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经典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

 AndLib 2018-12-30

做起:孙涤、杨宝忠、杨天南。


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只有在股价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才值得考虑去购买。市场价格与股票的内在价值经常有很大的背离,由企业的基本经营所决定的内在价值,终将反映在股价上。—— 摘自经典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


杨宝忠:股票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


1996年1月24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我国第一篇介绍巴菲特的经典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华伦·布费就是当时沃伦·巴菲特的译名。文章作者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孙涤先生。



今天重温这篇经典文章的意义在于温故而知新,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认真规划我们的未来。


巴菲特思想在中国:一张报纸的传奇


重温经典文章《证券投资巨擘:华伦·布费》


文章作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孙涤


记得笔者1989年作为大陆留美杰出学人首次访问台湾时曾和朋友们聚餐。当时台湾的股市非常红火,加权指数在一万点左右。席间笔者好奇,问友人有没有在牛市里捞到一点好处,结果发现学位越高的获利越少。当下颇感叹:一个人的分析能力似乎和冒险勇气成反比。次年5月,台湾股市崩盘,加权指数猛跌至不满5000点。笔者在8月初应邀去台湾大学讲学。友人重聚,又是济济一堂。席间老话重提,谁赔了钱?这次学历高的人算是扬眉吐气了。博士们赔钱最少,硕士们赔得不多,而大学以下的人全都“蚀”了。


分析能力和风险决策能力怎样和股市赢利挂钩,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探讨一下什么样的人适于在股市中操作也许不无帮助。“假如您不能在亏损了一半本金之后,仍能从容不迫地规划或执行计划,那您是不适合做投票投资的。”一位成功的美国证券投资家说。


股市波动频繁,良机虽不缺乏,但都稍纵即逝,很是扑朔迷离。我们知道银行往往是在你缺钱时不肯借;在你资金充裕时又偏偏游说你贷款。股市也一样,手头有余资时找不到有利的机会;等到市场上到处都是便宜股票的时候,又发觉自己的钱都已被绑死。所以好的投资者要有耐心和纪律,握有可用资金,等到确有潜力的机会, 才果断出手。上述那位美国投资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您要去猎一只跑动迅捷的稀有动物,那么最好还是时时刻刻带着上了膛的枪。


和体育竞赛一样,股市操作也强调“稳、准、狠”。刚刚提到的那位投资家就是当今世界证券交易的天皇级顶尖高手,他的名字叫华伦. 布费(WARREN BUFFETT)。布费先生白手起家,现在已是美国首富。他在1992、1993年便拥有这个头衔。1994年让位于微软电脑公司(Microsoft)的盖茨后,1995年重又夺回。他的个人财产已超过130亿美元,而且完全依靠证券交易获得,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今年65岁的布费和盖茨是忘年交,两人常在一起切磋经营之道。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盖茨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计算机,而布费却连股市信息都不用计算机。盖茨曾向布费介绍计算机有什么什么好处,并好意送了布费一台连网电脑。但布费只有在打桥牌时才偶而用之。


  布费的投资之道极堪玩味。笔者在阅读他向股东大会提出的报告时获益良多,甚至超过任何一本金融教课书。布费在1965年建立的控股公司股票到1993年的28年间已“暴涨”了7000倍。即当年因为信任布费而投了1000美元的人,现在已可成为拥有超过700万美元的大富翁了。这种年增值逾30%的业绩远远超过市场平均率,要是照“任意走向”的概率来统计,其概率当为四千万分之一!


  1990年下半年美国股市随着经济衰退而大幅跌落。布费的控股公司股票也在颓势中由14000美元一股暂时跌落到7200美元。笔者出于对布费本人的信心趁机买了他一股。当时我这个穷教授的“枪膛”里也只有这么一发子弹。到了1993年,这一股又跃升到17000多美元。这个小小的收获使笔者对布费的信心有更进一步的坚定。须知那两年美国的利率还不满3%。


 布费的投资策略十分高超,然而其原则却直截了当。首先,他认为市场价格和股票的内在价值经常有很大的背离。由企业的基本经营所决定的内在价值,终将反映在股价上;其次,他认为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的事业,因此只有在股价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才值得考虑去购买,而这种机会又大多只在股市低迷、众人失去信心时 才能碰到。例如,1990年美国股市熊气弥漫,布费在自己的控股公司股价暴跌时毅然斥巨资(2.089亿美元)购进濒临破产的加州大银行威尔斯.法哥(Wells Farglo)10%的普通股,其时股价为58美元。


不少投资家讪笑那家银行几乎已经死定,布费此举非陷入泥潭不可。但是到了1993年该银行的股价升到110美元,唱凯歌的仍然是布费。今年布费又大笔(20亿美元)购进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的股票。事实上运通的股价已从25美元上升至最近的40余美元。布费力排众议,认为运通公司的前景非常灿烂,每股实际值86美元。读者也可以试目以待。这些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讲述,本文作为开篇,想先介绍一下布费投资理念的基本原则。


  布费不用电脑操作和判断,这已卓然与众不同,更有趣的是,他从不理会政府的经济政策。他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货币利率措施不会影响他的投资决策,甚至相信这些政策的存在与否归根结底与企业的内在价值无关,所以没有必要去预测和理会它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看法和特立独行的做法使他成为最著名的也是彻头彻尾的基本分析家。布费本人也从不讳言这点,并且一有机会就鼓吹他的投资哲学。布费常说他有两个宗师:格拉罕姆(格雷厄姆)和费雪。他的投资哲学85%来自前者,15%来自后者。


  格拉罕姆(Benjamin Graham)是公认的基本分析方法的开山鼻祖。他的《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初版于1934年,后略有增删,到1976年他逝世时已是第五版了。费雪(Philip Fisher)的《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初版于1958年。这两本书被布费视为圣经,虽然其内容平实,但却极具真知灼见。如果国内尚无中文译本,倒是很有价值去翻译一下。事实上两书的精髓已部分融入金融证券的教课书中了。


   布费是格拉罕姆的关门弟子。布费大学毕业时申请哈佛大学商学院未被录取(布费称为这是他最成功的一次失败)。他写信给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的格拉罕姆, 格氏邀他去哥大,使他有幸投其门下,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布费拿到硕士之后即在格拉罕姆的投资公司里工作,尽得格氏真传。


1956年布费26岁那年,格氏退休,布费也离开公司成为一个投资合伙人团体的经理。另外7个投资人各出15000美元,布费则出资100美元。那7个人每年的固定收益是6%,若有超过这个数目的利润,则从中再拿75%,布费拿余下的25%。布费的投资天才于是得以施展。13年内这个投资团体的资产增至2600万美元。布费挟其丰厚的利润从此长袖善舞。(实际情况是:13年后这个投资团体的资产增长到1.04亿美元,巴菲特拥有其中的2500万美金。)


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股票不去享受的话,真是太可惜了。


舞蹈欣赏:鸿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