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将中,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弹丸之地击灭当时地球上最大的波斯帝国;项羽以6万楚军在钜鹿大败40万秦军;铁木真以20万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陆。 论指挥大兵团作战:中国名将王翦早在公元前225年就指挥过60万大军;二战中苏联元帅朱可夫、德国元帅曼施泰因等都指挥过上百万甚至近两百万的大军;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之后,指挥的多国联军总兵力接近三百万人。 虽说把韩信放在这样豪华的名将群中,依然煜煜生辉,但无论是战功还是指挥过的军队数量,都不算最突出。韩信真正最传奇的,是他作为三军统帅的传奇经历。 传奇之一:从无名小卒直接升为三军统帅 不同于亚历山大、项羽、铁木真等有显赫的家世,也不同于白起、狄青、林彪、粟裕等从基层干起,一步步凭战功坐上统帅的位置,韩信是突然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三军统帅。 韩信自幼家庭贫困,游手好闲,没饭吃的时候就去当乞丐,曾经饥饿难耐靠一名洗衣服的老妇人给了顿饭吃。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携带他的全部家产——一把佩剑到项梁麾下从军,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败之后,他又归属项羽,当了一名宫廷禁卫官。韩信在项羽军中看不到前途,于是逃走,投奔进入汉中的刘邦。刘邦也没重视他,任命他当一名仓库管理员。随后还犯了死罪,拉到刑场斩首,幸而一声大喊引起监斩官、刘邦亲信夏侯婴的注意,得以死里逃生。 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也没有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命他当粮食总监。韩信还是看不到前途,于是就像当初从项羽处开溜那样,逃跑了。 简言之,韩信在登台拜将之前,他的主要职业是混混、乞丐、士兵、宫廷禁卫官、逃兵、仓库管理员、死刑犯、粮食总监、逃兵,可以说完全没有背景、没有带兵打过仗、没有干过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 但这第二次当逃兵,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逃跑前,因为管粮食,韩信得以接近汉军的后勤大总管萧何。韩信一有机会就和萧何谈论国家大事,萧何十分钦佩。 萧何平时也向刘邦提过他,但很显然刘邦没啥反应(韩信拜将后,刘邦亲自说过萧何屡次提及)。很显然,举荐韩信,需要一个绝佳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韩信逃跑的时候来了。 刘邦当初在江苏起兵,现在被封到陕西省汉中市这样的地方,将士们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很多人逃亡。刘邦十分苦恼。 萧何听说韩信也逃跑了,立即翻身上马,亲自去追。 随后有不明就里的人向刘邦报告:宰相(萧何)也逃跑了。 史载刘邦如五雷轰顶,张皇失措,如失臂膀。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晋见刘邦,刘邦喜怒交集,史书上详细记载了他君臣二人的一段对话: 刘邦责骂:“为什么你也逃跑?”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追谁?” 萧何说:“韩信。” 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不足为惜,容易得到。可是想韩信这样的天下奇才,无人能及。大王如果只想一辈子当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如果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看大王如何决定。” 刘邦说:“我当然要回到东方,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仅当一名将军,韩信不可能留下来。” 刘邦说:“那么,让他做统帅。” 萧何说:“太好了。” 刘邦于是就想叫韩信进来叫他当统帅。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统帅,就象是呼唤小孩一样轻率,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登坛拜将,典礼隆重!” 刘邦允诺。 刘邦和萧何堪称是中国古代的两位心理学大师,深谙心理学上说服人、笼络人的先抑后扬之道。在他推荐韩信之前,与刘邦关系更亲密的夏侯婴早已经推荐过,韩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如果萧何也在平常时间推荐,则刘邦对韩信的重视程度也不会超过曹参、樊哙、周勃那些有战功的亲信将领。 恰恰是在将士逃亡,刘邦心烦意乱之际,他以宰相的身份来不及报告就亲自策马去追韩信,这一举动无疑会给刘邦以心理震撼。