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山东局势的逆战,是三大战役的基础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12-27

国军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有深刻打算的。

首先,山东,尤其是胶东,两面环海,海上运输线,是连接东北的最重要通道,尤其是华北与东北的通道已经被傅作义所部控制的情况下,山东的海上运输就成了连接的脐带。在1947年7月29日,中央致电华东局并告东北局:“前据陈云电称,海上船只被击沉十分之四,你们所得情况如何。陈云提议运输线改由陆路,但陆路(热河、冀东、冀中)迂缓,亦须通平津封锁线,输送量小。我们意见仍以海上偷运为主,陆路为辅,所运物品主要应为山野炮弹,其次是黄色炸药,其他可不运或少运。除山东需要外,必须为刘邓运山野炮弹各一万发,除告林(彪)罗(荣桓)用一切办法经筹及送出外,关于接运及转送请华东负全责。又刘邓此次南出急需山野炮弹三四千发,你处可否先行拨出。

电报中提到的这个“海上运输”,其实就是胶东的海上运输线,担负了将山东人员运往东北,东北大连的物资运往华东与中原的重大任务。

其次,山东的特殊地理位置。

山东位于中华大地的中间地区,除了海上连接东北外,北上就是华北,南下则是国军中心区域的京沪杭,无论南下或者北上都是可行的。而国军一旦占领全山东的话,第一可以切断与东北联系的海上运输线,让东北陷入孤军奋战的危险状态;第二,国军占领山东后,华北的傅作义与徐州的刘峙就成为了一体,这样的结果就是南北呼应,常山之蛇态势形成,击其头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即使东北战场好转,要进行平津战役,也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山东一点被国军获取,进入中原的刘邓所部(含下属的陈谢、陈粟所部在内,也将成为孤军,不仅后援切断,前线也很暗支撑下去,进军大别山挽回山东局势的意义就丧失了。

第三、山东根据地的确立,是大局的关键。

山东局势被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全部逆转后,很快成为了大军南下或者北上的基地,可谓进退自如。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在1948年5月27日,就认为:“今日我已攻克潍城,目前敌情将有新的变化,如乘胜再将济南攻下,山东战局基本解决。此后,可从山东再调二、三个纵队到华中恢复原有地区,长江以北便可逐渐控制在我手中,使南进部队能得到后方的补充接济较为便利。”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也在5月23日,这样谈及山东我军未来的前进方向:“

集中三个纵队求得在运动中歼敌一二个旅,使敌附近遭到失败,这样可以的达到配合粟兵团之目的,同时也达到了切断津浦路之目的。连续拉锯二次后,我就必须休整。雨季中加强攻兖州的准备工作,雨季后(九、十二月)再来完成扫清津浦线孤立济南之目的。陇海线之切断及海州之攻占,可能放在十一、二月间来完成这一任务。为了便利这一任务的执行,在雨季中以一个纵队配合滨海部队,在新安镇与海州线上展开一个攻势,是有必要。这样一方面使敌人误认为我已到陇海线,使敌对我进入华中发生恐怖,直接援助了苏北兵团作战,同时也使敌无法乘我休整期间来进行扰乱与破坏,也可提早迫退临沂郯城之敌,使这一块产粮区早些收复。当然,这样做就使我有一个纵队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整,为了有利于我对海州之占领,滨海区必须不断的进行侦察与掌握海州、新蒲、连云港、灌云等地之情况,对敌之工事不断加以研究,以利攻击时不致发生困难。 ...... ”其实,这就是山东解放后,山东兵团南下遂行淮海战役的首次提出,这都是以山东基本解放后,山东成为大的根据地为基本出发点。

事实也是如此,当时靠近淮海地区的中原粟兵团已经到了“西兵团之七个纵队,除三、八纵队比较完整外(该两纵队每纵亦只二万三至二万五),其余各纵既不充实,也不完整的”(1948年8月23日),'西兵团七个纵队,自开封、睢杞两战役后,所补俘虏不够补偿伤亡,部队极不充实(每连只四至六个步枪班),尤其干部伤亡太大,至今无法补充,许多营连有政干无军干,有军干无政干,而营连排干部太新太弱,班排干部俘虏成份不少,因此团级(老的多)与营以下脱节现象甚严重。团以下各级对个人前途悲观的倾向亦较普遍。依部队军政情况,东兵团打一个月至两个月进攻无问题,但西兵团担负一个月阻援,则很难完成任务'(1948年8月27日),'我西兵团于开封、睢杞两战役伤亡较大,补充不够,兵员不充实'(1948年8月31日,以上引文均来自“粟裕文选”)的地步,因此山东兵团迅速南下,就是必然而当然的主力。

因此,在淮海战役中,山东支援淮海战场的物资与人力是空前的,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为支援前线,输送了95万多兵员,出动了民工1106多万人次,动用了100多万大小车辆,运送了11亿余斤粮食,全力支援了华东、中原两大军区的部队,名冠全国。这也是当山东成为稳定的根据地之后,才可能实现的。

所以,周恩来将山东战场是实现的全军 第一个实现攻克坚固设防省会城市的济南战役称为“拉开战略决战序幕”的关键之战,国军的参谋总长陈诚也这样说:“在共军方面,既已掌握了山东,自可抽调山东的共军,转移使用於其他战场,於是无论东北、华北、华中,均将造成我军之力日消、敌军之力日长的趋势......共军抽出山东的兵力,加在什麼地方,就造成什麼地方显著的优势,「一人难敌四手」,道理本甚浅明,敌人的优势,当然就是我们的劣势了。.....果然,共军於奄有山东之后,即以全力夺取东北,十一月二日,沈阳弃守,东北战场遂结束。大局糜烂,一发而不可收也!“

因此,山东局势的逆转,是发动三大战役的基础,这是没有疑问的。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