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heitudi 2018-12-29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作者团队: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特级教师施丽华;高级教师朱旭彬;高级教师何小庆。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一、课程建构的背景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展开”。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应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成为关键,教学改革必须突破考试评价方式的束缚,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四大因素——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见下页图1)。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单纯改变班额大小,或增加多媒体辅助(环境因素)而不改变课程设计,不重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材因素),不转变课堂工作方式和学习行为(师生因素),不实施多元评价,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外语教育同样必须按规律来设计课程,并按本校学生特点具体实施。

围绕新形势下高中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要求,针对教材单一化、教学碎片化、训练应试化、评价标准化等问题,宁波效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做了如下探索:

1、重构内容,建设“G&D English”课程,形成“三级、四类型”分层课程系统和“一主多辅”教材体系;

2、重塑路径,课程实施呈层次化、结构化、网状化、优质化特色,形成个性化、互动化、过程化,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生成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3、重审标准,强化真实语境中得体运用目的语的能力,激励学生以流畅、得体的口头表达带动其它能力发展。旨在建构新形势下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有效教学模式。

二、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1.课程的内涵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要求以及我校的课程总目标,我们设定学校英语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突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平等包容的文化观”,并建设“G&DEnglish”课程,以Generate(生成)和Develop(发展)为内涵,将知识转化成语用能力,用能力生发出创意。

体现我校ENGLISH课堂特征:

Engaging(有趣)

Negotiating(协商)

Generating(生成)

Listening(倾听)

Informative(充实)

Supportive(支持)

Harmonious(和谐)

让一切课堂活动聚焦学生的学力发展,让今天的学力接轨明天的能力和创新。

2.课程的外延

课程以语言、语用、文化、思维四大目标为指南,分三个级别:基础类、拓展类和渊深类;四种类型:面向全体学生的A(All-around) 类课程,面向英语水平中等及以上的学生B(Broadening)类课程,面向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C(Compensational)类课程,面向英语资优生D(Developed)类课程(见图2)。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各类课程主要涵盖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学、文化、演讲、科技与思维等六个方面的英语能力培养,积极响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21 世纪的能力要求。

三、课程的具体设计

1.建设“G&DEnglish”课程

视我校学情需要, 我们着手建设“G&D English”课程,并建构“三级、四类型”课程系统,旨在形成“个性化、互动化、过程化,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生成能力”的课堂教学特色,为具有不同学习特质和潜力的学生设置通道,提供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先后开出十二门校本选修课:听歌学英语、英语面试准备、英语原著小说赏析、英语经典美文诵读、有效公众演讲、英语新闻听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泛读、西方哲学、英语词汇学、法语入门、如何写好清晰的英语段落等。两门拓展课:哈佛辩论赛和模拟联合国。

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认真研讨每门课的作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难度逐步递进。以A(All-around)类课程为例:该课程为学术性课程,以苏教版《牛津英语》作为话题、语块和语法等方面学习的主要来源,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思维能力、文化意识的综合培养;《新概念英语》作为诵读教材以及概要写作和仿写的范本;《走遍美国》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英语演讲”是基于日常综合课程教学的嵌入式课程;而《典范英语》则是提升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文学修养、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各类课程的具体设置如表1 所示。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2.打造“一主多辅”教材体系

(1)整合教材

为更好地因材施教,我们以话题为主线,“一套为主,多套组合”。在分析主干教材基础上,考虑辅助教材的选择,以弥补主干教材不足。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坚持“删、增、组、合”四字原则:凡是不相关的内容删除;不充足的部分增添;不合理的材料重组;不系统的编排合并,保证了高质量语言输入。

(2)自选教材

鉴于我校生源和英语水平,为加强针对性,我们增选教材。比如我们曾引进《积极英语》为主教材。目前,全校采用苏教版《牛津英语》为主干教材。与此同时,我们将文学作品,诸如《典范英语》和原版经典英美文学短篇,作为文学类泛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读物,保证多样性和多角度的优质语言输入。

(3)自编教材

① 自编校本阅读教程。在平时教学中,大量鲜活、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材料得到整合运用,如网上的英语美文;《21世纪英语报》的好文章;国外教材中的部分篇章等。

② 编写校本作业和学案。根据教学要求,我们编撰了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练习和单元测试题;设计启迪学生思维的学案,渗透语言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建构意义的能力。

