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杜布罗夫尼克看肖伯纳的天堂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8-12-29
克罗地亚第七号狂想曲

  杜布罗夫尼克是克罗地亚最南端的城市。

  杜布罗夫尼克的前身是1358年到1808年之间,以拉古萨(现在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为中心而存在的国家拉古萨共和国,15-16世纪是它发展的顶峰时期。

拉古萨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城邦国家。拉古萨城建立于公元7世纪,最初是位于亚德里亚海上靠近今克罗地亚海滨的一个小岛上。一批来自伊庇达鲁斯城的东罗马难民在那里建立了一处定居点。城市所在的格鲁兹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今仍为重要港口),使其得以迅速发展。

这座城市在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克罗地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的夹缝中生存,规模却不断扩大。

拉古萨在航海贸易史上举足轻重,当时有180多艘商船往来于西欧、印度和北美等地,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阿马尔菲齐名,被称为航海共和国。

1667年城市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地震,75%的建筑被毁,超过5000居民遇难,从此辉煌不再。

.1808年1月31日法国拿破仑军队占领拉古萨共和国,将它并入法国的行政区,统帅马尔蒙被封为拉古萨公爵,存在了450年的拉古萨共和国就此灭亡.。

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国家于 1815年6月9日签署《维也纳会议议定书》,奥地利帝国得到达尔马提亚地区。达尔马提亚地区成为哈布斯堡王朝下辖的一个行政区(1815~1918),首府设在离拉古萨很近的扎达尔。.

1918年“一战”结束,拉古萨并入南斯拉夫王国,改名杜布罗夫尼克。.

  拉古萨的徽章。

“二战”期间杜布罗夫尼克成为纳粹德国的傀儡国克罗地亚的一部分,先后由意大利、德军占领。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带领游击队解放了这座城市,它成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

铁托解放杜布罗夫尼克后,清除了78名同纳粹和意大利合作的敌对分子及天主教神父。这些所谓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被处决。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宣布独立,随后内部爆发了因民族对立而导致的军事冲突,杜布罗夫尼克受到南斯拉夫人民军长达7个月的进攻,遭到650次炮火袭击,一半以上建筑物严重毁坏,尤其是老城墙。

有一位克罗地亚导游米拉说,当地人不喜欢使用“内战”这个词,“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和信仰而导致的战争,损失最大的是无辜的平民。这里有不同的民族,以前曾经都是一家人,没有人希望发生战争。”

米拉说:“我父母那一代人很怀念铁托,因为铁托给了他们美好的生活。但我的同龄人中有些人恰好相反,因为铁托杀死了他们的父母。”米拉是天主教徒,他认为宗教其实都是与人为善的,虽然过去许多年里,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带来太多的冲突,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不同的宗教和民族能够互相理解、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战争结束后,老城不断进行修复,2005年基本修复完毕。

  杜布罗夫尼克并没有和克罗地亚本土相连,而是被波黑20多公里的涅姆港隔断,是一块飞地。

  十七世纪,波黑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为了躲避威尼斯对拉古萨越来越直接的威胁,拉古萨共和国把和威尼斯接壤的涅姆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从而避开了威尼斯的压力。

  克罗地亚50元库纳的正面是杜布罗夫尼克诗人伊凡·冈杜里奇,背面就是杜布罗夫尼克老城。

  随着离杜布罗夫尼克越来越近,蓝天下的碧水绿树白墙红瓦的美丽景色展现在眼前。

  通过跨越杜布罗夫尼克河口, 临空飞架、气宇轩昂的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

  杜布罗夫尼克新城区。

先富起来的人们的游艇排满岸边。

  我们先到了餐馆。

  餐馆里的粉笔画颇有水平而且趣味盎然。

  来得尚早还不到就餐时间,我们就来到老城一边的海边游览。

  轻波微泛的海面上,无人的小艇在海面上飘荡,长长的桅杆直指蓝天。

  海浪在礁石上撞来撞去,撞出一滩水花。

  扯一块船帆,让心自由远航。

  这片美丽的沙滩是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和新城的分界线。右边是老城区,左边是新城区。

