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悟与未悟的人有什么区别

 光荫行者 2018-12-30

自2018年中秋起
准提菩萨公众号正式更名为准提会
请继续关注我们



文化傳承需要繁(正)體字

推廣恢复繁体字刻不容缓

文末有簡體導讀供您参考


開悟——生命的覺醒

淨慧老長 開示

[内容節選]


古人由種種機緣引起了自己內心深處的碰撞,從而得到生命的覺醒。然而不管是什麼樣的因緣,都離不開我們主觀的努力。沒有主觀的努力,再好的客觀環境,再好的修行條件,要開悟都是不可能的。既然開悟了,是不是一悟以後就萬事大吉呢?不是的,而是悟了以後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悟」只是教下所說「見道」。見道後才是修道。


六祖在《壇經》上講得很清楚,「理須頓悟,事要漸除」。「悟」是一剎那的事。這一剎那結束了,我們的生命就得到了一次轉換,從有限的生命進入到無限的生命,我們真正的修行也才正式開始。這就叫「頓悟漸修」。漸修說明修行的道路是漫長的。這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清掃乾淨的。內心的塵垢自己不去掃除,開悟的境界、開悟的成果還有退失的可能。在古代的禪者中有過這樣的例子。因為還有退失的可能,所以必須繼續修持。


那麼,開悟的人和沒有開悟的人有什麼區別呢?古人說「悟了還同未悟人」。開了悟的人和沒有開悟的人外表來看沒有什麼兩樣的。開悟的人照樣吃飯穿衣,拉屎放尿。但兩者畢竟還是有區別的,開悟者「不在舊時行履處」。原來的種種習氣毛病,開悟以後就逐步淡化、逐步消除了,所謂「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因此說,我們用功的人,不管是參禪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最後所追求的目標是開悟,是明心見性,只有開悟了,明心見性了,才談得上了生死。沒有過這一關,沒有這個過程而說要了生死,那種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為我們在現實生活、現實世界中都不能自己作主,都不能把習氣毛病除祛,我們在臨終的時候八苦交煎,你能保證你做得了主嗎?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我們身強力壯、無病未老的時候抓緊修行,要把自己末後一著的這件大事提前辦好,不要等到臘月三十日到來手忙腳亂!


简体版导读

(向上划动阅读)


古人由种种机缘引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碰撞,从而得到生命的觉醒。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缘,都离不开我们主观的努力。没有主观的努力,再好的客观环境,再好的修行条件,要开悟都是不可能的。既然开悟了,是不是一悟以后就万事大吉呢?不是的,而是悟了以后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悟”只是教下所说“见道”。见道后才是修道。


六祖在《坛经》上讲得很清楚,“理须顿悟,事要渐除”。“悟”是一刹那的事。这一刹那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就得到了一次转换,从有限的生命进入到无限的生命,我们真正的修行也才正式开始。这就叫“顿悟渐修”。渐修说明修行的道路是漫长的。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清扫干净的。内心的尘垢自己不去扫除,开悟的境界、开悟的成果还有退失的可能。在古代的禅者中有过这样的例子。因为还有退失的可能,所以必须继续修持。


那么,开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有什么区别呢?古人说“悟了还同未悟人”。开了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外表来看没有什么两样的。开悟的人照样吃饭穿衣,拉屎放尿。但两者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开悟者“不在旧时行履处”。原来的种种习气毛病,开悟以后就逐步淡化、逐步消除了,所谓“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因此说,我们用功的人,不管是参禅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最后所追求的目标是开悟,是明心见性,只有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才谈得上了生死。没有过这一关,没有这个过程而说要了生死,那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现实世界中都不能自己作主,都不能把习气毛病除祛,我们在临终的时候八苦交煎,你能保证你做得了主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我们身强力壮、无病未老的时候抓紧修行,要把自己末后一着的这件大事提前办好,不要等到腊月三十日到来手忙脚乱!

您是否關注我們並不重要

只希望您能保持正念善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