3. 审视和完善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和方式是引导、激励学生发展的风向标。要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生成和发展在真实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为此,我们在课程建设时将表现性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师生共同协商,制定评价量规,然后依据量规开展表现性评价。旨在细致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和特质,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4. 确定课程实施路径

课程实施的具体平台在课堂,其有效性则取决于课堂设计。在课堂设计中,我们从几个方面聚焦语言、语用、文化、策略和思维:

(1)以话题为主线、单元为平台,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辅助、学习活动、工作方式等进行整体网状化设计。

(2)围绕主题设计各类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性知识。

(3)设计学案,体现“学在课前,用在课堂”理念,提升课内学习效率。

(4)设计小课题和项目化作业,作为融知识和能力发展为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强化基于标准的小组口头展示,体现综合性、参与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学习过程。在真实语境中,培养学生思辨和交际能力。

课堂设计还包括学习策略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工作方式。基于不同课型特点,灵活选用语言输入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多维输入模式:听、说、读、写相结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

四、课程的具体实施

1.用好各类资源,多媒介、大剂量强化学生听说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实时性以及人性化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自我发展,因为它可以提供极具真实化的教学情景,有效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我们着力通过对听力资源的有效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优化英语听

说教学(见图3)。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选择适宜的影视作品和TED 视频,特别是与教材话题交集相关的内容作为视听课和阅读课嵌入内容;

(2)在主教材《大学英语听力》(Focus Listening)的基础上,听力课嵌入VOA、BBC 新闻欣赏;

(3)鼓励学生课余收看Channel9 央视英语新闻和其他英语频道,推荐www.ted.com 等英语学习渠道;

(4)校园午间播放英文歌曲,组织不定期演唱比赛;

(5)阅读课就话题进行的观点陈述和演讲常态化;

(6)一年一度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常态化;

(7)开设“英语电影欣赏”、“听歌学英语”,“英语面试准备” 选修课,培养语用能力。

2. 以语篇分析为主线、强化评判性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常常落入窠臼, 教学无深度,基本停留在阅读第一层次—字面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对阅读第二层次—推理判断(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浅尝辄止,对第三层次—评判性阅读(evaluative comprehension)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忽略语篇谋篇布局分析、语言美欣赏、文化品味,更别说鼓励学生研读文本后陈述观点,发表见解,如此难以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我们尝试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研读文本,品味文本,掌握文本精髓。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和学案,培养学生在课前预读的基础上,自行解决阅读第一层次问题,课内重点关注阅读第二层次,强化第三层次——评判性阅读。组建“文学阅读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司其职,发挥并强化特长。

组织学生涵泳文本,挖掘文本内涵,体悟作者情感,欣赏语体特征,强化语用能力, 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建构“登山式”阅读模式(施丽华,2014)(见图4),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提供清晰阅读策略。通过语篇整体分析手法,教师引领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不纠缠于细枝末叶和碎片化知识,从点状教学走向网状教学。围绕主题,依托语篇,“设计融语言、技能、文化、思维、策略于一体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预测、感知、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性知识”(王蔷,2015)。通过文化导入、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实践和比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3. 创设阶梯式写作训练体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围绕新形势下高中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要求,针对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局和疑难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指导高中英语写作,培养学生得体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之形成缜密的思维品质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我们认为高中英语写作不能盲目追求效率,拔苗助长,而应遵循规律,培养兴趣,训练思维。写好英语作文,积累是关键,包括生活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从基础抓起,在不同课型中渗透写作训练,做到听、写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

首先要写好句子,其次是文段写作,最后到篇章写作。其间指导学生用好语篇连接词,关注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并强化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个性化指导。鉴于此,根据不同年段和课程目标,基于教材内容,我们融听、说、读、写为一体,多方入手创设写作渠道,形成了“六个基于”阶梯式写作训练体系:

①基于生活的写作;

②基于阅读的写作;

③基于话题的写作;

④基于项目的写作;

⑤基于体裁的写作(Donald et al,1978);

⑥基于考试的写作。确定各年段写作重点(见图5),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用科学方法系统培养学生得体的书面表达能力。平时教学做到一文多写(见图6),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文体对同一话题进行写作,强化语感,提高效益。就同一习作做到一稿多改,打磨语言,提高质量。对典型学生习作,教师加强面批或集体讲评。为了让学生把握英语段落写作精髓,我们尝试了“基于体裁”特点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行文特点。借鉴国外英语写作评估标准(Langan, 2014),设计符合本校学生使用的RULES 评价量表(见表2),以引领学生写作行为。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4. 重新审视各类评价功能,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反拨作用

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张扬个性,凸显并强化其学习特质。

除了常规的测试性评价,实施表现性评价是我校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细致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个体学习行为和特质,并给予个性化指导。

表现性评价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抓手是课堂参与度、项目化作业课堂呈现,以及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具体的评价步骤如下(见图7)。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小课题和项目化作业课堂展示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要载体,通过同伴评价、教师点评,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真实想法的技巧。师生协商制定评价量规,学生明了输出标准(见图8),

干货|聚焦核心素养,英语学科如何设计课程?

