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足精、气、神,是养生和内修的第一步

 为什么73 2018-12-29

本文节选自#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元旦期间喜马拉雅有6.6折特惠,首先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领券,然后在元旦期间购买。快来领券吧~



「精气神」的概念,先秦著作《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涉及。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但精、气、神三者作为一个与修炼相关的组合系统出现,是在道教的开教经典《太平经》中。


《太平经》认为精、气、神三者彼此协调,有机地联系起来运作,人才能长寿:


「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道家修炼与中医养生都会涉及「存精」「养气」「守神」理念和操作。那么,什么是精气神?



精:人体有用的所有精微物质


笼统地说,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们进一步把它分成广义跟狭义来看。


广义的精,包括对人体有用的所有精微物质,比如精、血、津液,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起着不同的作用。


狭义的精,指肾所藏的精,尤其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它秉受于父母,承载着祖祖辈辈的造化之基,它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基因。


它在个体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可以发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也就是说,肾经可以促进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肾精所化的气,能够抵抗内外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先天之精又称「元精」。


由先天之精延伸而来的,还有一个「生殖之精」的概念,这指的是人的生殖繁衍之精。


这里得注意,「先天之精」跟「生殖之精」是有区别的。先天之精强调的是源于父母,带有祖辈的造化之基;而生殖之精,强调的是本人的生殖之精,带有先天之精的烙印和信息。


跟「先天之精」相对应,就有「后天之精」。后天之精也称「水谷精微」,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供人体日常生命活动之需。


「精气神」这三宝之中的「精」,更强调肾所藏的精,尤其是其中的先天之精。



气:脏腑经络的背后推手


气有广义、狭义之分,精气神学说中的气,其实广义、狭义都涉及,但在真正的修炼层面,还是用狭义居多。


狭义的气,指的是运行于全身、肉眼难见、活动力很强、类似于自然界气态的极细微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器官活动的动力。


由于活动力很强,所以气能推动津液和血的运行,还有控制体内液态防止无故流失,以及促进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作用。


道家与中医所说的气,都具有物质性,但以功能性为主要外显。


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


「先天之气」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生命动力,所以有「元气」之称。


这里要注意,道家也好,医家也好,凡是牵涉到个「元」字,比如元精、元气、元神,那么都来源于先天。这个「元」字,跟「原始」的「原」字相通,代表本原。


体内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元气也可以由元精化生而来,存于丹田。


「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从道家来讲,主要强调是呼吸之气。


先后天之气的关系是:元气启动了生命活动,为后天之气的摄入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培补先天元气,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至于后天之气是如何补充先天之元气的,它的操作往往是:在深呼吸的作用下,让这种气能下纳丹田。如果放在中医里表达,就叫做「宗气下资元气」



这里还有些技术关窍,宗气下去了,不是自然就能化生元气,它还必须通过合适的「神之火」的温养来改变它的质地,才能充实元气。


为什么强调元气?因为从修炼的角度,先天之气的品质是纯于后天之气的,它的功用更广,也更高级。



 神:元神日损,识神日益


「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


「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元神,用白话表达,就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一套人体控制系统。


「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是后天的学习以及各种生活经验记存而来,它的作用就是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的作用来增加学识。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是:元神可自调节或主宰人的生命活动,识神则主要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但如果识神过于活跃,就会干扰元神对人体的自调节功能。


所以调神又有了广义跟狭义之分:


狭义的调神,是指调节心理活动;广义的调神,既包括调节心理活动,也包括调整我们生命活动的调控系统。


精气神三宝中,因元神具有主宰之能,所以为三宝之主。


东方的内修强调通过收敛识神而让元神显露,以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欲念之神。」也就是重视「先天之神」的观照。


这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有点像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为道日损」——减损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元神主事的虚灵状态。



精化气,气化神


从相互化生的角度,精化气,气化神。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


从谁统御谁的角度看,《青华秘文》力倡「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也就是说,无形统御有形,神能御气,气能御精。


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气神在养生学上的意义在于:


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疲是疾病或衰老的状态。


我们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一定道理的。



寡欲,寡言,寡思


如何保养精气神?从浅的说,就是做到寡欲、寡言、寡思。


1、寡欲可以养精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会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


《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2、寡言可以养气


寡言(就是少说话)和适度运动可以养气。


中医有句话叫做「劳则气耗」,我们都有体会,当过度使用体力的时候,就会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的感觉,这就是耗气了。


同时,长时间大声说话也有这种感觉。


所以,体力活动要适度,长时间大声说话也是能减就减。

3、寡思可以养神


我们都知道,思虑过度会耗神,这个现代人都有体会。


那么,耗神的下一步是什么呢?就是耗气!因为气能化神,气是神的生成来源之一。所以,用脑过度一样会有体力上的疲惫感。


我们作为一般人,不可能一天到晚不思考,但要有个度。寡思的前提,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志闲而少欲」,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



三田精满,五脏气盈,谓之丹成


往深一点说,精气神学说也可用于内修。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精气神三字,惟道家言之独详。」


北宋张伯端《青华秘文》说:「金丹之通,始终以神而用精气者也。」


又因为精气神三者之中,精为基础,所以,固肾强精为「筑基」之要。


又因气能化神,也能作为气化的动力而生精,所以,又以养气为要务。马丹阳,也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面中神通王重阳的弟子、全真七子之中的马钰,在《丹阳真人语录》就强调说:「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现代干脆就将各种内修的方式,都用「气功」两个字来统括。这个称谓不一定精确,但大家也习惯这样用了。


其实用「神」才是最高端的,之前讲到的后天之气转化为先天之气,就要靠元神的观照。


正因三者之中「神」为之主,所以内修的较高阶段都强调「调心」。



道家内丹术强调「存三守一」之道,这是练功要则。


什么是「存三」?


这里的「三」指的是精、气、神,以及它们所会聚的上、中、下三个丹田部位。


「守一」指的是意守丹田,至于守三个丹田的哪一个,就要看你是处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哪个阶段了。


金元时期,王重阳倡全真教炼养派。什么是全真?


「全真者,保全天性,修缮我性,齐物格致,舍妄归真也,即是全精、全气、全神也,也即全其先天性命也。


内修的代表性操作是内丹术,内丹术最常见的操作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内丹理论认为,人出生之前,先天的精、气、神是相互团聚的,是一种「三元合一」的状态,内孕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出生后,人的精、气、神就由团聚状态解体而一分为三,「分」则意味着耗散。


所以,它的锻炼要则就是使精气神由后天的耗散状态复归为「三元合一」的先天团聚状态,此即所谓「返本还元」。


《紫清指玄集》说:「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


因此,所谓炼成「内丹」,也就是人体精气神的充盈并圆融。正如《黄庭内景经》所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


温馨提示:后半段我们讲的道家内修方法,只是告诉大家一个大原则,而不是给大家讲述具体的操作方法。真正要想内修,还要找到明白的老师来指点你。


其实,一切内修锻炼方法,都是以「全精、全气、全神」为原则的,目的都是为了固养精气神,以求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