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不能愉快对话的根本原因:你们的目标不一致!

 池塘边榕树上 2018-12-28

作者简介:

处处有心

儿童发展及教育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EAP咨询师,婚姻家庭治疗师,育儿类原创文章获奖作者。在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一说话就针尖对麦芒,话不投机半句多,根本原因是:孩子眼中,你不是“自己人”。

当然这里的“不是自己人”并非指“不是一家人”的意思,而是指心理层面上,孩子没把父母当“同伙儿“。

同时,父母其实也没把孩子当”搭档“。

再强调一次:青春期前,父母可以是孩子眼中的权威,但到了青春期,父母就要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搭档、合作者。

我们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变换着角色、身份的,如果不能根据不同时期及时调整,那么关系就容易破裂。

比如:父母和孩子关系——

  • 小时候可以是权威,给孩子安全感,也建立规则意识;
  • 青春期要变成朋友,尊重孩子日渐独立的需求;
  • 孩子结婚了,父母要及时退出,所谓“不聋不哑不当家公”。

如果父母一路权威到底,不加调整,就容易产生:青春期对抗,以及孩子婚姻的不稳定。


说回主题。

现在我们知道,双方都没把对方当“自己人”,是亲子对话经常不欢而散的根本原因。

  • 那么,下个问题就是父母怎么把孩子变成“自己人”?

答案很简单,就是拥有共同的目标。

战场上的战友、运动员和自己的搭档,这些毫无疑问都是贴心“自己人”了,而连接他们的正是一致的目标。

所以,一旦有共同目标,孩子和父母就是共进退的关系,非但争吵会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吵也能很快平息,因为大家目标一致。

总之,越是深刻的关系、渴望持久的关系,就越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么拥有“共同目标”?

先来看孩子和父母脑子里,各自想的目标有哪些?

  • 父母的目标一般很简单:好好学习、听话懂事、将来有出息。

再来看孩子的,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想法;另一部分是想法太多

  1. 没目标的孩子,容易变得涣散,没有力量感,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2. 目标太多的孩子,容易追求完美,担心,焦虑,注意力也会不集中。这些孩子会有哪些目标呢?
  • 首先,他们会承接父母的愿望,希望自己成绩第一,钢琴考到最高级。
  • 其次,青春期孩子开始更多的接受社会影响,所以,跑步得第一,为班级增光等也很重要。
  • 最后,他们也要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更漂亮,有更多人喜欢等。

定太多目标对孩子来说不是好事,但没有目标就更不行。

不过,大部分青春期孩子都会渐渐开始思考人生:我将向何处去(目标),为此他们还会寻找榜样,并努力模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