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代县猛牛 2018-12-28

“二王”是我们学习行书绕不过的坎儿,他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所有的行书技法的源头。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你学行书,学“二王”,并不是要亦步亦趋,而是要在“二王”这条浩瀚的江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支流,而这一切又必须基于二王的技法基础。

那我们学习了那么多二王经典之后,如何再进行拓展学习?

如何在后人的墨迹中再获启发和灵感?

如何在学习诸多经典的基础上做到提炼和融通、分解和组合?

又如何从“二王”这座大山里走出来,写出自己面貌?

这是你在行书学习之路上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怀仁集王圣教序》


过去我们听老师说,直接学“二王”太难,可以曲线学王,借后代书家的经典上溯“二王”,比如赵孟頫,比如米芾,乃至王铎。

他们都是由“二王”一脉发展而来,属于“二王”技法体系中的代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是如何写“二王”,又是如何从“二王”中走出来的。

米芾——强化提按,势取欹侧

米芾对于王献之的书法继承,绝不是照本临摹,他的临书有所取舍,朝着自己的审美方向去努力,通过临摹“寄兴”、“取其意气”,表现自己的真面目。

譬如,他的临作《中秋帖》,为我们再现了王献之“一笔书”的特点与神采。透过《中秋帖》,我们所感觉到的不仅是米芾与王献之书法的血脉贯通,更有性格的相似,但米芾并未拘泥于王献之原作,笔画厚阔,结体欹斜,呈现出舒张圆劲之势,具有米芾本人的一些书法特色。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米芾《中秋帖》


赵孟頫——精简笔法,不损神韵

赵孟頫传世作品很多,对后世影响非常深。

他精简了王羲之的笔法,但却不损其神韵。从他的行草中我们仍能体会到王羲之不激不励的平和书风。赵孟頫笔法精熟而蕴藉沉稳,动作丰富到位,虽有变化但绝不大起大落。他的尺牍作品,既承晋人之风,又心手相忘,示人以楷模,令人在其高贵的气息中堕入情网。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赵孟頫《洛神赋》


八大山人——中锋用笔,结字空灵

观八大山人的作品,通篇纯用中锋,线条圆润浑厚,在转折处减弱了提按顿挫的动作,舍去了牵丝映带的枝节。这也是大家认为八大的字和王羲之离得很远,完全不是一路的主要原因。

但是抛开提按、顿挫等一些个性分明的点画,通过《兴福寺半截碑》的结构一对照就会发现,八大的结构妥妥的来源于二王。单纯的一笔与圆润简炼的组合形成了八大山人与众不同的个性与魅力。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八大山人作品与《兴福寺半截碑》


王铎——放大书写,章法狂野

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他将二王放大、加厚、加多缠绕,多在起笔处加力后逐渐释放,至转笔处重新加力,周而往复。

王铎于章法上,是书法史上越不过去的山峰,他对二王草书章法的理解与拓展令人敬佩,此来自于智慧与性格,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其草书被不少人诟病——有点野。其实,王铎的野,除了章法之外,更多的是来源于其用笔的迅捷与奔腾,这也是自然的,慢悠悠的不会野。


学“二王”稀里糊涂不知道路在何方?他教你找准方向,写出自我

王铎《唐诗十首》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在书法史上声名赫赫的书家,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如米芾、王铎临帖几可乱真,但也并没有谁以二王的模样行走书坛,他们都是在二王元素中取一点为源,从而发展出自己的书风。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但是,当代学这些书法大家的,也已经足够多了。你若是想要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避免千人一面,避免随大流,那么如何从二王体系中获取新的启发,寻找新的方向,就是你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墨池人气导师肖灿老师通过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加上对书法史的深入挖掘,精心挑选了王珣、王慈、杜牧、薛绍彭等8个书家典范,对其背后的二王脉络进行分析,试图让你从远离人潮熙攘的山野之中寻找新的艺术源泉;让你用“拿来主义”的观点对大量优秀作品进行有选择性地吸收;让你从二王“打出去”,用二王“收回来”。

这些书家或许没有如米芾赵孟頫等响亮的名声,但他们的书法艺术水平超群,是书法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