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坏情绪,都源自于视角单一!

 天地人和w 2018-12-29

清脑问答第010篇

导读: 很多人常被情绪所困,要么看什么都不顺眼,要么总感觉别人到处针对自己,要么沉浸悲观无法自拔……无奈之下只好自认性格不好。事实上这和性格关系不大,倒是和认知习惯有很大关系,只要想清楚了这一点,自己就能拨云见日……

1934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丢失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要太在意。

他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罗斯福先生的自我疏导能力不可谓不强,不过在很多朋友眼里,这种鸡汤故事只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罢了。

而另一些人认为他之所以能这么想得开,是因为人家是大总统啊,所以大人有大量嘛!

但我既不认同这是简单的自我安慰,也更愿意反过来推断:正是因为他具备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才助力他走上了总统之路。

事实上,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往往是划分人群优劣的关键因素。

它不仅能帮助人们获取智慧、成就事业,同样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放大格局、化解烦恼。

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习惯用原始的单一视角对待所有问题,于是不断地和自己消耗、和他人消耗,长时间活在猜忌、悲愤或压抑中。

一些读者也深受负面情绪之害,抱怨自己必须与不喜欢的人共事,做不喜欢的事情,或是凡事都往坏的想……

又或是经常忍不住与周边人生气,终日被负面情绪所缚,难以自拨……

于是过来求助,希望在外力的帮助下跳脱出生气、消极或暴躁等负面情绪的怪圈,平和从容地生活。

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脾气性格难以改变。

好在「清脑」开的方子向来温和,在改善情绪的策略上,我们不触及任何原生的脾气和性格,而仅在认知上下药。

是的,认知驱动,几乎等于无痛成长!

你不信?

那就请接着往下看……

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上周末我去野地游玩,发现了一辆很酷的挎斗三轮摩托车,随手就拍了一张照片。

这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视角,车身尽收图中,用于发圈分享什么的足够了。

但出于对摄影爱好,我又蹲下来选了另一个仰拍的角度。

结果仰拍的视角使得图片立即生动起来:

地面小花仿佛让人置身世外桃源;

干净的天空背景使车体更加突出;

车斗和前轮变大,车身高于背后的山脉,巍峨尽显……

车还是那辆车,但我只是蹲下来换了一个角度,就得到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不难推断,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物、任何一件事都和这辆摩托车一样,是多维立体的。

从每一个角度去观察,都能得到不同的信息,就像我们手中的摄像头,只要微微偏离一点或拉近拉远,屏幕上的像素就会发生变化一样。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己最方便和习惯的视角去观察,比如站在最舒适的地方自然抬起手取景,咔嚓一声,就认为自己记录下了全部。

事实上远远没有!

我们观察到的仅仅只是无数个角度中的其中一个!

如果不能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以偏概全地去对待这个世界,然后产生各种偏误。

就像一些男女初识之后,便因一面之缘而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的真命伴侣,直到熟悉之后才发现是自己当初看走了眼。

所以自古就有“日久见人心”的处世箴言,因为时间久了就可以在各种场景下多维度地观察一个人:

生气的时候、高兴的时候、遇挫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对待弱势群体、对待富豪权贵、对待娱乐消遣、对待学习自律……

那些习惯从单一角度去识人的人,往往比较单纯,也更容易受伤——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多角度认知事物的意识。

当然,就识人而言,听一个人说话就能大致推断出他的学识和修养水平。

比如那些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对自己的主观见解异常坚持,对别人的观点又水火不融的人,基本上可以归为学识浅薄或修养一般的人。

因为学识浅的人通常除了自己的原始视角之外,很难感知其它外部视角,所以就会盯着第一判断死死不放,以致修养表现也不高。

而反观那些学识水平高或修养水平好的人,他们在表达观点时通常都非常谨慎,常用“也许、可能”等不定性词。

这真不是故意谦虚,而确实是因为懂的越多,看到的角度越多,就越知道不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把事情描述清楚。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也取决于自身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只有单个角度的人容易陷入固执、急躁、钻牛角尖,而拥有多视角的人就会变得更宽容,情绪会更平静!

