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一生的自我对话

 天下知仓 2018-12-28


教育,是一个经历过程

让人思考,让人学习,让人成长





探讨教育,探究奥秘。12月27日下午,田宝宏博士工作室开展读书沙龙,由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梁艳芳老师作读书分享,与工作室老师们共同探求教育知识,探索教育智慧。







梁艳芳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反映的实践者》和《行动科学》,《反映的实践者》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唐纳德舍恩,他一直专注于研究杜威教育思想,致力于实践工作、学习理论、反应思考等教育研究。而《学习科学》是由美国克里斯·阿吉里斯所著,该书设计了人类的行为科学、行动与实践、过程与结果,深入研究有效的方法技巧。





在与学生和社会情境的反映中,教师不断框定“教什么”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在“灌输式”的模式之下,学生缺乏质疑、探究、归纳、判断和概括的过程,没有建立起数学的思维和逻辑。习惯于让学生跟随着自己的步伐学习知识,生怕学生随意发散思维,跳到一个不在自己预设范围内的问题。





一个学生提出的观点:

6950÷1000=(8+5)÷2


听起来好像是合理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教师们如果还是一直运用过去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相似地看待”和“相似地解决着”情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之前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应用于独特情境中,面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刀切”,可能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单路径的学习方式(“坚持错误”)是指我们常常习惯于在行动策略方面找各种解决办法,并没有从根上改变我们隐藏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学生的思维也被固化,被动地接受知识。






田宝宏校长指出,教育是如何避免学生的格局变小,要打破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局,增强习得知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现实教育中,教育理论与实际无法完全契合,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年轻老师在碰到困惑的问题时,教育理论能发挥效用吗?现实与理想、突围与规避、斗争与逃离、脚踏实地与天马行空等多重矛盾和纠结在作斗争。我们的教育就亟需寻找最佳适合点,也永远在追寻节和度、价值目标和方法论,唯有寻中、问中,立中,方能建中。教育绝不能在孩子世界疯狂开采,所以,七年级组开辟“今日有约”栏目正是指向年轻老师的教育之问和家长教育之惑,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育共同体,携手破解教育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