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100个怎么办?之四

 木香草堂 2018-12-28

2016年05月18日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小学新生没学习兴趣怎么办?

        开学了,许多孩子背起小书包走进小学一年级教室。作为新生家长,怎样抓住这个良好开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小学生呢?记者为此特意采访了高健老师。拥有45年小学教学经验的高老师,是全国首批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他给家长们出了不少好点子。

培养兴趣方法多

  让小学一年级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讲述浅显易懂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重要性,伟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诉说没有文化的困难、痛苦和闹出的笑话,还可借助看画书、猜谜语、唱歌曲、做游戏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活动,一点一滴、一事一例,围绕其主旨让孩子逐渐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求知好学的种子。

  争强好胜良性竞争

  当然这种争强好胜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学业分数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几名的竞争,而是要加入到优秀的行列之中,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励孩子比比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写作业字迹工整,发言时大胆说话,朗读时声音清楚,考试时做题全对,有缺点马上就改等。同时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学习中的竞争有机渗透到孩子的生活、娱乐中去,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

  认真细致从家长做起

  孩子只有兴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认真细心的精神,这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多从观察、模仿开始。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认真细心,做好示范。一个数字,一道算式,一个汉字拼音字母,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工工整整,讲究规范,切忌潦草,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做出榜样,才能要求和指导好孩子。孩子才会逐渐具备认真细心的品质。

  快乐学习不可少

  快乐的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要多多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有机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千万不要单纯抽象地拘泥于书本。比如家长引导孩子参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游戏娱乐课、制作、实验课,达到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地创造性地运用课本教材的好效果。

 

 

孩子间相互争吵怎么办?

        孩子间相互争吵是父母最感头疼的事。一方面怕争吵时打架,伤害孩子或对方,另一方面怕伤了与对方父母的和气,所以,家长往往以训斥或揍孩子而结束争吵。

其实,孩子在一起玩耍,争吵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现在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倔强,是每个家庭中的“特殊人物”,所以容易形成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坏习惯。

  他们在一起玩耍,争吵的现象是难免的,从孩子心理上讲,他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要求,不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常常是通过争吵的形式来争辩说理,来了解对方的想法。另一方面,孩子通过争吵来激发自己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从争吵中学习说话,学会忍让、宽容、接纳别人。孩子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因利益冲突而记恨对方,他们争呼以后会马上和好,往往大人气还没消,孩子又到一起玩了。因此,父母发现孩子争吵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把大人之间的矛盾带到孩子中间去。

  孩子间相互争吵怎么办?

  1、 父母要耐心听,不要急于解决。

  发现孩子争吵时,只要不是那激烈,不会发生过头现象,不会造成伤害,父母就要耐心听他们为什么事争吵,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不要急于管,让他们争吵一会儿,他们把话说完了或是意见统一了,自然就不争吵了。

  2、先转移注意力,后冷静处理。

  当孩子争吵非常激烈,有打架的趋势时,父母可先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说:“××你的衣服怎么样了?”或父母拿件玩具说:“这玩具是谁的呀?”这样两方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过来看衣服或看玩具,顾不上争吵了。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大人再询问争吵的原因。

  3、听清原因,不要轻易评判。

  父母发现孩子间争吵,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开始就说“不要吵了”,“谁吵我就打谁”,或是用恫吓的方法吓唬孩子说:“你们都是坏孩子,再呼和浩特我就把你们送公安局去!”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为孩子争吵必定会有原因,或是谁拿谁的玩具,或是谁打了谁,或是谁不跟谁玩了等等。即使很小一个原因,孩子也会争吵起来,所以父母一定要问清原因,不能轻易评判。孩子间的争吵,反映着双方关系不协调。暂时有了障碍,只要父母采取调和的手法,说说双方的优点,鼓励他们有勇气承认错误,让他们互相说声“对不起”,孩子就和好了,父母不要非评个谁是谁非不可。

  4、 父母不要急躁,不要横加指责。

  孩子发生争吵,必然声音大,态度不好,父母看,千万要冷静听听他们争吵什么,手里拿什么东西,在不了解原因前不要横加指责,各打五十大板。这样简单、粗暴地处理,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5、孩子争吵,父母要很进行引导。

