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葩:印度本来男多女少,为什么寡妇这么多?

 百花医 2018-12-30

1。男多女少是事实。

印度统计普查总署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印度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即男女比例为1000:914。至2016年终,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26亿,

性别比例失调造成社会恶果。印度平均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 发生一起强奸案。首都德里甚至被冠以“强奸之都”的恶名。

2。重男轻女、女方倒贴也是事实。

这个是印度的文化传统,攀高枝(高种姓)比阔气之风盛行。这仅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势利眼在作怪,女儿的嫁妆越丰厚,女儿及女方家庭在丈夫家的地位就越高。

男女比例失衡,尤其在重男轻女的贫困地区情况更糟,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0:6。 贫困地区的新娘也拿不出太多嫁妆,新郎脸上难掩失望神情。嫁妆是女性在夫家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就不会受尊重。

(这位胖小伙很幸运娶到了漂亮又有钱的新娘,一夜暴富)

另外,印度女性嫁到男方家后,一般都不再出去工作,都甴男方工作养家,所以嫁妆的丰厚与否往往决定了新娘往后在夫家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印度嫁女儿要准备很多的嫁妆,如果家里有几个女儿的话,有些家庭还要为了嫁妆倾家荡产。

3。女性被视为丈夫的一半,家中的奴仆。

在印度,妻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主要作用就是辅佐丈夫一生平安,长命百岁。不论他有任何缺陷。

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在印度教与回教这两种宗教的影响下,印度女性无异家中的奴仆,很少机会受教育,也难以独立谋生。终其一生,她都是某个男子的女儿,妻子,母亲或祖母,没有自己的身份。在传统的印度家庭,丈夫对妻子的称谓通常是:「儿子的娘。」

4。丈夫一死,妻子也等于死了一半,失去丈夫的妇女往往不能再婚,导致老老少少寡妇人数与日俱增。

印度《觉醒日报》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印度全国寡妇总数目前已达4000万人,由于印度的童婚习俗,有些5岁~15岁的孩子就成了寡妇。这意味着平均每4户人家就有1个寡妇。与此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对印度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歧视寡妇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因而造成印度寡妇的再婚率极低,以至寡居的妇女人数与日俱增。

印度教规定,人一出生,从高到低被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等级越高,离神越近。此外还有开除出种姓的贱民,称为“不可接触者”。寡妇就属于贱民阶层。

丈夫如果不幸离世,妻子也就丧失了教义赋予她的地位认同,甚至被认为是造成丈夫早死的元凶,同时她们本人,甚至她们的影子都会给人们招来厄运。

不少年轻寡妇被凌令禁止再婚,虽然不同过去会被活火化,但因为被视作不吉祥物会被赶出家门,甚而年过半百的老妪也难逃噩运,但老者大多是因为受到子女的驱逐。

5.。据分析,印度寡妇再婚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传统偏见的影响。印度教徒认为妇女是其丈夫的私有财产,这一性质并不因丈夫死亡而发生改变。

其二,宿命思想的影响。印度人相信命运,往往把女子成为寡妇归因于其“与生俱来”的噩运,即“女人是祸水”。

其三,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仍被种姓制度控制的一些地区,寡妇若要再嫁,将被逐出所属种姓;孩子也会因此而受族人歧视。

6。寡妇成为社会的另类,被迫穿起寡妇装。

作为寡妇的象征,她们会被迫削发,象征女性身份的手镯会被砸碎,额头上表明已婚的朱砂印记会被抹掉,余生只能穿白色的纱丽,因为鲜艳的颜色会引起其他男人的注意,不能使用香料,因为那样会“激起她们内心的欲望”,总之要用各种手段说明,“这个女人失去了丈夫”。

7。寡妇的女性,其命运比普通女性更加悲惨。

被家人赶走,被社区拒绝,被社会歧视…印度的寡妇有家却不能回,没有生存技能和社会环境,唯一的选择,在“寡妇院”里自我囚禁赎罪。

女人在丈夫离世后,只有三种命运:为亡夫殉葬;嫁给亡夫的弟弟;在“寡妇院”里自我囚禁赎罪。

人性就是这样无情。既然不能够选其二,就只有最后一项选择。印度妇女如果失去丈夫,还要失去这个家,甚至整个村庄人都排斥驱逐她,哪怕做奶奶,外婆照样要赶出去。 在这样的环境中,寡妇门不论年轻还是年老都被迫远离人群。

生活在“寡妇院”的寡妇,不仅被剥夺了所有财产,还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能出席任何社会活动,只能靠每天不停地诵经,换取仅能充饥的一小碗米饭,有的还被迫以神的名义卖淫给高等级种姓的权贵们享乐。她们悲惨地生活,绝望地等死。

8。冠冕堂皇的传统掩盖丑恶,欲性高于人性。

所谓宗教的理义,不过是贵族们为自己的私心所设定的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其中全不顾会有多少牺牲和苦痛。印度的陋习把寡妇逼着殉葬(没有完全绝迹)、把寡妇赶出家,表面是宗教的理由,其实只是为了遗产的瓜分、、省下一个人的衣食,全是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考虑。

这就是一个宗教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非宗教国的人们难于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陈规陋习面临挑战,印度电影《月亮河》台词中所说:“之前我以为神就是真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真理才是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