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人本精神

 汐钰文艺范 2018-12-30
经常有家长,面对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家庭作业,不由感慨:仿佛自己的学都白上了。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削足适履,绞尽脑汁来应对孩子的家庭作业。而这些作业因为有标准答案,不容商榷,不容变化,让他们出尽了洋相。在教学中甚至人文学科上,过分讲究标准化,结果经常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机械化的教育手段,程序化的考试方式,甚至标准化的训练,都脱离了教育的人文特点。

  而这种标准化,如果只是出于管理的需要,不能随机应变,必然导致整个教育体系的漏洞百出,贻害无穷。一些奇葩的教育管理制度,一些让教师们也感觉无奈的教学内容,让教育行当越来越机械化、技术化乃至于刻板僵化,唯独忽略的是人本精神。在一个缺少人本精神的教育机制下,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既厌恶学校,也憎恨老师。

  鲁迅在幼年时代面对是丧失了活力的旧式教育,他也曾经厌恶三味书屋的老先生,但是他依然记得三味书屋的美好时光,这是因为私塾教育依然不乏人文关怀——他们可以在念四书五经的时候,走走神,打打盹儿,搞些恶作剧,老师并不以此为怒而惩罚他们;他们可以在老师没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到花园里捉知了、看花草,老师也并不因此而责罚他们羞辱他们……

  在工业化时代,全世界的资本家都曾经面临一种困境:那就是工人破坏机器的现象。工人为什么破坏机器?因为他们有情绪。标准化的教育体系把教师变成教育机器,把学生变成产品,那工人破坏机器的事情就难免发生。教师也是人,也难免有情绪化的时候,比如去年湖南某个教师,喝了点儿酒,进教室就骂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结果孩子难以忍受这种当众羞辱,当场就跑到窗边,跳楼自杀了……这样的悲剧也许不是经常的,但老师情绪化之中对学生的伤害,却是经常发生的。

  工业化的师生关系缺少了心理调适,缺少了情感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必然是日益冷漠,乃至互相憎恶。不难想象,绷紧的弦一旦扯断,爆发的一定是极端的事情:近年来屡次发生学生对老师动武,教师虐待学生,乃至学生报复老师……这类令人心惊的事情,无论有多少因素,首先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这种扭曲的关系,必然产生怪诞的结果,比如一位学生过了20年,还憎恨当年虐待他的老师,非要抽几个耳光才能平息人生的遗恨。

  很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位学生,很聪明的孩子,举止穿戴都很潮,却遇到了一位古板的班主任。结果,教师看不惯学生,学生对教师十分憎恶。我十分欣赏这位学生的聪明,甚至在课堂上对他也不乏溢美之词。因此他和我关系很好,很愿意跟我聊聊他的想法。我告诉他,这位班主任其实也是个好心的人,他只不过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太陈旧,思想古板一些。听我这么说,这位学生表示理解,以后不再公开跟这位老师对垒了。如果这种情绪当时得不到消解,过上十年他依然会憎恶老师:因为你总是当众批评他,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羞辱!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相对立,正如很多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对垒,父母可以宽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并且用爱和关怀去疏解。如果老师没有这份做父母的耐心和爱心,仅仅只是当一个教育工人,那显然是做不到的。教师是综合性人才,他们是师傅也是导师,他们是训教者也是抚慰者,他们是传道者也是心理师。

  在一个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只是被当成一个从业者、教育工人,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结果必然是,教育既不能让教师感觉骄傲,也不能让学生感觉美好;既不能让家长感觉放心,也不能让社会充满希望。这是多么悲哀的结果。

  我并不想骂那位抽了老师耳光的学生,虽然我对那位挨耳光的教师深表同情——当我们的教育机制丧失了人文精神之后,所有的耳光都会打来。这响亮的耳光,正是给这个社会的教育,打上了双重耻辱的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