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一痴人,格物养闲

 耕夫的图书馆 2018-12-30


作为书斋案头朝夕以对的文房之宝,砚,是文人一生之中,最傍相依之物。多少鸿篇巨著、奇书名画,都起于这方寸之间。器以载道,一方砚,赐痴人以闲远。


文人大家苏轼「平生以文为业,砚为田」,为千古代表的「砚痴」。苏轼曾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纵观苏东坡一生,写就的砚铭有近30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最有名的一句当属「我生无田食破砚」,他对砚的痴迷,是寄情颇深的。



「痴」最难得,痴和癖相似,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现代之人,慕文人之名,于是赏砚以为怡情,藏砚以为悦性,皆不过痴的皮毛。



/

身闲为贵,心闲为当

/



「痴」,得之内省者深,得之外骛者浅。内省乃闭门修心之事,耽溺书斋,笔耕不缀,吮墨挥毫,才能自成一统。外骛则为朝市往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降格相就多过自得其乐,去痴者远矣。明人陈继儒一言道破此中机锋,其谓:「临古人帖,温昔年书;拂几微尘,洗砚宿墨;灌园中花,扫林中叶。觉体少倦,放身匡床上,暂息半晌可也」。闲玩之余,以书法为亲,以书帖为乐,其学识素养,日渐斟满,心安意闲,志趣神清,自不可同俗人而语。



王国维如此定义千古文人三重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何妨不是人生由外入内,由浅至深的一场修行,无所谓争存之事,不过一痴人的游戏之业。端居暇日,与尘世疏,处处幽赏,时时读书,莫大的修养皆从「痴」中来。




/

长物不长,余事不余

/



古之痴者,多善养闲情,因其品趣、真格、境界,俱在此中。诚如《小窗幽记》中所记:「好书为益友,奇画为观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先贤视长物为友,可怡情也可致知,书斋之中,格物观心,读书画画,皆是清享。



/

器外重旨,刀耕砚田

/



「人不言,器能语」,良砚置于案上,望之惬意宁神,心清境悠,令人痴而如饴,畅朗情怀脱然而出。此取决于背后艺匠的鬼斧神工。志气情理,犹似文心,笔头千字,胸中万卷,才能节奏灵动,运刀如风。制砚者汪志良,以古为鉴,刀耕不歇,神于好、精于勤,纵终日读书习字,其砚以唐宋元明经典砚式造型与线条入手,奉宫廷造办处的博古满工技艺为圭臬。痴者格物,身心皆栖其中,致知雅怀,终得盈物归真。



墨友斋汪志良,集历年之作,成《刀耕砚田》一册,亦邀今人作痴者,用古哲的方式滋养自己——端居赏砚,晴窗响拓,静夜临古,终不以俗情鄙见,埋没闲情。


以上作品来自《刀耕砚田——汪志良砚雕作品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