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妆容背后都隐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思明居士 2018-12-28

晋惠帝喜欢看身边的女子涂抹。可对晋惠帝而言这还不够,他的喜好更为独特还追求夸张,十分喜好看非常浓艳的晕红妆。是觉得如此让女子更为娇媚,还是觉得如此让身边的一切显得更为吉祥?答案是什么,无人知晓。帝王的心思啊,从来都难以让人猜透。

胭脂是上红妆必不可少的伙伴。在魏晋南北朝人爱美思潮的烘托下,此时胭脂的制作也大胜于秦汉。绵胭脂、金花胭脂这两种方便携带的胭脂便隆重现世了。

晋惠帝

将丝绵裹成卷,浸染红蓝花汁,魏晋南北朝女子们常用来敷面或抹唇,这便是绵胭脂。

金花胭脂,一听名字便觉得美丽。它确实也与“金”有缘。金箔、纸片,浸染于红蓝花汁中荡漾,再将它加工,做成薄片状,不仅美观还便于携带。这应该是女子们外出携带的胭脂,不然瞧瞧便知。若女子们想要补妆时,拿出金花胭脂,将唾沫微微蘸点于上,它便渐渐溶化散开,女子们只需轻轻粘一点,便可涂抹于面颊、点注于嘴唇。

俏妆胭脂,红粉佳人。因了俏妆的魔力,缺陷也能诞生出美,这就是“面靥妆”。打开历史的帘幕,走进宫廷,面靥妆更藏着一段帝王与宫女的爱情故事。

尊贵崇高的帝王魏文帝,爱慕着低微平凡的宫女薛夜来。这是怎样的缘分?那是一段传奇奇缘。在一个注定创造故事的日子里,水晶屏风后,帝王正翻看着书籍。关心情人的宫女急急走来。她的眼中,只有那让自己心心念念的帝王。不想,竟在走路时大意地撞上屏风。

这大意的一撞,试炼出帝王与宫女俩人的真爱。

魏文帝

“哎呀!”撞伤后的宫女伤到面颊,焦急的帝王命御医全力医治,却仍然遗憾地留下难看的红色伤痕。面带伤痕变丑的宫女,没有遭到帝王的厌弃。宫女那丑陋的面容,反而越发让帝王怜爱、娇宠。

那不是丑陋的伤痕,而是爱情的印记。那代表宠爱的伤痕面容,倒惹来宫中女子竞相效仿。她们都期望着,或许变成薛夜来的模样,会得到帝王的另眼相看呢!于是,面靥妆便在宫廷流行起来。因它妆容带斜红特色,恍若晓霞将散,人们也将此妆容命为“晓霞妆”。

如果说面靥妆是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梅花妆则是一场浪漫的相遇。

宋武帝时期,有一年正月初七。那天微风拂人,阳光和煦,傲然挺立的梅树,朵朵梅花正飘散出浸人心肺的香味。

在宋武帝那华贵的含章殿下,他的爱女寿阳公主正闲适地仰卧着,享受着闻香、晒阳的乐趣。公主那闲适的姿态,惹得风儿心痒痒,琢磨着得逗一逗她才好。

宋武帝

微风逗趣,吹动着殿前的梅树,引来梅花洋洋洒洒飘荡。一朵梅,就那么不偏不倚地飘落至公主额上。香花爱美人,那美丽的梅花,也舍不得离公主而去,就那般久久地烙印在公主额上,炫丽的梅花烙,衬得高贵美丽的公主更加动人。

女子爱俏,新颖又颇具魅力的梅花妆,又掀起宫中女子的学习热潮。这股热潮甚至渐渐传入民间,成为女子们争相尝试的时尚。因了此妆与公主的缘分,它还有“寿阳妆”之名。

特别流行的当属额黄妆。鸭黄与月黄是额黄妆涵盖的两种妆容。蘸一点黄粉涂于前额发际之间,是为鸭黄。用黄粉在眉心勾画出新月形,是为月黄。

不只是晕红妆、面靥妆、梅花妆、额黄妆等流行妆容,魏晋南北朝时的妆容异常多彩——白妆、墨妆、紫妆等,可谓争奇斗艳,百妆齐放。

用白粉敷面不加胭脂,追求素雅之美,跃上《洛神赋图》的白妆。曾流行东汉后期,“薄拭目下,若啼处”的啼妆。传为梁元帝后妃徐氏发明,只化半张脸,两边颜色各异的徐妃半面妆。充满异域风情,立意稀奇、形象独特的佛妆。甚至还有,在两颊或眉心处涂抹上星、月、钱等花纹,依其脂粉色泽,或为黄,或为黛。各类妆容汇聚一堂,描绘出魏晋南北朝女子熟练的化妆技巧。那时的女子,不仅宫廷女子拥有这样的巧手,民间女子照样也能熟练上妆。那奇妙的化妆技巧,更展现出魏晋南北朝女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