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在中国是名著,可为什么老外却认为它是一部三流小说

 gs老张 2018-12-30

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小说领域,如果红楼梦排在第一,那就没有别的小说敢说自己是第二了。不是因为我迷红楼梦才这么说,这可是中国人公认的事实。

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这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产生了专门研究它的一门学问,叫红学。所以称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谁都不会反对吧。

但是红楼梦读的久了,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虽然红楼梦在中国很火,妇孺皆知,雅俗共赏,被列入四大文学名著,但西方人对它的评价中却不高,这个很令人费解。

比方说,在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只是被看作金平梅的仿品。即使在东亚文化圈的日本,红楼梦受关注的程度也不高,而且多半是因为红楼梦很像源氏物语而已。

有人说这是因为翻译的不好,语言不通。其实,就红楼梦的译本来说,其水平已是非常不错的。就拿源氏物语对比,中国的古典诗词肯定比日本和歌好翻译,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肯定比日本古语写的源氏物语阅读门槛更低。

不是因为语言,那是因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不仅红学界,就是民间的普通红迷也都很关心,而且争论激烈。捧红的和贬红的各不相让,那红楼梦本身的水平到底如何?外国人不喜欢它,是语言翻译问题还是它真的名不副实?

有人说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独白基本没有,长篇小说诞生之初就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小说区别于影视、戏剧、诗歌等的最大区别。可红楼梦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就决定了很难成为一流作品。

然而,也有人说心理描写少更让人觉得客观,谁都不能足够了解谁,缺少角色的心理描写是对角色的尊重!

而且有一种叫自然主义小说,作者不全知全能,不去进入人物内心进行各种心理剖析,这才是小说描写的升级版。

所以有红楼梦学会而没有托尔斯泰学会,有红学而没有托学,因为托老先生笔下的人物已经被他分析透了,而薛宝钗这个人物读者争论了二百年,以后再争论个二百年恐怕也没有结果!

红楼梦与心理小说相比,就好像是油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区别,油画什么都要表现出来,而山水画注意留白,意境完全不同。

还有人说红楼梦人物单薄,相比其他中国小说脸谱化的形象,红楼梦已经好了很多。但红和世界名著比起来还差的太多了。全书主要人物没有体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没有人性的光辉。比如像贾宝玉,实在很难在现实当中找到那样一个人。

好的小说一定要让作者在书中隐去,而红楼梦中各种剧透的判词,评价人物的诗句太多,破坏了全书结构。假如红完本了,这种提前剧透简直就是糟透了。红这种情况太多,真的让文学批评家来,全篇估计都是批评。

总的来说,对红楼梦的不同定位,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西方是海洋文明,注重自由平等,偏理性,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偏感性。

红楼是经典毋庸置疑,但是要看红楼,你首先得对中国很了解,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去看这本书。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太难了!

咱们中国人读西方的名著也是一样的,我以前看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简爱什么的,就完全不理解好在哪里。现在中国已经偏西化了,但是思想文化上的根本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红楼不需要成为世界名著,红楼是一种文化,一个信仰,没必要跟黄金一样人见人爱。你不理解自然有人理解,罗布卜青菜各有所爱。要用西方人的眼睛去看西方名著,就知道它好在哪里了。经典不是因为写作手法和技巧成为经典的,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它对人心的震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