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北京银杏公益基金会、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益宝与融爱融乐牵头,联合北京丰台利智 、焦作金蕊 、合肥春芽等多家心智障碍康复机构共同完成与推出的《中国心智障碍者保障现状及其保障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我国心智障碍人群在个人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福利政策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为解决当前心智障碍者保障困境,需要社会各界急需加大对心智障碍保障的积极关注和重视,增强心智障碍者的社会保险和救助保障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到心智障碍者保障当中。 现状:我国心智障碍人群保障状态不容乐观,心智障碍家庭精神压力非常大 《报告》显示,虽然绝大部分心智障碍者有社保,但仍然有14.81%的心智障碍者无任何的社会保险保障,而多数家长表示即使有社保也无法报销康复机构的康复费用。而商业保险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将心智障碍人群纳入免赔条款导致心智障碍者没办法获得商业保险的补充。 此外,调查显示84.68%的心智障碍者未接受过医疗救助,67.52%的家长表示非常担心孩子出现意外,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感受到压力/情绪问题的家长占比74.46%。有超过99%的家长直言自己面临着精神压力问题。多数家长表示由于无法和自己的孩子正常交流,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接踵而至。 原因:孩子生活自理状态,家庭收入状态,康复费用的等多因素影响保障状态 调查显示,心智障碍人群中大部分能自理的心智障碍者占比仅占28.8%,多数时候都需要有人守在孩子身边。在家庭收入方面,有52.6%的家长表示“无工作”,11.64%的家长表示在“兼职工作”,如此导致心智障碍家庭的收入普遍较低。在康复费用方面,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每月的康复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甚至有24.39%的家长表示康复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在接受康复治疗的心智障碍者中,月平均花费的康复费用为3363.25元。 综合而言,《报告》发现心智障碍家庭(1)家庭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2)支出压力很大,同时(3)社会保险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照顾,(4)商业保险又往往拒绝他们,(5)政府补贴和救助水平比较低,社会支持较少是导致心智障碍家庭保障状态不足的核心因素。 需求:小额、高性价比的短期和长期保障产品是家长普遍的保障述求 78.45%的家长表示希望给孩子配置保险保障产品,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大类,心智障碍者首先需要短期的基础性保障产品,包括短期的意外险、重疾险、医疗保险、康复保险、护理保险。第二类是长期的可持续保障产品,包括长期重疾、长期的康复和照顾、养老等保障产品。而大部分心智障碍家庭(占比69.66%)表示他们目前为孩子每年可以承担的保险费用支出都在一年2000元以下,当保费超出这个标准可以接受的家庭比例迅速降低。 对策:多方合力破局,鼓励针对心智障碍人群的金融保障产品开发 (1)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心智障碍保障问题; (2)加强心智障碍者的社会保险和救助保障力度; (3)积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障机构参与到心智障碍者保障产品开发当中; (4)启动心智障碍人群数据库的建设; (5)加强心智障碍者安全及风险教育和保险金融教育; (6)政府部门尽快启动心智障碍长期保障制度建设。 本次发布会上,来自心智障碍领域权威学者专家,国内知名心智障碍服务机构、法务机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以及部分家长代表就社保与商保在心智障碍者保障的责任边界和作用、心智障碍者保险产品开发的需求和期待、心智障碍保险产品的推广和可持续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央财经大学助理教授高松做了社保与商业保险在心智障碍者保障中的职责和边界的专题发言,并介绍了国外相关的保险制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