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期末考了,人教版中学语文散文小说复习要点一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8-12-29

2018年全国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讲练

要期末考了,我以短小精湛的散文为例,进行讲解。

解题原则:

1. 阅读文本

2. 了解内容

3. 总结中心

4. 理清思路

5. 提炼组合

6. 表述精炼准确全面通透

分析标题的作用

每篇文章都有标题,比如我们的课文题目,都不是随便弄一个,为什么这样写,这在课堂上老师一定给出了讲解,比如《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昆明的雨》《我为什么活着》这些篇目里面有写人散文、有写景散文、有哲理散文。

那么很多散文我们从标题可以看出一些内容,可以分析出一些结论性的答题要点,答题不能漫无边际,根据分值,答出要点。

1. 从内容上看标题揭示了文章内容,如《藤野先生》《白杨礼赞》,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标题一般很容易成为文章的线索,但是我们答题还要看有没有贯穿全文的更具体的线索(线索,事情的头绪或者发展脉络)。比如《白杨礼赞》是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作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这样答题是不是更准确,既答出了线索,又具体点明文章的感情线索。

标题揭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如孙犁的《芦花荡》,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的《端午日》,这些文章能够看出来标题揭示和限定的写作内容。

2. 设置悬念,激发作者兴趣

这个我们也可以判断,(设置悬念,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点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比如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一篇是议论文和说明文,设置悬念让人带着某种问题思考,有时候也叫疑问或思想的冲突,这种写作手法如果不知道是回答设置疑问还是设置悬念,那就都写,不占多大地方。它的作用一般要求回答,如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读来趣味横生,吸引读者注意(简称吸读),引起读者一探究竟的心理。

3.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细节、一小部分、小人物,反应大主题,比如普遍的现象或者问题。初中课本中的《蝉》,通过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了一个夏天,体会到不管生命无论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身投入到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当中。这就是表现生命这个大的主题。

《贝壳》通过贝类的生命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留下了美丽的贝壳,从而揭示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留下珍贵的东西。

《都市精灵》通过都市内燕子老鸹等动物的减少,揭示珍爱动物这个主题。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散步的平凡小事当中,展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家徽》余华,这是有一年的中考试题,本文通过一个刻在家门上的一条鱼作为家徽的图案而保存,揭示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揭示人性在善良和宽容中得到善良和宽容。

4. 修辞手法

   题目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这种答题格式主要是a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这几个小学就学过了,初中增加三反,两对,一设。)b结合内容。c作用,一般是生动形象,突出强调,特殊的将在下面的章节里讲解。d表现所写对象的特征,人物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标题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情感

  表层含义,在标题里能够看出来。深沉含义,一般从文中结尾揭示,中间写人记事的后面也会偶尔出现。看看有无象征意义,比如《海燕》《白杨礼赞》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可以揭示出来。点明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标题即揭示文章的中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是一篇说明文,但从标题可以看出,文中多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通过纪念碑的远看、近看、回头看,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反复渲染和突出,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