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我们每一次的观察、表达和行动,都只能影响这个多维世界中的一维。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理解这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招术能够通吃所有的问题,我们所接触到的观点、方法通常都只适用于特定的角度或范围。

就像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说透一个观点(包括本文),甚至一本书也不行。

很多领域内的泰斗在针对一个主题洋洋洒洒写完几十万字的论述之后,都会发自肺腑地在书中申明:自己的见解非常有限。

诸如《系统之美》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就在书中前言写道:

我想告诫大家,本书和其他所有书籍一样,也存在偏见和不完整性。我在本书中阐述的内容可能只是系统思考领域的九牛一毛,如果你有兴趣去探索,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远不止本书所展现的这个小世界。

事实上,德内拉·梅多斯对“系统”的认知已经非常非常牛了。

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平和、更智慧,就要首先认知到这个世界的多维性,并把这个意识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如此,我们方有自我改变的可能!

成为一台更好的相机

用相机拍照来理解多视角真是一个不错的类比,因为它同时还包含了另一层涵义——相机本身的差别。

就像你和我在同一角度拍摄摩托车,最终也可能得到两张不同的照片,因为镜头的差异、像素的不同或对焦点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不仅视野小,颜色偏差严重,而且可能是模糊的,和真实本源相差甚远,而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则更接近真实。

这隐示着我们每个人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所以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的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

很多人成年后就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了,因为看不惯老一辈人的言论、习惯,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干涉)。

很多儿媳跟婆婆也都不对付,在对如何带孩子的问题上常常矛盾不断,包括最亲密的夫妻或情侣,也常常因为对同一件事的分歧而相互怄气。

如果我们知道这背后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相机”和自己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他们并非存心作对,甚至正好相反,他们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诚意了。

只是受制于他们自身的时代经历、生活环境和学识水平,我们觉得他们“拍出来的照片”很不好看,或者他们暂时欣赏不了我们的风格而已。

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确认自己的相机比他们的更高级,那就应该有“向下兼容”的意识,要么对之一笑而过,要么拿出自己的高清照片,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更好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对方拍出来的东西是垃圾。

毕竟低层的事物不会也不能向上兼容,但是通过引导他们不断升级倒是有可能的!

如果自己也曾经是一个“落后的相机”,就更应该能体会包容对方的立场了。

在“相机”这件事上,我们要保持觉知,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视角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准备。

这种心态会不仅会让你自身变得越来越完善,还会让你跟谁都合得来!

总有一个更好的视角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摄影师,不同的是有的人拍出来的照片更好看,而有的人拍出来的则很普通——尽管他们拍摄的对象都是同一个。

好的摄影师总能找到更好的角度,他们更善于移动自己,围着“摩托车”尝试各个角度,或蹲下、或抬高,最后选一个最佳的视角。

罗斯福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摄影师”,他在损失了巨大财物之后也能找到三个非常美妙的视角,以让自己尽快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而换作其他人,就很可能拿着那张视角最惨的照片悲叹不止。

所以,不要被原始的自然视角所束缚,主动转换一个视角,可能就是一个新的天地。

就像这句在朋友圈很流行的话一样:

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件事情是想教会我什么?”然后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因为视角不同,选择也会不同:

同样是半杯水,有的人哀叹“只有半杯了!”而有的人惊喜“竟然还有半杯!”

同样是挫折,有的人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拨,有的人则认为“每一个挫折都是上天给自己成长的提示”;

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认为是给老板干活,所以能偷懒就偷懒,有的人认为一切都为锻炼自己,即使没有回报也愿意尽力投入。

无论你当前处于何种情绪旋涡,只要愿意,总能找到更好的角度!

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都要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至少一个优点并放大,然后忽视其它。

孰优孰劣,孰喜孰悲,一目了然!