  对孩子争吵如果引志不当,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为孩子心理和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争吵大多利用动作方式,难于展开语言争辩,所以父母要很好地加以引导。比如:“××是讲道理的”,“××说得对”“××听父母说的话”等等,以鼓励表现好的来诱导表现不好的,这样会立即奏效。

  6、孩子间相互争吵,父母要给以正确的评价。

  孩子争吵,父母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以谁会说,谁的力气大就说谁占理。这种不公正的评判,会使孩子是非不分,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以致影响孩子正确认识做人的标准。

 

 

冬季脸或手容易冻伤怎么办?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

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

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著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Ⅰ~Ⅱ度冻伤效果亦佳。

 

 

宝宝耳朵进了异物怎么办?

1.准备油质液体

如果是小昆虫进入耳朵内,可滴入橄榄油、甘油、婴儿油、麻油等,油质液体可驱使小昆虫爬出。

2.使用照明法

可以用手电筒、日光灯等照明用品,往耳朵内照射以驱使蚊虫爬出。

3.切勿掏挖耳朵

如果是其他硬物进入耳朵,则千万不要勉强用尖锐物掏挖耳朵,除了可避免将其更推入耳内外,更可防止伤害到耳膜。

4.迅速送医

将患耳朝下,尽快送至耳鼻喉科请医师治疗。

 

 

孩子无肉不欢怎么办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肉类与营养好几乎是划等号的,肉类烹煮后有其特殊的香味,所以大部份小朋友都爱吃肉。到底爱吃肉、多吃肉好不好呢?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营养学上说的肉类,包含家禽(鸡、鸭、鹅)、家畜(猪、牛、羊)、各种水产(虾、蟹、鱼、花枝、蚵)等,所以在本文中提到的肉都是广义的肉。

在食物分类上,肉类与蛋及黄豆制品(豆腐、豆干等),都属于六大类食物中的肉鱼豆蛋类,此类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注:六大类食物为奶类、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

  肉类食物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生长发育、修补身体组织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不同种类的肉,蛋白质的含量也有差异,如牛小排约含13%(因为脂肪较多),而去壳虾仁则高达94%。肉类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人体蛋白质之氨基酸比例较接近,所以食用后能被人体有效利用。

  肉类的脂肪含量是各类食物中最多的(五谷根茎类、蔬菜类、水果类仅有微量的脂肪,每100公克猪里肌肉的脂肪约10.2公克,每100公克全脂奶的脂肪约3.5公克)。一般来说,白肉(各种鱼、海产、鸡肉等)的脂肪比较少,如鲈鱼的脂肪比例仅1.2%;红色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的脂肪多,如较瘦的牛腱都还有29.3%的脂肪。

  除蛋白质及脂肪外,肉类也提供矿物质与维生素。连骨进食的鱼类(如小鱼干)可提供丰富的钙质;深红色肉(如牛肉、羊肉及鱼背的血合肉-血合肉为鱼肉边缘较深色的部份)有丰富的铁质。各种肉类都是磷、钾的良好来源。其它矿物质如铜、镁、硫等,也都存在于肉类中。维生素以B(B1B2B6B12)的含量较多,维生素C的含量少。

  偏食肉类 影响健康

  肉类的营养价值高,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食品,但若太偏好肉类而不吃其它类食物的话,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营养上的问题:

  均衡营养长得好

  到底需要让家里的小朋友吃多少肉才是最适当的呢?附表列出学龄前儿童蛋白质食物的建议摄取量,其中蛋与豆类、肉类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若小孩对肉类有偏好,可以在豆类或蛋的部分以肉来取代,(注:1个蛋=1块豆腐=1两肉),但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愈多,营养会愈均衡,所以还是要鼓励摄食多样食物,不要偏食。

  食物 年龄

  1-3 4-6

  奶2 2

  蛋1 1

  豆类1/3块 豆腐1/2块豆腐

  肉类2/3 1

  改造肉食主义宝宝

  要矫正只爱吃肉的偏食习惯,您可以试试下列方法:

