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夏州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彩陶

 君合瓷约 2018-12-30
马家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3000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四方连续网格纹彩陶罐
口径12厘米,底径12厘米,腹径36.4厘米,高36.6厘米,二级。
       1976年从康乐县流川乡苏家村征集。泥质橙黄陶,侈口,短颈,口颈处附对称双鋬,鼓肩,圆腹,平底,腹中部有一对称双耳。以黑彩描绘,颈饰上下二道锯齿纹,肩腹饰主题花纹由网带纹加小锯齿纹构成的旋涡纹,涡心填黑白相间的菱格纹,下饰一周宽带纹、水波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平行锯齿纹彩陶罐
口径9.2厘米,底径10厘米,腹径30.2厘米,高33.4厘米,二级。
       临夏市公安局移交。泥质橙黄陶,直口,直颈,溜肩,鼓腹,平底,口沿两侧有两个对称盲耳,鼓腹处有对称双耳。施黑红二彩,颈部绘平行宽带纹及网带纹,肩上部用绘有同心宽带及锯齿纹,肩腹部绘连续锯齿菱格纹,格心内填“井”字纹,下饰一周水波纹。器形饱满,纹饰精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四方连续网格纹彩陶罐
口径12厘米,底径12厘米,腹径36.4厘米,高36.6厘米,二级。
       1976年从康乐县流川乡苏家村征集。泥质橙黄陶,侈口,短颈,口颈处附对称双鋬,鼓肩,圆腹,平底,腹中部有一对称双耳。以黑彩描绘,颈饰上下二道锯齿纹,肩腹饰主题花纹由网带纹加小锯齿纹构成的旋涡纹,涡心填黑白相间的菱格纹,下饰一周宽带纹、水波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类型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从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从以往发现的资料就可以看出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相承、相似的因素很多,关系密切。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过去限于资料太少,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有人曾主张将马家窑类型单独称为马家窑文化,与半山--马厂文化分开。康乐边家林、兰州关庙坪出土的陶器,补充了马家窑到半山类型发展的中间缺环,这些陶器无论是器型还是花纹都有马家窑类型的一些遗风,而且还反映出了半山类型的一些特色,过渡性的特点非常突出,从而表明半山类型是从马家窑类型演变而来。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黑彩网纹罐
口径13.6厘米,底径7.6厘米,腹径21厘米,高14.6厘米,一级乙。
       1975年从永靖县陈井乡杏树台遗址征集。泥质橙黄陶,撇口,短束颈,溜肩,垂腹,平底,有对称双肩耳。施黑彩,口沿饰平行条纹及垂弧纹,颈饰平行锯齿纹,肩腹以细密网纹为主题纹饰,其间以竖向锯齿纹相间,耳部下方饰宽带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漩涡纹双耳罐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菱格纹彩陶罐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棱格锯齿纹双耳彩陶大壶
口径12.2厘米,底径11厘米,腹径41.5厘米,高39.5厘米,二级。
       1975年从永靖县关山乡樱桃山征集。泥质橙黄陶,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向下渐收,平底,饰对称双腹耳。施黑、红彩,口沿内饰一周垂弧纹,颈饰网带纹,肩腹部为主题纹饰锯齿菱格纹,格心填圆点纹,下部为一周水波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垂弧锯齿纹单耳彩陶壶
口径9.9厘米,底径9.8厘米,腹径24.5厘米,高23.1厘米,二级。
       临夏市公安局移交。泥质橙黄陶,侈口,短直颈,溜肩,鼓腹,平底,颈肩之间饰一耳。施黑、红彩,口沿内饰一周弧线纹,颈饰网带纹,肩饰以黑彩为底,上饰红彩垂弧锯齿纹,在留空处饰叶形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菱格纹彩陶罐
高18.4厘米,口径16.2厘米, 底径8.5厘米,一级。
     征收于康乐县流川乡范家村,泥质橙黄陶,敞口,短束颈,溜肩,垂腹,平底,有对称双肩耳,施黑红彩,口沿内饰垂弧纹,颈饰一周宽锯齿纹,肩腹饰繁密的菱形,其间饰黑红相间的锯齿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高低耳彩陶瓶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半山类型高低耳彩陶瓶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与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相比,马厂类型彩陶的数量相对多一些。据有关专家估计,全部马家窑文化彩陶相加还不超过十万件,而马厂彩陶最多也超不过六万件。这一数量根本无法与全世界的10多亿件瓷器存量相比。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后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个别地方与半山类型同时并存,但主流晚于半山。半山类型结束后,马家窑文化进入马厂类型,分两支继续发展:一支以青海乐都县柳湾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兰州以西及青海地区,此支后发展为齐家文化;另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发展,以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遗存为代表,逐渐演变为四坝文化,向西进入新疆中部,最后在新疆绝迹。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神人纹彩陶鸟形壶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马厂类型神人纹壶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马厂类型在整体上仍处于中国彩陶的繁荣时间,虽然在马厂晚期已有衰落的趋势。马厂类型的彩陶,是继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之后,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创造境界的十分珍贵的远古艺术彩陶,它以高古、纯朴、豪放、神秘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我们的心。

[转载]马家窑文化彩陶——临夏州博物馆

马厂彩陶,虽古朴大方,极具艺术性,可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却不够,忽视了其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马厂彩陶价值的进一步认识,马厂彩陶价格的继续升值会成为必然,从而具有很大的投资升值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