大师修炼之路

每个人都希望做一个好的“摄影师”,拍出光彩靓丽的人生,但是成为一个好的“摄影师”是需要练习的。

因为这么多年,我们都习惯用原始的单一视角看问题,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路径依赖”。

就像孩子不听话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吼骂,而不是耐心地让他说出真实的欲望;

下属没做好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批评责备,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让他说出真实原因……

凡事都按内心原始反应,缺少自我审视,时间长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容易生气。

《反本能》的作者卫蓝曾这样描述“路径依赖”:

当我们长期进行一种行为的时候,大脑会慢慢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这个行为的“绿色通道”,所以当自己面临相似的场景时,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优先选择,并进一步形成自动化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启动情绪上的防御模式陷入单一视角,而不是理智上的分析模式进入多维视角。

想要拥有多视角能力,就需要进行刻意练习,直到你能够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好在这样的练习并不难,只需遵守下面几个原则,就能让自己逐渐摆脱单一视角的限制,成为生活的“摄影大师”。

一是勤移动。

顾名思义,就是多移动你的“相机”机位,尝试各种不同的视角去看问题。

比如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老人的角度、对手的角度看看问题,而不是仅凭自己的单一感受就直接认定孩子不懂事、老人不体谅、对手不讲理。

在焦虑、紧张的时候,不妨假设自己是一个局外人,用第三视角来观察自己,说不定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担心多余了,因为别人并不那么在乎你。

如果陷入一种悲伤无法自拨,可以假设自己站在十年之后,用未来视角反观现在,就会发现当下的悲伤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收起情绪好好干活。

这种多视角观察的能力其实就是“元认知能力”的体现。

有了元认知,就更容易在自我观察上保持觉知,进而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出“高情商”的特质。

比如我们不会随口就说出刻薄难听的话,尽管自己第一反应可能确实很想说。

在话出口之前,脑子里会事先考虑各个角度听到后的感受和反应,然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让所有人都觉得得体舒适。

和这样的人相处,又有谁会愿意给他添堵呢?

二是善学习。

有些时候我们看不到一些角度,是因为自身学识不够,不知道有那个视角存在,所以要多学习,借助高人的视角来观察。

很多优秀的书籍和文章,都是作者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你若摘取,便是高人。

三是要开放。

更准确地说是保持客观、不臆断。

很多人的情绪不好,是因为把自己的主观假设当成事实,在不确认对方真实想法的情况下,直接把情绪发泄了出来。

这种现象很常见,尤其在女生身上,比如她们可能因为男友或丈夫的不语言、不理睬,就会猜想出各种可能性,然后得出他不爱我的结论。

带着这种主观臆断去交流,必然会让双方都很受伤,但真实原因很可就是男方喜欢的球队输了比赛而已。

想要情绪平和,就是要在交流时,不带有色眼镜,不带主观色彩,先想办法了解事实,搞清楚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无论是面对孩子,面对同事,还是面对下属和老板,都要秉持这样的态度。

如果先入为主地抱持自己的单一观点,就很难保持开放心态去接受客观的真相。

在这一点上,作者一稼在《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中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她在爱情经营的篇章里是这样处理情绪的:

第一步,“忘我”地聆听对方的想法。过程中没有判断、没有辩论、没有对错,把自己完全置身在对方的位置,以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

第二步,从“我”的角度来分享。过程中只说自己的客观感受,而不指责对方或告诉对方该怎么做。比如:“家里满地臭袜子,我觉得精神紧张,心里很不舒适”,而不是“家里满地都是臭袜子,你不觉得难受吗?!”

