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寂寂洗心尘

 格物方可致知 2018-12-30

——艺术人生沙龙“王维的空山寂寂”有感

文│缦绮

一首巫娜的轻音乐响起:钟磬如唤,葫芦丝如歌,古琴与琴箫抑扬婉转悠悠和鸣,仿佛水流石上、云绕山巅,风拨叶舞、日照花林,好一曲《空山悠悠》,与本期主题“觉醒的艺术”之“王维的空山寂寂”十分契合。

带着开场“我是谁?我的生命是一个作品,还是一个艺术品?”的自介和思考,主讲嘉宾慧瑜开始了这个别有韵味的主题的分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耳熟能详的《山居秋暝》应景而出。

初秋傍晚雨后,有明月、清泉、松、石、竹、莲、浣女、渔舟,“是空是有?是静是动?是喜是忧?”慧瑜的轻轻一点,让听众一下子撞见了王维之所以被称为“诗佛”,那空有不二、随意自在的智慧。

因为“空”,才可包罗万象。然而,又有多少人能享受这空阔的宁静和丰盈呢?

顺着嘉宾的引导,我们来到了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看似平淡无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相较之下,似乎还是李白的《月下独酌》更入人心。

但,入的是谁的心呢?恐怕是守不了孤独寂寞的现代人吧!同样的月下独处,王维弹琴长啸,怡然自乐,无需人知;李白醉酒思亲,邀月对影,且舞且怨。不正是要应酬、要游戏、要娱乐,不断地向外求、静不下来的你我吗?相比之下,内心安详,自处自足,更具生命本然能力的“诗佛”王维,才更有“空”的力量呀!

空到极致,是万籁有声的寂静。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内,明明有声有色,却又万念俱寂,只有山中芙蓉自在开落——花开给谁?谁见花落?身世两忘的是花,还是“我”?恰如明镜照物,它是什么,“我”就是什么。这种不粘着不正是“空”的境界、“无我”的智慧吗?

不仅如此,王维的“空”和“寂静”,又是温暖、平和的。不信,走进柳宗元的《江雪》看一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句“绝”“灭”,扑面而来的“孤独”“寒冷”,蓦然发现,如诗人的我们又有着多少孤傲的情绪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寂静的心关照当下,才能安住这幽阔的“空”,捕捉到林木深深处,青苔上返影悠忽而过的瞬间。诗人《鹿柴》的一帧“留影”,引起了我们当下“心放在哪里”的自问。

就在这一刻,五柳先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之温情,让人莫名泪目。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寒山秋水天地远,落日孤烟岁月长。子昂大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佛”先生悠然倚杖,临风听蝉,会意者,接舆夫子,醉里狂歌君自宽。

正是因此,才有半隐半仕、为文为官的通透圆融。所谓“降及嵇康,亦云’顿缨狂顾,逾思长林而忆丰草。’顿缨狂顾,岂与免受维絷有异乎?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异见起而正性隐,色事碍而慧用微,岂等同虚空、无所不遍、光明遍照、知见独存之旨邪?”

“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者适意,不可者不适意也。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

最后诗人归去,也是那样的从容淡定,提笔作书勉弟劝亲,要向礼佛学法中自度,以求得人生大自在,然后“舍笔而绝”。这劝勉千年已去,却又似近在眼前,警醒世人。

嘉宾的分享醍醐灌顶之下,让尘嚣尽歇,清朗安宁。同样的一枝秋莲,“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诗佛”王维的风采和他一生写就的对智慧的解读,在这冬日的上午,驻进了我们的心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