  1、少用大块肉,尽量与蔬菜混合,如:绞肉加洋葱、胡萝卜做成肉饼来代替里肌肉排。

  2、利用肉类的香味来改善蔬菜味道,可提高小朋友对蔬菜的接受度。如罗宋汤中的蔬菜(洋葱、胡萝卜、高丽菜等)经过与牛肉一起长时间的熬煮,混合了肉香味,小朋友会比较喜欢。

  3、尽量选购低脂肉类。在短时间内,尚无法有效减少小朋友对肉类的食量时,妈妈在购买肉类时,应该多选择饱和脂肪酸较少的鸡及鱼类,少买五花肉、香肠等脂肪多的肉类。在烹调时,则建议采用水煮、烤、卤、蒸等用油少的方式,可减少热量、预防肥胖。

4、想办法让蔬菜变好吃。这点其实是说得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建议可参考坊间众多食谱,改善蔬菜的烹调及调味方法。

  5、最后一个办法,也是最下策(建议这个方法只用在过胖或血脂肪偏高的小朋友),就是将固定的肉类份量取出置于小碟中,严格的执行限量食用,但要每个一起用餐的家人都要采取同样动作才行,否则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

  均衡的营养是最重要的,不偏食的小孩会长得最好。


 

孩子不愿重返幼儿园怎么办?

        正当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而感到自豪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早上,他却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拉着你的胳膊可怜巴巴地恳求你:“妈妈,不要把我留在这儿,我不想上幼儿园!”瞬间,你的脑海里就会重现刚上幼儿园最初那几个星期的悲壮场面。历史重演了,你该怎么办?

父母本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慢慢适应了,但是忽然有一天,特别是假期之后,孩子竟然一反常态,他不断地恳求父母不要离开他,不要把他单独留在幼儿园。而且,这种场面很可能在孩子们上幼儿园的这3年里不断重演,每当他们结束休假重返幼儿园生活的时候,这种哭闹耍赖的现象就更加突出和普遍了。

因为在假期里,父母肯定给孩子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或者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在家和孩子呆在一起,无论怎样,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因此,当令人兴奋的假期生活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难免会感到很伤心,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去幼儿园有抵触情绪,这很正常。

是什么引起了孩子分离焦虑的复发

孩子分离焦虑的复发,大多数是因为生活规律的破坏或者一些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而引起的,比如,孩子长期有病,爸爸或者妈妈病倒了,孩子的小表妹出生了,搬进新居了,或者来了一个新老师。三四岁的孩子依赖于日常的生活规律而感到自己有控制力。当生活的某些方面改变的时候,他们就会返回到从前,使用最初的那些方法去寻求安全感,比如哭闹或者绝不离你左右。

然而有些孩子,当他们有焦虑感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哭闹,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安静和退缩。3岁的依依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当她喜欢的老师休假的时候,她就会变得一反常态地安静。她的妈妈发现如果多关心一下她就会好一些,比如,睡觉前给她多讲1个故事,或者晚饭后多留出一些时间陪她一起玩。

争取老师的帮助

幸运的是,孩子们克服假期之后的分离焦虑要比9月份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容易得多。如果一个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够逐渐适应生活的转变,那么今后即便陷入分离焦虑,他也哭不了几天就好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他们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很顺利,但是现在突然变得离不开父母了。

即便这样,父母们也大可不必因为孩子伤心掉眼泪而过分苦恼。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掉眼泪时,一般老师会给他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更亲密,焦虑情绪就会淡化。当孩子哭的时候,老师会安慰他并且表示理解他的感受,老师会让孩子们明白他并不孤单,父母把他留在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有人会照顾他。

如果你的孩子每天早上总是情绪低落,那么你就可以请求老师多注意他一些,这样当你离开他以后,孩子的孤独感会减轻一些。记得我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都是一出家门就眼含泪水,看着真是可怜。不过,他也慢慢地喜欢他的老师了,因为他的老师给他用硬纸做了一个小手机,天天放在兜里,还高兴地告诉我:“老师说了,想爸爸妈妈了就打个电话……”