好的交流都是客观的、不带主观猜测的交流,这样才会让双方都放下“战斗模式”。

因为一方一旦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把负面情绪爆发出来,就会把对方也带入单一视角,要么被压制,处于恐惧中,要么反抗,双方都受伤。

而《见识》的作者吴军在这方面更高级,他说:“我对任何人,一般都先假设他是正直、善良和诚信的”。

以开放引导开放,是为高级,这也是我所推崇的交流方式。

四是寻帮助。

我读过一些飞行员空中处置特殊情况的操作手册,发现所有处置方法的第一条几乎都是一样的:报告指挥员。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紧急万分的情况下,不先集中精力处置特情,却要大事小事都先向指挥员报告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直到思考“多角度看问题”这个主题的时候才明白,原来出现特殊情况时,飞行员的注意力会被巨大的危险所吸引,容易陷入单一视角。

而此时,指挥员就可以给飞行员提供有效的外部视角,更好地帮助处置特情。

同理,当我们在遇到情绪或工作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一个人闷头苦想。

要学会主动向外部寻求帮助,通过借助他人的多维视角来化解自己单一视角的局限。

五是多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提高我们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而多巴胺对于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来说都很重要。

锻炼不仅能帮我们从负面情绪中快速走出来,也会帮助大脑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或者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

所以,越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越要多运动,越是想不通的时候越要多运动。

作为一个资深运动爱好者,我只想对你说:持续的运动习惯给我带来的收获真得不要太多!

六是常反思。

「辉哥奇谭」的博主张辉在《坚持21天养成一个习惯?》中曾说到这样一个化解情绪经历:

去年10月某天,我在公司开了一天会,还吵了一架,晚上回到家已是10点多,但是余怒未消,此时还没有写当天承诺要写的文章。

怎么办?我干脆开始写自己生气的感觉,因为那个时候,愤怒占据了自己的内心,容不得其他任何想法。

于是开始写生气的细节,写为什么生气,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释然了。我发现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与我吵架的这个人,理解立场和处境,也看到了自己视野的盲区。

一旦能换个角度看问题,自己内心的气就消了一半,所以后面的行文完全变成了一种释然的写完文章后,内心无比放松。

这是我从未期待的效果:通过写作持平自己的内心,给自己来了一次心灵Spa,这不是任何劝慰能起到的效果。

这种经历我自己也经常有,很多时候心情郁闷了,就用笔来梳理,把前前后后都倒出来,过程中常常就会云破天开,真得很神奇。

你的笔或键盘,能让自己跳出单一视角,看到更多维度!

***

最后,我还是想以另一篇“鸡汤故事”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下面这篇《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的对话》你之前肯定读过,但是现在请你以“多维度”的视角再去读一次。

失恋者的视角就是我们经常持有的视角,而苏格拉底的智慧在这场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信读过后你会有全新的体会,而且这种体会能帮助你更好地将这种能力转为已有。

没有比这更赞的对话了!

细细品味吧,你我都能成为智者和大师!

《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的对话》

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是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等待,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最后会眼睁睁的看着她和另一个人走了去的。

失恋者: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

苏格拉底:但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恋者: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格拉底: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

失恋者:是的。

苏格拉底: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的对你很有情谊,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

失恋者:可我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格拉底: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恋者: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恋者:可是您看的明明白白,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格拉底: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过的很好,不如说是你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为自己,却还打着别人的旗号。年轻人,德行可不能丢哟。

失恋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恋者:什么是幸福?难道我把我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还不够吗?您知道她为什么离开我吗?仅仅因为我没有钱!

苏格拉底:你也有健全的双手,为什么不去挣钱呢?

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恋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这总是叫人感到自卑的。

苏格拉底:不,年轻人的身上只能有自豪,不可自卑。要记住,被抛弃的并不是就是不好的。

失恋者:此话怎讲?

苏格拉底: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贵的西服,可谓爱不释手,营业员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质地太差,不要!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

失恋者:您真会安慰人,可惜您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

苏格拉底:是的,我很遗憾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可以向你推荐一位有能力的朋友。

失恋者:谁?

苏格拉底:时间,时间是人最伟大的导师,我见过无数被失恋折磨的死去活来的人,是时间帮助他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并重新为他们选择了梦中情人,最后他们都享受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之乐。

失恋者: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份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说完,苏格拉底走了,留下的路便由这位失恋者自己去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