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纤维硬化研究进展-简介(一)

 压下影响力基本 2018-12-29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合并肝硬化的比例可达10%-21%。肝纤维化显著增加丙肝患者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并且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越严重的患者,HCC发生风险越高,存活率越低。

肝纤维化形成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宿主遗传特性、肝细胞以及免疫系统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Th17/IL-17轴激活参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形成。慢丙肝相关的肝硬化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糖尿病史、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因素等。

慢丙肝相关肝硬化的检测方法包括:肝脏活检、血清生物标志物、弹性成像技术等。不同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肝纤维化生物标志物可较好区分2、3、4期肝纤维化,但无法区分1期和2期肝纤维化,且使用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可能受肝炎活动性的影响。美国胃肠病学会(AGA)指南对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评估中的应用给出了具体推荐意见。此外,弹性成像联合血液检测可改善慢丙肝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准确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