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汉室后裔曾献两计,一计可灭刘备,一计可亡孙权,后发狂而死

 鹿文康金 2018-12-28

字数:1718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三国时虽汉室衰微,却出了一个皇叔刘备。至于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后裔,这还真没法说清朝。因为刘备一竿子追溯到汉景帝玄孙的地步,所以在没被汉献帝确认之前,虽一直自我标榜,却没几个人当真。

但当刘备见到汉献帝时,由于已经有了名气,也都知道当时的汉献帝,被曹操握在手心,急需培养自己势力,所以汉献帝认下刘备这个“来自西汉的皇叔”,故而,这里面真就有了阴谋味道了。

不过,三国时有一位“刘家人”,出身比刘备强,但比刘表、刘璋等封疆大吏差,却是正牌汉室后裔,此人便是刘晔,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之后。

所以整个三国时期,若说草根皇叔刘备最牛的话,那么正牌汉室后裔刘晔则是最有才,却又最悲哀。他跟刘备走上了两条道路。刘备最终当了皇帝续延汉朝,而刘晔却忠心耿耿地辅佐起汉室的“仇家”曹魏,以至于最后发狂而死。

二、一计可灭刘备

刘晔还是少年时,就被许劭给看中了,直言:王佐之才。当年曹操动粗才逼着许劭评价自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如今却主动评价刘晔,里面的意思就相当多了。因为此时的许劭是避难来的,跟当年在家乡时玩“月旦评”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不得不承认,许劭眼光真准。

刘晔显然没有刘备的“历史包袱”,投奔了曹操。由于当时曹操手下能人太多,比如荀彧、郭嘉,程昱等,论才能不亚于他,论资历高于他,虽出身虽都不如他,可反而更受曹操信赖。故而刘晔没法冒头。这种情况直至郭嘉死去后,才得以改变。

郭嘉的死,给曹操的打击相当大。有郭嘉时,曹操战无不胜,没了郭嘉却开始被揍,赤壁之战惨败,跟着汉中之战也被揍败。但需要说明的是,汉中之战曹操本可避免,因为刘晔曾提出过一计,若当时曹操采纳,刘备是必亡无疑。

那是公元215年,曹操征讨汉中张鲁,刘晔被任命为主簿跟随曹操前来。刘晔劝曹操:“不如致攻!”就是全力攻击张鲁。曹操采纳,一举拿下汉中。

就在这时,刘晔又出一计:“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意思就是说:刘备虽拿下了益州可人心不稳,今儿咱攻取汉中后,益州已经人人自危,混乱非常,所以现在应立刻趁势进军益州,功伐刘备,不然等刘备安稳了,就没机会了。

刘晔的这个计谋是相当凌厉,倘若曹操听取的话,真就没刘备啥事了,可曹魏为啥不听?真正的原因没人知道,但有一条却是很明显的,曹操当年有郭嘉时,正是积极进取的上升期,而郭嘉死后赤壁兵败,曹操显然懈怠了,已进入守成阶段,这既是曹操的无奈,也是刘晔的悲哀。

无论怎样,曹操就因没听从,而撤兵走了,这才引发了后来的汉中之战,曹操损失了夏侯渊,被刘备揍跑,再丢汉中。

三、一计可灭孙权

曹操死后,曹丕当了皇帝。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为了保命,慌忙向曹丕称臣。此刻刘晔敏锐意识到,终结三国格局的机会来了,向曹丕再献一计:因其(孙权)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现在孙权跟刘备开战,他是山穷水尽,咱应该趁机攻击灭掉他。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孙权必后患无穷。可想而知,若曹丕听从了,孙权两面受敌是必亡无疑。

可曹丕还真就相信了孙权是诚意归降,封孙权为吴王。结果等夷陵之战结束后,得胜的孙权立刻翻脸。气的曹丕亲自讨伐,最后无功而返,啥也没捞着。恐怕正是因曹操和曹丕,拒绝了这两次一举可改变三国格局的计谋,使得刘晔产生了严重挫折感,因为他姓刘,是汉室后裔,这点已决定了他在曹魏集团中的尴尬。

所以当曹睿登基后,刘晔就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虽曹睿异常看重他,但刘晔却变得“智商为零”了般,比如曹睿想攻打东吴,刘晔点头说:可以打。可转脸又对其他大臣说:“不可以打。”

如此几次后,曹睿恼火异常,你这啥意思,整个一小人!所以曹睿开始讨厌和疏远刘晔。就这样最终“(刘)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官职名),以忧死。”即,最终发了狂而死了。

那么这是刘晔的悲剧吗?其实这更应是曹魏的悲剧。明明刘晔忠心无二,献出两条可提前结束三国格局的计谋,可被两代老大都否决了。你让刘晔怎么想?怎么办?他只能明哲保身,但这却又不是刘晔的性格,最终导致人格分裂,发了狂而惨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