  游完老城区的海岸,回到餐馆品尝杜布罗夫尼克有名的“地中海墨鱼饭”。

  人家有拼死吃河豚之说,今天我也来个拼死吃墨鱼饭。

  这种饭是用墨鱼汁拌饭做出来的,品相黑呼呼的很难看,味道还过得去。

  吃完饭,来到古城游览。

  城门外边的公园里,各色人等齐聚。这位手里拿着什么广告,我猜可能像我们的旅游景点安排吃饭住宿的吧。

  广场上的雕塑,好像是山林仙女和抱着小羊羔的牧神狄奥尼索斯嬉戏的画面。

一下子想起马拉美的《牧神午后》:

“正当我在此地割取空心的芦梗

并用天才把它驯化,远方的青翠

闪耀着金碧光辉,把葡萄藤献给泉水,

那儿波动着一片动物的白色,准备休息,

一听到芦笛诞生的前奏曲悠然响起,

惊飞了一群天鹅——不!是仙女们仓皇

逃奔

或潜入水中……”


一切都烧烤得昏昏沉沉,

  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了那么多姻缘

凭什么本领,竟能全部逃散不见

于是我只有品味初次的热情,挺身站直,

在古老的光流照耀下形单影只,

百合花呀!你们当中有最纯真的一朵。


除此甜味,她们的唇什么也没有传播,

除了那柔声低语保证着背信的吻。

我的胸口(作证的处女)可以证明:

那儿有尊严的牙留下的神秘的伤处,

可是,罢了!这样的奥秘向谁倾诉?

只有吐露给向天吹奏的双管芦笛,

它把脸上的惶惑之情转向它自己,

在久久的独奏中入梦,梦见咱俩一同

假装害羞来把周围的美色逗弄,

让美和我们轻信的歌互相躲闪;

让曲调悠扬如同歌唱爱情一般,

从惯常的梦中,那纯洁的腰和背——

我闭着双眼,眼神却把它紧紧追随——

  派勒城门是主要出入口。外城门修建于1537年,属文艺复兴式拱门,通过一座三拱的石桥抵达内城门,是1460年按哥特式风格建造的。

  中世纪时这座桥是一座木吊桥,晚上桥会收起,城门上锁,钥匙被郑重的保存在皇宫的守卫室中。.

  派勒城门上的雕像是城市守护神圣布雷斯。

布雷斯曾是拉古萨的大主教。4世纪初,大主教布雷斯被古罗马统治者迫害致死,后来却在威尼斯人策划偷袭拉古萨古城时神奇现身,通知守城官兵,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他就被尊为杜布罗夫尼克的主保圣人之一。

  拉古萨共和国旗帜上也是城市保护神圣布雷斯的形象,旗帜两侧也会经常加上St. Blasius的名字缩写“S.B.”,

  内外城墙之间的瓮城里的卖唱者。

  外城墙里面还有一道内城墙,建造时间比外墙早一个世纪,出于防卫的需要,墙厚达6米。

  老城面积不大,这是东西走向的史特拉敦大道,是古城主要的大动脉。长292米的大街贯穿古城,把城市一分为二。走在大道上,大理石路面被古往今来人们的鞋底磨得光亮平滑。路两边是以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不同风格呈现的石屋。如今布满酒楼,咖啡馆和各种商店。大道两旁是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大道上的一家三口,年轻的奶爸温柔体贴地兜抱着孩子。

  中世纪风格的大欧诺佛里欧喷水池。

  喷水池原来上下两层,在1667年大地震中损坏严重,现在只剩下层。这是杜布罗夫尼克当年发达导水系统的遗迹。喷水池周围还是古时候人们在这里聚会或者开集市的场所。

  喷水池现在成了游人坐着休息的好地方。周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城墙角落里卖画片的老者。

  这里是位于老城西边建于1317年的圣方济各修道院。它是杜布罗夫尼克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历史遗产。罗马式穹顶的回廊里精雕细刻的石头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修道院里设立了博物馆,有世界第三古老的药房和一座图书馆。药房是欧洲最古老的同类制药场所之一,至今仍在使用;图书馆则是克罗地亚最重要的古籍图书馆,珍藏了1200多本珍贵的手稿史料、137本古籍、7卷古老教堂赞美诗和大约2000余件宗教仪式物品和绘画作品。

