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露秋雨忆父亲 6——少年时代

 听鹂草堂 2018-12-29
少年时代
祖父金耀湘,号沛霖,年二十岁入学为秀才,因其父年老,不愿远出,在家教读三十多年,学生甚多。五十岁后,湖南开办和丰火柴公司,因学生的家长邀介,得任为高级职员,乃在该公司工作十八年之久,因年老退休,于民国十二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祖母罗老太君出自名门,知书达理,勤俭律己而宽厚待人,严教子孙,但从不疾言厉色。生育八子。父亲士瓒(企超,贡安)在十三个叔伯兄弟间排行十三,故晚辈称“十三爹”。祖母享寿65年。继祖母张老太君,生育一子,即士玑(仲叔金惕安)。仲叔于1962年因病去世。
父亲出生于长沙城营盘街听橘园金家老屋,幼时随祖母迁居回东乡“金家大屋”,读私塾,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一类,教书先生拿戒尺严厉管教,倒是读了不少古籍,悟得孔孟之道的真谛;每日抄练字帖,常作词赋诗,文章、书法都在上等水平。父亲是罗老太君的“滿崽”(长沙人称最小的儿子),“特受母亲疼爱,半夜醒来常见母亲和大嫂在为他捺鞋底、缝棉衣。”他最欣赏孔子天下大同的思想,我们小时候常听他谈及《礼记·礼运篇》中儒家所宣扬的社会伦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偶尔,他也说童年趣事,一日先生临时有事,把学童锁在楼上室内背书,一个小孩屎急,于是伸手取对面房瓦盛便,解毕,仍将带屎的瓦片放回原处,盖好。过几日,下面厨房发现菜中带活蛆,不得其解。当时卫生条件很差,夏天傍晚,小孩拿着扑虫网对着蚊群挥舞,扑到成群蚊虫,可以挤出水来。插秧之后,禾苗生长旺盛,杂草也随之猛长,父亲以多劳多得的奖励鼓动小伙伴们下田除草,深得大人们的赞扬。
家父年少时,在家读书,爱诗词小品,偶然动笔,有时尚有数句自认为颇有意思者,如题“砚台镜”(从前书桌上多有特置小镜一合于砚前者)云:“不伴妆台伴砚台,羡君毫不着尘埃,岂能己面如人面,未见君时枉费猜。”又题“父亲拍照”云:“美须隆准敢云飞,田园何日赋来归,庄客常起儿孙敬,莫道吾公见日稀。”当时祖父在和丰火柴公司服务,家已迁居乡里。还记得又一首,题“小石山盆景”云:“莓苔深处绿阴寒,见日依稀露不干,淡画眉峰常伴我,把君等作小姑看。”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足见父亲的诗词功底。
父亲出生较晚,家务由父或兄管理,父亲无权过问,也无过问之必要,只知是人多家贫日处窘境而已。当时学堂渐次开办,他想借谋出路,但因父命不准进当时所谓的“洋学堂”,说怕做革命党要诛灭九族(满清统治中国后镇压人民反抗的残暴法律),当时是家长专政,父命不敢违,父亲只得在家教读两年,究觉非计。1910年春正值湖南第一法政学校(今湖南大学前身)银行科招生,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新兴事业,当有前途,便私自投考入学,既成事实,祖父亦无可如何。不到两年,值辛亥革命停课,1912年复课至毕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