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厦门志》相关图片

 馱夫 2018-12-30



​明《万里海防图》厦门岛及周边

时代:明嘉靖年间(1530-1560年代)

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背景:上图为明嘉靖年间(1530-1560年代)绘制的《万里海防图》中厦门岛及其周边的局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厦门的地图之一。

​1387年,为了抵御沿海倭寇的侵犯,江夏侯周德兴在厦门岛的西南隅筑城,七年后完成。当时抽调永宁卫下的中、左二所兵力驻扎厦门,因此厦门城亦称“中左守御千户所”,简称“中左所”。


 

《泉州府舆地图说》同安县专图

时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

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背景:这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泉州府舆地图说》中的同安县专图。此图展现了当时同安县所管辖地域。

​图中央是同安县城,辖内设有高浦、厦门、金门三所

​左下角的深青驿,是自宋朝以来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古驿道驿站。

​当时厦门岛称“嘉禾里”,乃泉州府同安县12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金门岛、烈屿古时也属于同安县,直到1912年


 


​清《鹭江志
》厦门岛全图

时代:清乾隆年间(1760年代)

来源:《图说厦门》

背景:此图出自清乾隆中期(1760年代)编著的厦门志书 《鹭江志》。

​图中厦门岛轮廓清晰可见,当时的筼筜港港湾辽阔,长十多里,宽四五里,海水一直流到江头。浮屿(今思北)仍然是一个伸入水中的小岛。

​1683年,施琅将厦门城扩建至600丈(2000米)。同年,厦门城的中心位置成为闽台最高军事机关—福建水师提督署的驻地,即地图上标示的“提督衙”。图中的”道台衙”又称“兴泉永道署”,为省下面一级的行政派出机构,于1727年改驻厦门。

​厦门岛西南靠海的部分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路头”,即简易码头。东边广袤的土地上则遍布了不少禾山的村庄。


 

清《厦门旧城市图》

时代:清同治年间(1860年代)

来源:《图说厦门》

背景:上图为清同治年间(1860年代)的《厦门旧城市图》,主要记录了当时厦门城区的情况,其中街巷信息相当的丰富。

​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的《同安县志》载,厦门的古街道有25条。其中近城的称“”,共计有桥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菜妈街、桥仔头街6条;近海的称“外街”,计有提督街、石埕街、神前街、外关帝庙街、轿巷街、火烧街、碗街、磁街、竹仔街、亭仔下街、纸街、中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岛美路头街、五崎顶街和走马路街等17条;内外街之间有关仔内;厦门港有市仔街。

​而从地图上看,当时厦门的街巷已远远不止25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