街道尽头的最高建筑就是修道院的钟楼。钟楼上面的圆球表示月亮的盈亏,钟塔顶部有两尊铜质的敲钟人,每到整点就会敲响钟声报时。下面两个蓝色的方块里用罗马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

  方济各修道院的古药房,很像我们的中药铺。

  小欧诺佛里欧喷水池,规模不大,上面中世纪的雕塑很精美。

  斯蓬扎宫。

  斯蓬扎宫是当年的海关大楼,之后又成为造币厂、国库和银行。斯蓬扎宫门庭呈拱顶,建筑与杜布罗夫尼克钟楼连在一起,构成整体景观。建筑主立面具有拜占庭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图案造型非常细腻而精美。

16世纪末期,斯蓬扎宫是拉古萨共和国的文化中心,受过良好教育的市民时常聚集在这里,探讨文学、艺术、科学,由此诞生了拉古萨的第一所学校,并设立了艺术专业和科技学院。

如今斯蓬扎宫是一座博物馆。

  修建于15世纪的奥兰多石柱是是匈牙利统治时期,国王日格蒙德送给拉古萨的。如今是杜布罗夫尼克最美丽的艺术作品之一。矗立在斯蓬扎宫和圣·布雷斯教堂之间的中央广场上,600年来一直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是城市精神的中心。


  石柱上雕刻的是手持利剑的中世纪著名骑士罗兰。

罗兰是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手下最得力的骑士。法国著名的传奇史诗《罗兰之歌》就是歌颂罗兰事迹的。

杜布罗夫尼克一直流传着罗兰身着战士盔甲帮助杜布罗夫尼克打败撒拉逊人入侵的传奇故事。

  奥兰多石柱后面是圣布雷斯大教堂。圣布雷斯教堂是一座可爱的意大利巴罗克式教堂,修建于18世纪,为纪念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者圣布雷斯而建。

  教堂不大,内部还是很华丽精美。

  史特拉敦大道旁到处摆满桌椅,供游人们享受美味佳肴。

  老城的布局呈鱼骨式分布,从史特拉敦大道向上分出若干条小胡同。主街鳞次栉比的店铺身后是条条细窄陡峭的老街,200多级台阶让人望而生畏。

  在中世纪,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为贵族、有产阶级和贫民三个等级,越穷的人住的越高,也就意味着必须每天在老街中爬上爬下。

  从拿的东西和装束看,这个很有风度的人一定是个本地人,也许是他对这些搅扰他们生活的游客很不满意,眼神很不友好。

  店铺橱窗里的悬挂雕饰。

  坐在缆车上山的 路上看老城区。

  高大的城墙和巨大的城堡从海边延伸,守卫着这个城市。

  快到山顶,视线很开阔,远处的海岛伸向天边。

  克罗地亚的国旗凌空飘扬。

  几位团友们在山顶上兴高采烈,合影留念。

  美女畅想在蓝天下。

  居高临下俯瞰,整个老城完整地展现在眼前,红红的屋顶醒目美观。。

  房屋的红顶明丽鲜艳。

  位于老城东南的海中的洛克鲁姆岛,郁郁葱葱。

  小岛远远看去虽然柔美娇媚,但是传说中这里曾是被诅咒过的地方,任何前来的人都会遭受厄运。直到今天,岛上仍保留着不许任何人过夜的传统,所有游客和服务人员都要赶在最后一班回城游轮出发之前离开。

  鸟瞰老城区和城堡。

  多明我会修道院位于古城东北角,外观形如一座城堡,里面珍藏着15-16世纪杜布罗夫尼克最杰出的艺术家们的绘画作品。

  最早从拉古萨共和国时期就有城墙环绕,分成东西城区,并以桥梁连接。1667年一场大地震后,西部倒塌的城墙再未恢复,而仅存的东部老城仍是全欧最大、最完整和复杂的城墙。

  近似圆形的多边形城墙全长1940米,靠陆地部分厚4—6米,临海部分厚13—15米,最高处高达25米,共有5座城门、2个角楼防御工事、3个圆形碉楼和14个方形碉楼,曾配备120多门火炮。

  漫长的岁月中,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守卫着城市的安全,总共抵御过七次围攻。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1991年。在南斯拉夫人民军长达七个月的围攻中,老城墙遭受了不下650次炮击,城内56%的建筑被损坏,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也曾一度在世界遗产名录上消失。

