱满,而模糊黯淡的环境对情绪的刺激力显然要弱得多。近期情绪导人要求有不可艟便割裂的连续性。我们知道,当人的情绪被某种环境激发之后,它只能在使它被激发起来的特定环境中得以运行,脱离开这个环境,特定的情绪就会冷却或消散,作者的意识就会游离出特定的写作场丽找不到写作的感觉。由于近期情绪导人是与写作同步的,因此,这种情绪便要求有不可随便割裂的连续性,使文章在周一情绪的支配下一气呵成,保持风格和语气的连贯。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能一气呵成,长篇巨制不能一气呵成自不必说。就是某些篇幅较长的文章要一气呵成也是有困难的。但至少在一章、一节或一个较小的单元内,一气呵成是必要的。在这个章节或这个单元内,情绪的连贯十分重要,这既避免了重复导^情绪的麻烦,也是保证文章内外连贯的基础。 三、情绪导入的基本方式 1、情绪导人作为激发文思的重要手段,在文章写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作为~种心理状态,有滕胧漂移的不稳定性,但也有其可以把握的基本方式。不论是远期导入还是近期导人,其基本方式都大致相同。3.1场景导人。场景导人是一种人为的主动的场景再现。是对触发文思的现场的回忆和对文章命题所规定的环境的设想,它能使作者初始的情绪再一次被激发,能使作者随着文章命题的要求进入特定的环境氛围。场景导入是一种临场情绪导人。不仅需要设想出特定的画面和场景,而且需要将心绪彻底投入特定的画面和场景之中,在感觉上抛开本我,与文章命题所要求的环境融为一体,进人物我无问的特殊境界。作者的心绪进入设想的画面和场景之后,想像力便会随画面和场景的舒展而得到增强,文思也会随之流畅。场景导入在对画面和场景加以设想时已不再是断续的粗线条的设想,而是连续的微细化的场景再现,这种微细化的场景再现要求作者的思路在被激活的同时就必须迅速被梳理出来并用文字以文章的形式记录下来。对画面和场景的设想离不开个人情感的渗人,当内在情感被外在事物激发的时候,情和物是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和场景不能分离,因此,场景的导人对情绪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创作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就不能仅仅是狭义的纯文学的写作,它自然包括了被一般写作理论家排除在文学体裁之外的应用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创作者不可能只懂得纯文学的描写而忽略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日常应用文和一般的公文也总是有其特定的应用环境的,因此,在写作公文的时候对公文应用环境加以想像,所写公文就会在不经意的细微之处体现出与环境的适应性.更加符合特定的应用环境要求。被动的非公文性应用写作也常常需要通过场景导人来调动写作者的情绪,比如一篇演讲稿的写作,得根据演讲对象的不同想像出演讲的环境,以便在写作时恰当地选择适合演讲对象的表达方式。再比如某一公共活动的主持辞或开幕辞,写作时都离不开对特定场景的想像,都需要通过这种想像将情绪导入到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去,使写出的东西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 2、角色导人。场景能激发作者的情绪,角色同样能激发作者的情绪。因此.写作前的情绪导人除了要注意场景导人外,角色导入也非常重要。角色导人是根据文章人物特定的社会定位,主动站到文章人物的立场上,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临场情绪与文章人物相吻合,完全用文章人物的视角看人看事的情绪导人方式。场景导人是自然环境的导人,而角色导人则是社会环境的导人。场景导J人会使作者通过特定的自然环境产生联想,角色导人则能使作者进入某种特定的社会角色而产生这一角色所独有的情绪,思考这一角色思考的问题,说出这一角色该说的话。角色导人更多的被应用于近期情绪导人中,而少用于远期情绪导入。远期情绪导人往往是一种相对朦胧的综合的环境回忆,这种环境可能分别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很少有微细的清晰的角色划分。到了有微细的清晰的角色划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期情绪导入阶段,已经处在写作的过程中了。文学性的作品需要角色导入,比如人物语言的描写,人物内心的独自,或是从某一人物的角度说人说事,作者都必须使自己首先站至Ⅱ这一特定人物的特定立场上,站在这一特定人物的特定社会背景下,用特定人物的思想去想问题,用特定人物的视角去看问题,使情绪随人物转,情感随人物定位,暂时丢掉作者自我,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完全被人物所代替。应用文写作也是需要情绪导人的。一般看来,应用写作是一种近乎固定的格式套用,似乎不存在角色的进出和转换,只要符合文体要求,说明问题就行了。但在实际写作中,应用写作也需要角色导人。比如公文中的上行文和下行文以及平行文等等,都有一个角色意识问题。这不只是简单的公文类别问题。公文行文中的“上”和“下”,只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行文者所处级次的上下,要根据其特定的地位加以定位,而定位的不同,语言表述和行文语气都是有所不同的。写这种文章的作者,首先得根据文章命题确定角色位置。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角色地位,调动这~特定角色特有的情感和情绪.这样,作者的思想便能与角色同步,思路也就会在角色意识的基础上被打开,所想所书也就能符台角色的要求了。在角色转换的时候,作者还要善于从原有的角色跳出,适时地将情绪导入新的角色,做到情绪随角色进出变幻。这种角色情绪的进出变幻既需要投人,叉需要保留一丝旁观者即作者的理性,使之进得去,出得来,不致被角色所左右而不知行止。作为一种积极行为,情绪调动还受着其他因素的制约.’情绪调动一方面需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减少和避免外在干扰,创造适合写作的环境氛围,形成特有的情绪场,使被调动起来的情绪不被破坏,能够在一定的时空内得以保持和延伸;另一方面,情绪的调动还需要以广博的社会知识作基础,不仅要熟悉和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还要熟悉和r解不同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社会角色,熟悉各种角色生活的社会背景,了解各种社会角色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社会心理。只有这样,在需要做场景和角色导人的时候,才能根据文章命题的内在要求恰当地进行环境和角色转换。准确地将情绪导入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角色,完成情绪导A的过程丽使写作得以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