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正确评估和判断同伴言语水平(罗少茜,2001)。为了对同伴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为了陈述流畅达意,他们努力从合适的角度,组织适切的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产出大段的语流。

这样的课堂就不是简单地提问回答,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行为(何小庆,2012)。这种评价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和课堂生活真正显现。

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还运用在以下方面:听写、默写、翻译、句子改写、情景对话、口头作文、命题作文、课前演讲、故事改编、剧目表演等。操作形式多样,时空安排灵活,最后按学生实际表现给予公正评判。增强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细致评价了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评价不仅有量化结果,而且通过写评语、集体讲评、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等激励性强又富有成效的方式进行。

5. 在语言实践中渗透学习策略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对一门语言的学习、掌握和精通而言,非常有限。因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最为便捷的路径。但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引导,逐步养成。我们关注学生个体需求,研究不同认知风格,观察学生认知策略和管理方法,采用新生集中培养和三年渗透养成的学习策略指导体系,着重从三个层面逐步培养:

①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② 元认知知识(学习者知识、学习策略知识、学习任务知识);

③ 学习者态度(责任、能力)(文秋芳,1995)。三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动态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学习策略,筑就终生学习的能力基础。

具体措施举例如下:

(1)在听力活动中,培养学生:

①预测信息的能力;

②归纳信息的能力;

③快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④根据信息做出判断推理的能力;

⑤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

(2)通过辩论、演讲,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准确性。所有口语实践活动基于标准展开,从而培养学生得体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3)运用brainstorm 或mind map将词汇组成“单词网络”;运用同类词联想和情境联想,按层次组成单词的Cluster,培养学生联想和建构词汇网络的能力。

(4)通过mind map、thinking maps和语义场、语篇、任务链设计,依托“文学阅读圈”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文本信息,理解作者意图,质疑不同观点,提升思维品质。

(5)通过科学指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英语书面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五、效果与反思

1.效果

(1)形成“生成和发展”能力的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彰显“发展思维,生成能力”理念,沿着“结构化、网状化、层次化”路径,形成“个性化、互动化、过程化、优质化”特色,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和语用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思维结构和层级产生质的变化;

② 课堂教学从讲授式转向讨论式。师生思想在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交流、交汇和交融,学生语言和语用能力得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养成;

③ 学生个体特质得到充分关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得以体现;

④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几率大幅度提高,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培养;

⑤ 多元评价真正落地,全面评估学生运用目的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 英语课程多元化,必修、选修、拓展课程相得益彰,优势互补。

(2)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自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 余篇,其中六篇论文由《教学月刊》加编者按集中发表,专题介绍我校课程建设,部分成果由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著作《如何写好清晰的英语段落》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校“英语课程建设纲要”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新特征研究”第六届校长论坛一等奖,并28 次受邀在国家级会议、省、市初高中英语教师培训班上介绍推广课程内容。相关课题先后获宁波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宁波市政府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校英语课程建设是新形势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性研究,相信对同类学校全面实施修改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2. 反思

首先,建构新形势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目标、内容、路径、环境等诸多问题。不同学校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学校原有基础不能忽视,教师专业成长应与时俱进。脱离本地实际情况终将揠苗助长,水土不服。因此,构建校本课程必须符合校情学情。

其次,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对师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本身对英语教育的育人功能没有正确理解,对语言教育规律不加细细体悟,课堂教学就可能流于形式。这些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Donald, R., Moore, D. J., Morrow, R.B.,Wargetz, G.L., & Werner, K. (1978).

Writing Clear Paragraphs. New Jersey:Pearson Higher Ed USA.Langan, J.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第九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何小庆. 浅谈表现性评价在项目化作业和课堂展示中的运用[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11).

罗少茜. 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

社, 2001.

施丽华. 建构着眼未来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4,(1).

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J]. 英语教师, 2015, (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