  从老城外能看到博卡堡的雄伟英姿(这是从对面的拉夫日耶纳克堡拍摄的,效果更好)。

  派勒城门西面博卡堡对面的拉夫日耶纳克堡高出海面37米,气势雄伟地耸立在岩礁上守护着老城的入口。拉夫日耶纳克堡是拉古萨人在11世纪时为了与威尼斯人争夺对老城的控制权抢建出来的。据说威尼斯人曾试图建造自己的堡垒,以全面控制拉古萨共和国,但拉古萨人决心捍卫自己的国土,仅用三个月就建造起拉夫日耶纳克堡垒,并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加固。威尼斯人携带建筑材料乘船抵达这里时,仰望固若金汤的壁垒,只能无功而返。

它朝海面的城墙厚达12米,面向城内的部分却只有60厘米。

堡垒内部的城门上用当地语言刻着一句话:“用任何珠宝也换不来自由。”这是杜布罗夫尼克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每年的“杜布罗夫尼克之夏”艺术节,堡垒内部都会充当剧场,上演的重头戏之一是莎翁名剧《哈姆雷特》。


  老城背后的港口是《权力的游戏》剧中君临城海湾的取景地。

夏天,这里停满了欧洲人的度假小艇,还会有不少小猫在这里玩耍,是个放松发呆的好地方。

中间那块巨大的礁石像一条趴着的大狗,守卫在海湾入口。

  克罗地亚的赛艇运动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这里是他们赛艇运动的训练场所。天色将晚,出海训练的赛艇陆续回港了。

  在拉夫日耶纳克堡俯看对面城墙,城墙建筑在海边悬崖上,陡峭险峻,易守难攻。

  古老的煤气灯和国旗遥相呼应。

  通往城墙阶梯旁的灯柱典雅大气。

  城墙下喂鸽人在饲喂鸽子,一派祥和景象。

  离开老城去酒店,夕阳下又经过临空飞架、气宇轩昂的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

  夕阳挂在山顶,红色的屋顶红光四射。

  巨大的游轮停泊在岸边,等待启航。

  白墙红顶的屋子顺着山势排列,像是房屋构成的阶梯。

  夕阳低落,整个城区渐渐地安静下来。

  酒店的房子很大,陈设都是新的。

  夕阳无限好。

  太阳渐渐沉入海中,天地被染成了鲜红一片。

  夜幕降临,灯光下的杜布罗夫尼克又是一种风景。

  月亮不甘寂寞,也来帮衬。

淡淡的月光映照在杜布罗夫尼克顶上,给杜布罗夫尼克又增添了一丝神秘而淡雅的气氛。

  《权力的游戏》剧照。

美国HBO电视网推出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的电视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将杜布罗夫尼克作为外景地之一。

  杜布罗夫尼克是剧中七大王国的首都君临城的所在地。于是这里又有了一个大气磅礴的别称――君临城,吸引着无数影迷为了寻找电影中的君临城而来到这里寻幽探秘。

  早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就给了杜布罗夫尼克这座古城一个美丽的称号——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英国著名剧作家乔治·肖伯纳在1929年到访过这座城市。他对这座城市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这样说:

  “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

  然而这是肖伯纳的天堂,不是我们的。

我们中国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的天堂不是杜布罗夫尼克,而是江南的苏州和杭州。

  早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里就描写了苏州乌啼钟鸣,清雅幽远的意境。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还描写了苏州前街后河的民居特色。

  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更是写尽了以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江南景色的明丽秀俊,天下无俦。


  更不用说苏州园林缩天下景观于一园中,一眼一步,所观处皆是美景了。

  而宋代词人柳永用《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富饶和美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如今的苏杭,拥两湖之秀丽,携运河之豪迈,借改革之东风,振古城之余威,经济发展,人民富足,湖山如画,更胜往昔。

杜布罗夫尼克大气磅礴很美,可是我们苏杭的秀丽典雅也很美!而且如今的苏杭比杜布罗夫尼克要大上好几倍,景色更是多样。

我想,要是肖伯纳如今来到苏杭,他一定会说:“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还是去东方,去中国的苏州和杭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