认同孩子的感受,但告诉他必须接受现实

对于哭闹着不离开父母的孩子,父母应该认同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你想爸爸妈妈,你很伤心,这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不希望你很长时间一直都是这样。”另外,也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留下,告诉孩子:“你很想爸爸妈妈,但是,你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在幼儿园里你能表现得很好。而且,幼儿园里有很多有趣的书和玩具,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最后,用孩子能够明白的一个时间概念告诉他你将在这个时间来接他,比如,睡醒午觉的时候,或者吃完晚饭的时候。

父母越轻松,孩子离焦虑越远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担心和不安情绪将会传染给孩子。父母说再见的时候越轻松,孩子离开父母的时候就越容易。但是,对于父母而言,狠心把孩子“丢下”的那一刻,内心总不免会产生一种愧疚感,敏感的孩子将会觉察到这一点,更加粘着父母不放了。因此,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保持冷静、耐心,积极乐观地安慰孩子。与其告诉孩子不要哭,还不如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去看看你画的画,然后就说再见。”如果孩子问你为什么要离开,那么就简单地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为孩子们和老师而建的,不是为爸爸妈妈。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多在幼儿园呆一会儿,让孩子带着在教室里转转,看看今天他做的小手工,让孩子介绍一下他的教室,他们种的植物或者他最喜欢的玩具等等。因为让孩子用语言描述出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可以使孩子意识到“我了解这个地方的很多东西,这个地方并不坏”。

为重新开学做好准备

为了防止孩子在几周或者几天假期之后受到分离焦虑的困扰,父母应该重新使孩子的生活恢复到原有的规律性。在开学前几天就开始倒计时,提醒孩子幼儿园的生活要开始了,和孩子一起谈一谈他在幼儿园的好朋友和老师,问问孩子是否愿意把假期内发生的有趣事情与小朋友们分享,或者带着他最新买的动画片和小朋友们一起看。而且,上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准备好他明天要穿的衣服。

作为孩子的父母,毋庸质疑,你肯定能够通过蛛丝马迹预先洞察到孩子将要有什么样的行为。那么,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尽力保持冷静,不要自以为孩子是伤心了或者憎恨幼儿园了。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周期,并不是真的憎恨幼儿园或者离开父母很伤心。因此,你的孩子肯定也有很多天早上情绪高涨的时候,他甚至直接跑进教室而忘记了和你说再见呢。


 

孩子当“小尾巴”怎么办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只是随着其他小伙伴玩,当个小“跟屁虫”、“小尾巴”。孩子的这种“随从”行为,常让父母担心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对孩子在和小伙伴游玩中只会跟在后面“小尾巴”这一问题,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对因气质造成的,应接受孩子的这种个性,不要流露出“你真没出息”这类情绪。要慢慢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其竞争意识,鼓励他在集体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2、对因环境影响的’首先要主动为孩子的交往创造条件,如可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商量好,常带孩子互相串门做客,增加孩子之间接触、游戏的机会。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伙伴群体,如存在专制现象,可考虑一方面促进孩子在认知、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使孩子进入一个年龄比他小的孩子的群体,遇到问题时鼓励他带领小伙伴解决,这样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领导才干和竞争意识,然后再让他进入与他同龄孩子的群体,他就不会因表现较差、缺乏才干而自卑了。

  3、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 应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超前教育,急于求成。

  (2) 家庭气氛应轻松、温馨、民主,既不要过分宠爱,也不要不闻不问或严厉苛责,要多与孩子接触,并创造条件让他多与伙伴交往。

  (3)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相信如果努力,他是很有能力的。

  (4)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竞争意识。在家中,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切忌包办代替,增强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另外,可通过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参与竞争的意愿。

  (5) 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克服屈从心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

 

 

孩子学习也"挑食"怎么办?

