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古瓷必备历史知识

 少东家86 2018-12-29

在古代的中国,瓷器一直都有着等级之分,从一开始的不成熟到后来精品瓷的出现,一步一步的缓慢发展而来。青瓷的出现,最早是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不过那时的青瓷还比较原始,最后终于在东汉年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匠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烧出了技术比较成熟的作品。再往后就到了三国时期,那时候制瓷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一直到唐代,南北两大瓷系遥相呼应,为之后宋朝五大名窑大放异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宋代的时候,我国制瓷业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的时候,完全打破之前瓷器颜色的技术壁垒,烧制出了更多以前没有过的颜色作品。其中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能够烧制出窑变瓷,窑变后的钧窑瓷器具有多种颜色,异常漂亮。


瓷文化绽放的宋代,不管是对于之前还是往后,都是无法超越的时期,因为在当时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瓷文化在主体文化中都是天平上很重要的砝码。当时宋瓷通过海外贸易远销世界各地,更是作为国家名片进入国外贵族圈子,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当时在国外都以拥有一件来自东方古国的宋瓷而骄傲,可见宋瓷当时在国外是多受欢迎。当然宋代瓷器也是分高低的,官窑瓷器历来就比民窑从血统上要档次高,制作工艺上也更好。而民窑虽不乏精品瓷器出现,但是从价值上和官窑相比确实差了不少。


北宋后期,汝窑登场,属于官窑,存在的时间却不够二十年,却被评为宋瓷的五大名窑第一。可惜的是存世量太过稀少,难得见上一件,要想亲手把玩观赏更是痴人说梦一般。汝窑主以青瓷,胎体轻薄,施釉却很厚实,给人整体感觉就是,光洁细腻朴素淡雅。汝窑釉层有细小裂纹,更添独特美感。汝窑最被人喜欢的也是其淡雅的色泽,他的颜色温润,厚实的釉层更富有质感。汝窑器型风格整体大气规整,因为制作灵感来自古代青铜器,继承了青铜器特有的庄重感。


官窑建立于当时的汴梁,至于窑址具体位置至今未被发掘出来,以青瓷为主。哥窑名字很普通,但是历史地位却很重。哥窑就是哥哥建的窑,同样还有个弟窑,也就是弟弟建的窑。哥哥名字叫章生一,而弟弟叫章生二,兄弟二人的名字和他们的瓷窑名字一样叫的随意。哥窑同样未被发掘,但是从其制作精良程度与器型来分析,哥窑并非民窑。钧窑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窑一种是民窑,钧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瓷窑建立在当时的钧州,所以取名为钧窑。定窑为民窑,主烧白瓷,虽然是民窑,但是也为官府烧制一部分产品,可见其烧制技艺已被官府认可。


元代以元青花最为著名,当时的制瓷成就一直被后代口口相传,在中国的制瓷史上画下了重重的一笔。明代主要以彩色瓷器最为著名,其中的斗彩和五彩的出现,丰富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制瓷工艺。斗彩就是在已经烧制好了的青花瓷上边再用其它颜色的颜料进行绘制,最后再入炉烧制的瓷器。彩色瓷器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就是在瓷胎上边上色再施釉,然后进炉烧制,出炉后的瓷器,颜色在釉的下边。釉上彩是先烧制瓷器,在釉上边上色再烧制叫釉上彩。明代五彩其实不是具体到五种颜色,而是多彩的另一种叫法。


清代是继宋代后瓷器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巅峰,康乾盛世的繁荣,从这个时期制瓷的精美程度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其中珐琅彩瓷器就出现于康熙年间,康熙帝还在紫禁城里成立了一个珐琅作,这里先是制作铜胎珐琅器,后来把这种技艺应用到了瓷胎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珐琅彩了。雍正年间则把康熙年间的粉彩进行了改良和精进,其成品精美程度让人为之惊叹。而乾隆年间则是把清朝前期基础上出现的众多瓷器种类,多数做的更加精致。其中青花瓷、粉彩、釉里红、珐琅彩瓷等都比之前有所提高。中国制瓷史如同我们国家其它方面一样,都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和完善,一部分喜爱古法的制瓷匠人,还在用着传统方式和材料进行烧制,并对试图恢复部分已经失传的制作技艺,不惜成本与精力也要为中国瓷文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