再加之他本人的不辞而别让刘邦惊慌失措、怒不可遏,突然回来又让刘邦喜出望外,在一系列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中,韩信在刘邦心目中的分量才急剧上升。 萧何紧接着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一步到位提出直接让韩信当三军统帅,刘邦处于失而复得、喜不自胜的心境中,同意的概率大大提高。 我们前面说到,不仅仅萧何是心理学大师,刘邦更是屡屡使用先抑后扬的驭人之术。比如谋士郦食其来见刘邦献策时,他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表达了不满之后,刘邦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让郦食其在情绪落差中瞬间获得尊贵感。 其中最经典的一幕出现在公元前204年,九江王英布战败来投奔刘邦,他也是张开双腿,正在洗脚,大模大样地传唤英布晋见。英布乃是当世名将,又和刘邦一样是封王,无法忍受这种礼节上的侮辱,勃然大怒,恨不得自杀。可是,等到了招待所,却发现一应设施,包括帐幕、饮食、随从,都跟刘邦完全一样,又不禁大喜过望。这种先打击对方的心理预期,在给个惊喜的策略,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专门有令人折服的论述。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韩信。刘邦准备登坛拜将、任命统帅的消息传出,将领们喜出望外,许多人都认为这个统帅的高位非我莫属。 等到拜将那天,获取帅印的既然是从来没人听说过的无名小卒韩信! 《资治通鉴》上这样写到:集中全世界的霹雳,都不能使全军受到这么大的震惊。 一个曾经钻过大混混裤裆的小混混、叫花子、逃兵,从来没带兵打过仗的后勤小吏,一跃成为帝国的三军统帅,这在全球军事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即便嬴渠梁用商鞅、苻坚用王猛,火速拜相,也是一级级提拔的。 公元前206年,韩信拜将。韩信没有辜负这次空前绝后的任命,他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打过败仗的名将。 传奇之二:屡次用临时拼凑的部队,以少对多、以弱对强完败精锐之师 韩信的带兵过程,也是极具传奇色彩。 韩信突然从无名小卒成为三军统帅,最大的现实问题就是缺乏威望,这也是萧何一定要刘邦斋戒沐浴、登坛拜将的原因之一:增加韩信的威望。 韩信首先分析天下大势,他的一番话,实可以和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并驾齐驱。韩信首先建议刘邦平定关中,并断定一纸文告就可以平定。 刘邦依此谋划出兵,顺利平定三秦,从此坐拥蜀中、汉中、关中三个根据地,与项羽对抗。 公元前205年,在楚国都城彭城(江苏徐州)溃败之后,刘邦束手无策,张良为他谋划,放手让韩信去独挡一面,开平新战场。韩信获任命为左丞相带兵出击,一连平定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到楚国会师,于垓下与项羽决战。 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平定魏国、代国,刘邦立即派人征调他手下的精兵,到河南荥阳(郑州附近)抵抗西楚。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数万军队击破赵国20万大军。此时韩信精兵已经被刘邦征调,他指挥的不过是几万乌合之众。韩信在战后总结说:我们的部队,并不是训练有数、军心坚定、忠心不二的劲旅,不过一群市井小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必须引导到死亡之地(指背水而战),他们才肯奋战。如果战场广阔,恐怕早已一哄而散,还能指望他们打仗。 正因如此,此战之后,部下对韩信崇拜得如同神明,韩信的威望开始牢固树立。 同时,西楚经常派出奇兵渡过黄河攻击新建立的赵国。张耳、韩信不断出兵应战,顺便夺取赵国各城市,征集民兵,送往荥阳前线。随后,刘邦在成皋(荥阳市西18公里)被项羽猛烈攻击,不能支持,再度逃亡,逃到张耳、韩信大营中,取得二人兵权,擢升韩信为宰相,令他率领一部分赵国部队,向东攻击齐国。 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率领赵国部队进抵到山东济南,大破齐军,占领齐国都城临淄。项羽派他最亲信的悍将龙且,率领号称20万的大军来救援齐国。韩信一战击破齐楚联军,斩龙且,令项羽首次感到恐惧(没想到自己几年前的宫廷禁卫官是这么狠的角色)。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各路大军汇集到垓下,由韩信指挥,和项羽决战。 我们回顾这段战史发现,韩信的军队中,先主要是关中带来的老兵,他以一个突击提拔的主将,能够统御这些老兵,并干脆利落消灭魏国,实令人称奇;然后他的部队逐渐以临时拼凑的杂牌军为主,却一战击破赵国20万大军;到打最精锐的齐楚联军时,他指挥的已经是一只客军——赵国军队,估计不少士兵还是井陉背水一战时的俘虏,他正是用这样一只新组建的部队击溃强大的齐楚联军。 这和亚历山大、铁木真、项羽等使用训练有素、士气旺盛、战斗力极其强劲的精锐之师大不相同。中国历史上有北府兵团、岳家军、戚家军、关宁铁骑等名噪一时的精锐部队,而没有一直韩家军,这也是韩信将兵的传奇之处:化腐朽为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