        先生叹气说,如果时间倒退三年,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让女儿进幼儿园的普通班。女儿刚上幼儿园的那会儿,王先生想办法把她送进了幼儿园特别开设的“蒙台梭利班”,蒙氏班的理念是倡导兴趣优先、个性化发展。

“三年来,女儿确实学得很开心,而且会自己主动找书看。但一进入小学麻烦就来了,比如说基础知识她不感兴趣,也得学,可要她一下适应过来还真难。”昨天,王先生特地拨通“家有新生互助热线”,想听听老师们的建议,怎么把孩子对学习的“挑食”毛病改改过来。

  家长烦恼

  孩子只想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王先生确实有些郁闷:家庭作业是念两个字母,女儿念了就忘,听说别的小孩老早就学会了;开学几天后,女儿的位子就被调整了,从中间排换到了边排,理由是上课吵闹、容易影响同学;新学期第一次开家长会,全班就他一位家长被老师单独留了下来,老师私下和他沟通,“感兴趣的东西,你女儿能学得很快,但不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拼音、数字,她却一点听不进去……

  他心里明白,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女儿。“她幼儿园上的是蒙氏班,对学习提倡的是兴趣优先,孩子就是学习的主体,每天一到学校,可以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学,你要想编毛线、堆积木,老师都会同意的。至于不想学的东西,老师也不会强迫你一定要学。女儿喜欢阅读,碰到喜欢的书,可以静静地读一个上午。对拼音、数字这些抽象的东西,她当然不愿意学啊!”

  听老师把情况一反映,再和同事小孩的学习情况一比较,王先生越比越急,这三周来他一下班,不接任何应酬,直奔家里,为女儿辅导功课。他也像一名小学生,和女儿一起听拼音磁带,一遍遍跟着念。“好辛苦啊,总算现在女儿基本能跟上班级进度了,希望苦日子早点结束。”

  不少小学新生都有这样的问题

  其实,孩子只想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非只有“蒙氏班”的孩子会这样。从家长和老师口中了解到,不少新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李女士的女儿也读一年级,她感兴趣的阅读课等,都会听得很认真,但一到数学课,她就不爱听了,做着抠指甲等小动作。老师问她,她还振振有词,“爸爸说了,不想听的内容可以不听,只要不影响别的同学就行”,为此她爸爸大喊“冤枉”,他嘱咐女儿的是,“如果听懂了,那可以放松一下。”

  还有一位小男生,听他班主任说,对数学很感兴趣,连中午午休时间,还缠着数学老师说,“我要做数学题!我要做数学题!”可一到语文课,对讲故事之类的,总是很“看不上眼”,每次读儿歌也从不愿配合动作,老师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不好玩。

  耐心点,孩子会赶上去的从“蒙氏班”的孩子说起,老师们提供的最多建议就是,“请家长耐心等一等!”

  目前杭州有多家幼儿园都开设了蒙氏班,武林门幼儿园属于最早的一家。该园园长陈爱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不要在短时间内,给孩子套上‘对某一项知识不感兴趣’的帽子,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去比。”她说,班上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注重独立和自由,他们习惯自己安排“这本书我是看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与普通班的孩子相比,在幼小衔接的具体知识内容上,蒙氏班的孩子可能没有他们掌握得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慢慢会跟上大家的步子。“按照以往的经验,孩子因为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能力强,不需要大人过多地督促着去学。”

  多沟通,让不感兴趣变感兴趣

  幼儿园是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到了小学,一下子“箍”得很紧,孩子当然接受不了。为此,一年级老师建议家长最好能选择“一脉相承”教学风格的学校。然而,与幼儿园相比,小学毕竟已是一个需要“规矩”的地方,一旦孩子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合,家长一定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把孩子之前所处的学习环境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心中有数,而不是去抱怨孩子。

  拱宸桥小学的一年级班主任吴丽君说,在学习中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是人之常情,大人小孩都会有,但让孩子无奈的是,对基础教育中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他尽管会不喜欢,但还是要去学。这就是老师和家长的任务了。为什么不能把不喜欢的东西,转化为他们喜欢的形式呢?有些孩子喜欢玩篮球,那就把数学题目变成投篮的个数;有些孩子看到拼音就烦了,可他们爱画画啊,那就做成字母卡,每张卡片上画与字母长得像的物体,比如‘h’,可以画凳子啊、长颈鹿啊。

http://www./bbs/simple/index.php?t488_3.html

2016年05月18日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